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长拳】
长拳是中国传统拳派之一,属于一种北派武术。一般将查拳、华拳、炮拳、红拳等均列入长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这里所提“长拳”实为太极拳。
拳法
冲拳:拳从腰间旋臂向前快速击出,力达拳面;侧冲、上冲要求同此,唯方向不同。
劈拳:拳自上向下快速劈击,臂伸直,力达拳轮;抡劈时臂要抡成立圆劈击。
撩拳:拳自下向前上方弧形直臂撩击,力达拳眼或拳心;反撩力达拳轮或拳背、拳心。
贯拳:拳从侧下方向斜上方弧形横击,臂微屈,拳眼斜向下,力达拳面。
崩拳:臂由屈到伸,运用前臂和腕力经下向前崩击,速度要快,臂要直,力达拳面。
栽拳:臂由屈到伸自上向下或向前下栽,速度要快,臂伸直,力达拳面。
砸拳:臂上举,而后屈臂下砸,拳心向上,力达拳背。
横拳:直臂自侧面向前、向后平扫横击,力达前臂及拳背或拳轮、拳眼。
抄拳:臂微屈,拳自下向前上方抄起击打,高不过头,拳背向前,力达拳面。
该拳的特点是在出手或出腿时以放长击远为主,其动作撑长舒展、筋顺骨直,有时在出拳时还配合拧腰顺肩来加长击打点,以发挥“长一寸强一寸”的优势。套路动作数量和趟数一般较多,长拳中也间或使用短拳,但整套动作是以长击动作为主。
手要捷快
长拳的手法,须“拳如流星”,要迅疾、敏捷、有力。这不仅是在拳、臂挥舞时要如此,而且在掌、腕的细微动作里也要如此。上肢运动要达到“拳如流星”这种要求,就必须松肩活肘,使肩、肘、腕等关节在运动时力求松活顺畅,以迅疾不及掩耳之势,先声夺人。
眼要明锐
长拳的眼法,须“眼似电”,要明快、锐利。眼法在长拳运动中不是单独活动的,它必须“眼随手动”,“目随势注”。手法既要流星般地迅快、敏捷、有力,那么眼睛的注视,就一要相应地像“闪电”般地明快锐利。这种手到眼到的眼法变化,不仅和手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和颈部的活动有关。随着眼。法的左顾右盼、上瞻下视,颈部的灵活及转头变脸的快速,也是必要的。同时,眼法还涉及到动作意向的问题。一般的说,长拳的动作都有它的意向,进则是攻,退则是守,即使是静止时的拳势,也都含有伺机持动的意向。眼法是表现动作意向和传神的关键。因之眼法必须做到“跟随手动”、“目随势注”、明锐议电。
身要灵活
长拳的身法,须“腰如蛇行”,要柔韧、灵活、自如。身法在长运动里,可分为问、转、展、缩、折、弯、俯、仰等。这些身法的变化多是主宰于腰。因此,“腰如蛇行”的身法要求,一方面是要求各种身法在运动的时候要像蛇行那样灵活,有曲折有变化,另一方面也是要求胸椎和腰椎的柔韧性要好;使动作做得既柔软又坚韧,柔软则灵活,坚韧则有力。动作做的灵活、有力,又富有曲折变化,才会协调而生动。身法包括胸、背、腰、腹、臀五个部分。在一般的长拳。运动中,由活动性动作进入到静止性动作时,多讲究挺胸、直背、塌腰、收腹、敛臀等方式方法。在活动时,则要求灵活自如。“体随势变”,根据不同的动作采取不同的身法与手。眼、步、腿诸法协调配合。
步要稳固
长拳的步法,须“步赛粘”,要轻快,、稳固。“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打拳容易,走步难”;“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步法在长拳运动里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之。必须使各种步法在运动时要轻快,站定时要像粘粘在地上一样稳固,不掀脚,不拔跟。它不能受上肢、躯干活动的影响,而且要给上肢、躯干的活动提供必要的稳固条件。这样,才能动而不乱,使下盘扎实有力。
精要充沛
长拳的精神,需要充沛、饱满。要充沛饱满像雷霆万钧,像江河的怒潮,要显示出鼓荡的“怒”的气魄。然而这种鼓荡的“怒”气,不是表现在脸上,而是贯注在动静的运动之中。精神饱满,气宇轩昂,拳势才能雄健威武。“怒”绝不是直眉横目、跳牙咧嘴的凶狠。要做到“怒”的气魄,必须具有武术的战斗意识,把自己摆进到一种充满战斗的场合里。这样才能使长拳的运动,气如雷霆,势如浪涛。
气要下沉
长拳的呼吸,须‘气直沉”,要“气沉丹田”。这是因为呼,吸在长拳运动中关系着运动的持久性,也关系着劲力的催动,即所谓以气催力。长拳运动,一般都是结构复杂、起伏转折、快速有力,这一特点决定了长拳运动强度大,对氧的需要量也较大。如果不善于掌握和运用“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的方式方法,就容易使气血上涌,使气息在胸间游动。气往上浮则内部空虚,空虚则气促,气促则吸氧不足,氧不足则力短,力短就不能使运动持久,就会头晕恶心,面色发白,动作紊乱,运动的平衡性也就遭到破坏。所以,在运动的时候必须运用腹式呼吸,善于“蓄气”,这样才能使运动持久,才能保持运动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