《同名同姓受害者协会》思考
今天刷完一本《同名同姓受害者协会》,突然想说一点什么 不知道有没有看过这本书的朋友哈,可以发表下意见。这本书其实不算是标准的推理小说,因为全篇就围绕着反转和找人发生,叫叙诡小说才ok 这本书我看的其实很难受,可能是书里对于网暴言论的描写很过激很露骨,可这些就是真实不是吗,正是他太真实了,我才会深深不适。 与其说是关于书,还不如说关于这个社会戾气的问题去探讨一下。书中有一段是这样的。 “一个人的抨击推文以比瘟疫传播更快的速度传播开来,将负面情绪传染给大众。” “愤怒,仇恨,悲伤……” 我不禁想网络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信息的快速交流的确使然。同时带来的一系列恶性事件也是必须得关注。之前打过一次比赛,了解到了舆论审判这个词。到底应不应该支持舆论审判,一两场比赛,几千几百场比赛都得不出正确的结果。我记得当时的一个数据我国的网民比例仅有20%是受过完整教育的。(我不是在学历歧视,我只是要说明一个人的年龄,见识,学识,对他的主观判断,客观思考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在网络上当你群起而攻之的时候,第一,你完全无法确定你所跟随的到底是盲目的群众,还是精心布局的操盘。第二,网络暴力舆论审判,所根本上利用的是大部分人的同理心和正义感。有人根本没有考虑,如果逼到当事人怎么样,与你们这种键盘后的加害者有什么关系呢。甚至绝大部分人都没有考虑这份后果,他们凭借着所谓朴素的正义感向前冲,这是不行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有法为什么不支持私刑的原因。第三,书中还有这么一句话 “这个时代不允许原谅。不一起声讨,大众就会攻击你,说你在助纣为虐,支持恶人。我想,有很多人是不想遭到攻击,采取攻击当时的牺牲品的。这就是霸凌的结构。如果不跟着霸凌群体,霸凌他们讨厌的人,下一个被霸凌的就是自己。” 这个现象其实很好解决,就是不去在意别人的看法。可是真的“很好”解决吗。 现在网络上很多事情在助长戾气,明星的问题,人权问题,社会问题,甚至用错一个标点符号都会群起而攻之,嘲笑,奚落。这样真的好吗。我希望今天看到一篇文章的同学可以去看一下这本书,或者说是好好去思考一下,书中有这么一句话。 “可社交网络上却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没说过是理所当然的,只要食言一次,人格就会遭到全盘否定,不管从前做过多少事,说错一句话就会成为恶人,招致围攻。” 这样,真的好吗。 我之前总喜欢对我的一些朋友跟我聊一些事情的时候,我总是会先叠一个甲或是一句好为人师的规劝吧。 “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孔夫子这句话是有大智慧的,我在努力做到这个大智慧,我在努力希望身边人做到这个大智慧。我在希望这个社会做到这个大智慧。 可是又该怎么办,我这篇文章用了很多的问句语气。是因为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我在问自己吗。我又算得上什么呢。我在问这个社会。我在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