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六十七回缺少了哪些内容?
第六十七回并非就是不符合曹雪芹原意,只是或因遗失删除等原因,只留下包含回目名残缺的一部分。
在六十六回末尾要介绍:
柳湘莲听了,不觉冷然如寒冰侵骨,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便随那道士,不知往那里去了。后回便见
按理六十七回要交代柳湘莲在道庙里面的一些机缘。
第一回批书人剧透,柳湘莲后来做了强梁,而这里可能会有一些铺垫。从前面我们也了解到,柳湘莲性子冲动,做事莽撞,当他在寺庙里看到一些不平之事时,或许会像鲁智深醉闹五台山那样。再者柳湘莲是遁入空门,是去做和尚,而非薛蟠口中的道士。

就如甄世隐被跛足道人度化,后来贾雨村在智通寺遇见一位龙钟老僧在那里煮粥。门口一副破旧的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也对应了贾雨村后来的命运,而这位贾雨村看着不耐烦的老僧,则可能正是先前资助过他的甄世隐。
在第六十九回凤姐对贾母解释尤二姐与张华的婚约说:
“他老子说:‘原是亲家母说过一次,并没应准。亲家母死了,你们就接进去作二房。’如此没有对证,只好由他去混说。”
从凤姐的话中,可知尤老娘刚过世不久,凤姐便接尤二姐入贾府作了二房。第六十八回凤姐也是穿着素衣来接尤二姐的,这可能是得知了尤老娘病故的缘故。这一回也应交代尤老娘过世的信息。

在胡君荣给尤二姐看病时,提到尤二姐已有三个多月身孕,而贾琏在九月初启程,十一月才回来。按理尤二姐应该是在贾琏去平安州之前怀上孩子的,这一处伏笔在六十七回却没有交代。以贾琏的脾性,在与尤二姐告别时,怎么不会有一段风月故事呢?
尤二姐和秦可卿一样温顺和平,她们的命运也有着相似之处,而曹雪芹既然删去了秦可卿在天香楼中的故事,那么删去尤二姐与贾琏告别的风月故事也是有可能的。
这一回少了一些过度的故事,对宝玉黛玉没什么影响,但对书中隐藏的故事影响很大。第十三回靖本脂批提到,作者删去遗簪、更衣诸文,少去四五页内容,这也使得秦可卿的形象不够饱满,故事内容脱节。

按情既相逢必主淫的索隐方法,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譬喻了崇祯自缢殉国,少了这一点,隐喻脉络就缺了一环,因而作者来了个不写之写合家皆知,将这一段故事隐晦的传达出来。
曹雪芹告诫人们要反照风月鉴,书中的一些风月笔墨需要以慈悲心肠从反面去看,这也是作者隐藏真情的地方。
秦可卿与尤二姐虽然招致了宁国府的麀聚之肖,但是她们本质并不坏,曹雪芹也不想将她们的形象写得那么差。
他在漫长的创作过程中,一直在删改,他的思想也更加深邃,而早期创作的有些粗俗过露的情节,或许已经渐渐不再符合曹雪芹的本意,因而将其删去。
总之第六十七回,少了柳湘莲在寺庙中的故事,没有交代尤老娘过世的信息,没有交代尤二姐怀孕的伏笔,少了从尤三姐到尤二姐过度的内容。

而靖本的回前批,对我们探究这回漏掉的故事也有启发。靖本提到四句批语,因为虫蛀污损的缘故,这些批语并没有完整保存下来。
靖本有些批语很有见地,对于我们了解《红楼梦》整体脉络也很有帮助。
靖本回前批写道:
【末四回 “撒手”,乃是已悟,此虽眷恋,却破迷关,是何必削发?青埂峰时缘了证情,仍不出士隐梦中,而中秋前引即湘莲、三姐。】
这段批语虽然写得让人看了不明所以,但提到了常人容易忽视的点。
末四回"撒手",说的是贾宝玉悬崖撒手的故事,按这段批语介绍,在原始稿本中,这一回或许有贾宝玉看破迷关的桥段,和尤三姐的一些梦幻故事。
贾宝玉与尤小妹也是有些纠葛的。在第六十六回,兴儿提起宝玉说他散漫不上进,尤二姐说可惜了这个好胎子。尤小妹则一直回护宝玉,说他并不糊涂,只是有些女儿气。

尤小妹接着讲了守孝时她看到的两件事,贾宝玉先是拦着和尚不让进来,别人都说他不知礼。贾宝玉跑来说他不是不知礼,只是怕和尚脏,气味熏到了她们。
尤二姐要茶,老婆子来倒茶时,贾宝玉因为是自己喝过的,怕弄脏了,让洗干净了再倒。
尤二姐以为尤三姐是看上了宝玉,兴儿说贾宝玉已经定下林妹妹,只等贾母开口了。正说话时贾琏的小厮隆儿来打岔。尤二姐回去盘问了一夜,尤小妹才老实交代,她在五年前就看上了柳湘莲,发誓非他不嫁。
尤小妹还是很欣赏贾宝玉的,只是她心中还一直想着柳湘莲,也是位痴情的女子。然而她却因为宝玉的多嘴含恨而终,按理在六十七回是要交代一下贾宝玉,为这段故事做个了结。靖本的这段批语,则洞悉到了贾宝玉在六十七回的缺位。
柳湘莲已经出家,尤小妹也已经玉山倾倒再难扶,我想贾宝玉可能会在梦中遇见尤小妹。批语也说这回存在尤小妹的故事,并且与甄世隐的梦有关。

