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用舌象辨脾胃病变,到底有没有依据?这几点来告诉你答案!

2023-04-11 13:03 作者:北京脾胃科王碧辉医生  | 我要投稿

中医常说:“舌为心之苗”,所以可判断出,舌与心及五脏六腑的关系密切,当然人的气血阴阳盛衰,也能从舌象中反映出来。那通过舌象辨别脾胃病变,究竟有没有依据?接下来围绕这个话题,跟大家讲解一下。

1、舌象是辨别胃质类型的重要征象:

正因为人的体质各有差异,所以人的胃质也有不同。从中医角度分析,人的胃质大概可分成胃正常质、胃气虚质、胃阳虚质、胃阴虚质、胃气郁质、胃蕴热质、胃湿热质、胃血瘀质等8个类型。《灵枢·本脏》曰:“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 胃的特质可以较清晰的从舌象上反映出来,所以辨舌象是辨别胃质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如胃湿热质者舌苔黄腻;胃血瘀质者多舌色暗紫,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络脉粗张;胃阴虚质者舌红少苔;胃阳虚质和胃气虚质者舌象淡胖有齿痕。

2、舌象可以反映胃内病理变化:

胃镜检查是当前胃病最常用而有效的诊断方法,能最直观地观察胃内的各种病理变化。

不少学者将舌象与胃镜肉眼观察和病理活检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如:黄苔是胃内炎症反映在舌象上的表现,黄厚苔主要见于胃内炎症和Hp感染严重的患者。

临床可通过观察舌苔的厚薄来判断胃病的轻重变化,例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急性发作、胃溃疡等患者的胃黏膜有明显充血、水肿、糜烂等炎症病变,并可随病情加重而逐步发展,舌苔表现为由白转黄,由薄转厚,由厚转腻;当炎症好转或静止时,则舌苔亦作逆向转化。慢性胃炎合并溃疡时,腻苔的发生率可从27%增加到63%,所以腻苔的出现对鉴别慢性胃炎是否合并溃疡有一定的价值。慢性浅表性胃炎以鲜红舌为多,萎缩性胃炎舌色多偏暗。若胃病患者的淡红舌变为暗红、紫暗、瘀紫、紫斑或有褐色点者,则应警惕癌变的可能。花剥苔和裂纹舌对鉴别胃部疾病的良性或恶性病变有一定的意义,根据1000多例病人的资料分析,胃良性疾病出现花剥苔和裂纹舌者在5%以下,与胃癌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3、舌诊是诊断脾胃病证候的重要手段

舌为胃之镜,舌为脾之外候,舌象与脾胃病证候密切相关,所以舌象是脾胃病临床辨证分型的重要依据。脾气虚证多见舌体偏胖,舌质淡白或淡红,苔薄白;脾胃阳虚证多见舌体胖嫩,有齿痕,舌色淡白,舌面湿嫩津多,苔滑或腻;脾胃阴虚证多见舌质红或红绛,或有裂纹,花剥苔或少苔、无苔,舌面干而少津;脾胃炽热证多见舌质红,苔黄厚,干而津少;脾胃湿热证则见舌质红,苔黄腻;胃络瘀阻证则常见舌质紫暗或瘀紫,亦可见瘀点、瘀斑,舌下络脉曲张粗大等。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辨证治疗,除了结合舌象辨别脾胃的好坏,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一旦发现身体有什么不适的,要及时的进行就诊,万万不可耽误病情。

用舌象辨脾胃病变,到底有没有依据?这几点来告诉你答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