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学:特别的人理论和其在现实中的运用

在北宇治,大吉山上,我们的吹奏部黄部长时代领队—高坂丽奈,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成为特别的人的愿望,为《吹响吧!上低音号》努力和成果的主旨奠定基调。
这次事件是《吹响吧!上低音号》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即清晰地归纳了特别之人理论,宏观上收束了之前略显纷乱的剧情,使危机得以迎来转机。微观上构建了高黄之间的重要关系,塑造了高坂丽奈的人设和黄前久美子的成长变化。
在这其中,我们大可以把特别的人理论抽出来,通过作品中不同的角色去对特别的人理论进行解析和完善。这也是我这篇文章的真正意图。
特别的人理论,究竟是什么呢?

时值久一年的祭典,我们的黄前久美子在阴差阳错之下放弃了我们心爱的塚本秀一,选择了心爱的高坂丽奈,这无论是在武吹还是京吹都并无二致。京吹里高黄二人互相推心置腹,相互了解告白,并吹响了《发现爱的地方》。
想成为特别的人,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正去成为特别的人。
这是一整个事件的经过。

要说这一事件在剧情上的深层意义,唯风大佬的吹部探案惊奇已经写的非常详细,我不会再做赘述。既然研究的是特别之人理论,我们便从丽奈开始分析。
丽奈幼年的一个下午,在与同伴告别后,回到家里,遇见了她的本命:泷升。正是这给人为后续丽奈的成长打下基础,为特别之人理论起头。
之后的所有时光,丽奈都在为了泷升而成长,为了一个难以成功的目标而努力。
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两个人因为时间和空间的差距,在世俗世界里是难以修成圆满也难以被承认的,特别是日本社会。
于是丽奈在无头苍蝇乱转中似乎捣鼓出了属于自己的特殊的理论,即特别之人理论。或许有些夸大,但这个理论确实是在别扭的环境中建立的,泷升在丽奈的生命中也确实是举足轻重的。这个理论帮助丽奈成为特别的人,其方式一是将自己特别化,即强大的小号奏者,以引起成为北宇治指导老师的主意,方式二是将自己通过特别化试图剥离出世俗社会的传统观点,减轻世俗眼光的影响,以加大与老师交往的成功率。
究其本质,就是在某个方向上做到极致,使自己脱离出世俗带来的焦虑中。
我们会发现,武田老师对角色学习成绩的描写往往平淡,有时甚至有着矛盾。在注重学习的现代,武田老师对丽奈的描写是成绩优异,在大吉山上却又附和久美子讨厌考试的观点,反复而错误的描写淡泊了读者对成绩的观感。在吹奏竞赛问题上,京吹也多次探讨了所谓成绩的意义,试图从多角度去解释而非一言论定。其实这都是矛盾,是为了让我们也加入探讨的队伍,研究,怀疑成绩二字的意义。
我们是否真的迎合世俗,迎合团体,随波逐流,为了所谓成绩去拼搏呢?

《吹响吧!上低音号》是一部浪漫的现实剧。
久美子的数学病入膏肓,多次为了成绩而陷入苦恼,为了进路而头痛不已。但她在吹奏乐上的努力肉眼可见,对于丽奈的特别之人理论接受得很快,高喊着“我想吹得更好”大放异彩。她吹得并不顶尖,也并没有选择音大,但她是特别的人。
优子和夏纪考取的是一般大学,在霙天才的光辉下显得平凡且暗淡。即使是在吹奏部里担任部长和副部长,也在前任副部长的阴霾下活动,并没有丰功伟绩,仅仅拿了关西大赛金奖。要知道前任是明日香,相较对比之下她们的能力差距差了不止一星半点。但是按照希美的观点,按照我们的想法,优子和夏纪依然是可以飞翔在天空的人。
究其根本,所谓特别的人,即是在自己的短暂的生命里寻找意义:可以是自己所信仰的意义,也可以是她人所信仰的意义。为生命赋予意义,相比于空虚地追求世俗既定的成功来得更有价值。
丽奈在追求泷老师的路上,寻找到了自己的爱——对小号的爱。她将小号作为自己的命脉,要结出生命的果实,朝着自己的路走着,这就是特别的人
久美子同样寻找到了意义——对吹奏部这个团体的意义。她选择去做音乐老师,将自己得到的对于吹奏部的意义一直一直传承下去,这就是价值。对于吹奏部,久美子就是特别的人。
中川夏纪和吉川优子更不用说,互相成为了对方不可替代的人,对于对方来说,这就是特别的人。
当我们茫茫于世间,或为了工作生计徘徊,或为了学业课业奔走,或许这都是正常的生活模式,是我们一直所希冀的生活模式,可这并不能带来什么精神之上的东西。有时候,适逢空闲,奔走效劳甚至不如看一场电影追一场番来得快乐和放松。遵从从小到大被灌输的价值观,行动,最后甚至获得成功,我们也可能并不能做到像轻小说主角那样开怀大笑。
跟随世俗,抱团活动,随波逐流,我们究竟做错了什么?
或许我们犯了像明日香那样的错:嘴里说着这对团体是最好的结果,却淡化了自己的个人想法,最终可能走向自己都会后悔的道路。

忽然想起《玉子爱情故事》里玉子所说的话语,那句常常被忽略的话语:我想做一个温暖的人,像团子一样,暖暖的,为别人带来温暖。
那时我就想,怎么会有这么可爱的女孩子,这么善良的女孩子,她的可爱程度在自己愿望表达的一刹那就已经超越了玉子原本的可爱外表,温暖,成为了玉子的真正内核所在,让玉子闪闪发光。
忽然想起《紫罗兰永恒花园》的薇尔莉特,为了自己内心对爱的意义的追求踏上旅途。忽然想起《小林家的龙女仆》的托尔,为了感受这人世间的无聊而与人类共存。忽然想起《冰菓》里的折木奉太郎,即使节能,也孜孜不倦寻求着灰色与蔷薇色的异与同。他们都是特别的人。
京阿尼的可爱之处,是脱离了厕纸的文学,用最走心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浪漫的世界,为我们展示了一条路,可是我们却从未尝试走过。
每当我们开开心心欣赏过每一部番,一边在脑内回忆着那精心构筑的美好世界,一边告诉着自己那是虚构,虚幻的文学最终好像都会被沉重的世俗压垮,好像都是不堪一击。噢,我们甚至没有独立思考过一分一毫的可能性。
活在现代,活在当下,怎一个卷字了得?
你愿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愿意卷得遍体鳞伤,最后可能一无所有,也不愿意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价值。你不在乎别人?不,你不在乎你自己。
你甚至连追寻丽奈脚步的想法都不敢有。
相信特别的人理论,相信现实文学终究有实现的意义。我们不妨去追逐自己所想的,所爱的,所认为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浪费自己仅有的一点点才能,不与现实妥协。
想成为特别的人,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正去成为特别的人。

后记

其实我有关于夏纪的一篇文章。

而这篇文章是夏纪文章的有感而发,更多的算是一种潦草的想法,却有些贴合着《上低音号》的内容和主题,我尝试着将其上升到现实。
你看,夏纪明明一副慵懒的样子,却在暗地里找到了成为特别的人的途径。
我知道的,这篇文章其实说服力不足,更像是没被现实压垮的小鬼写出来的文章。我也不得不承认能把文章写得好些,也归功于我不喜欢的应试教育。但我仍然写下了这篇,算是我还未被社会磨平棱角前的呐喊。
这么说:我并不觉得适应现实的人高人一等,也不觉得浪漫的人特立独行,我尊重着,喜爱着,并乐于发表我的每一个想法。
祝:大家都能成为特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