第六十九回尤小妹托梦让尤二姐,斩了那妒妇,两人一起到警幻案下,听其发落。可知尤小妹魂归太虚之后,没有着急归在警幻案下,她可能还挂念着柳湘莲。
尤小妹在八月挥剑自刎,在七十二回凤姐说八月初是尤二姐的周年,这是把尤三姐当成尤二姐了,书中的谬误往往带有隐喻性质,曹雪芹可能以梦幻的方式在中秋前引出三姐。
这段批语说贾宝玉在后四回悬崖撒手时,已经解悟。这一回虽是眷恋,却也勘破迷关。批书人也为贾宝玉遗憾,既然你已经勘破这道迷关,为什么还要削发为僧呢?

第二十一回,回前批提到,此曰“娇嗔箴宝玉"、“软语救贾琏”,后曰“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今只从二婢说起,后则直指其主。
《红楼梦》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前面的故事,往往对应了后面的故事。就如宝玉的奶母李嬷嬷喝了茜雪沏的茶,拿走留给晴雯的包子,吃了留给袭人的酥酪,而好巧不巧,茜雪、晴雯、袭人最后都被赶出了贾府。
我们虽然不知道后面的故事,但可以以影子投射的方法来猜测第六十七回的故事。
第二十二回贾宝玉因在史湘云、林黛玉那里受到了两处贬谤,又想起薛宝钗念的《山门》里的唱词,顿时起了解悟之心。第六十七回贾宝玉因冷遁了柳湘莲,剑刎了尤小妹,而看破了迷关。末回贾宝玉则舍弃了薛宝钗,泪尽了林黛玉,最后削发为僧,这三段故事是呈对应关系的。
三段故事对应了贾宝玉三次解悟。第一次因史湘云与林黛玉而起,第二次则是因柳湘莲与尤小妹,第三次是因薛宝钗与林黛玉。从这种映射关系来看,史湘云背后隐藏的故事也与柳湘莲有关。

史湘云故事的原型,或许也出过家,这点可以从小戏子芳官那里找到对应,芳官和史湘云性格很像。
芳官后来做了尼姑,而书中有位批书人又十分痛恨尼庵,第七回周瑞家的问起智能儿月供的事,【甲戌双行夹批:妙!年轻未任事也。一应骗布施、哄斋供诸恶,皆是老秃贼设局。写一种人,一种人活像。】
曹雪芹将水月庵写成了藏污纳垢之所,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他身边的亲友就曾经历过这样的事。
史湘云穿男子衣服更加俏丽了,而柳湘莲的名字反过来就是怜惜湘云之意。柳湘莲和尤小妹的故事,也对应了史湘云与卫若兰的故事。柳湘莲、史湘云、芳官三人的性格又都比较中性,有阴阳合一之意。
第六十七回柳湘莲做了一场梦,后来遇到了一个跏腿道士正在路边捕虱。第二十五回跛足道人的形容是:
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
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
而柳湘莲遇到的这位瘸脚捉虱子的道人,也不知道家住哪里,来自何方,他应该就是那位跛足道人。
在佛道文化里,佛谈来世,道讲今朝,佛谈阴间事,道讲阳间谋,佛道也对应一阴一阳。僧道二仙师,陪同一干风流冤家下界,化成了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癞头和尚专负责救助女子,而跛足道人专负责度脱男子。
癞头和尚想要带走甄英莲,赠送薛宝钗金锁,授予冷香丸秘方,劝林黛玉不要流泪,不要见外人,劝贾宝玉不要早娶,而贾宝玉又有女儿气,这也对应了佛家的阴。
跛足道人度脱了甄世隐,想要挽救贾天祥,路边惊醒了柳湘莲,这对应了道家的阳。僧道二仙师一起来用通灵宝玉治疗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冤疾,又对应了佛道的一阴一阳。
柳湘莲因对尤小妹的愧疚悔恨,斩断了万千烦恼丝,却由一位道人接引遁入了空门,曹雪芹将僧道二仙师并在一起来写,有佛道融合的哲学意义,同时又暗合柳湘莲中性的秉性。

《红楼梦》没有闲笔,曹雪芹交代尤小妹总是回护着贾宝玉,而柳湘莲和贾宝玉均有女儿气,两人见面时如鱼得水,柳湘莲又因贾宝玉多嘴而悔婚,间接造成了尤小妹的悲剧,他们之间的故事不能等闲来看。
宝玉的芳官,后来和宝钗的蕊官,林黛玉的藕官一起出家做了尼姑,蕊官、藕官去了地藏庵,芳官去了水月庵。水月庵又称馒头庵,是个大搞权钱交易的肮脏之所。而地藏庵或许暗示了蕊官和藕官悲惨的命运,这同时映射出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命运。
尤小妹因为柳湘莲的悔婚而绝望,林黛玉的婚姻,或许也如柳湘莲借口悔婚那样,因长辈安排导致婚姻无果,在绝望之下离开了贾家。
贾宝玉给史湘云递眼神引起林黛玉的误会,对应了柳湘莲听了贾宝玉的话,对尤小妹产生误会,也对应了林黛玉和贾宝玉后来的误会。

贾宝玉在第二十二回的解悟,第六十七回的看破迷关,与末回悬崖撒手,呈三重映射关系。
若要寻找书中隐藏的故事,则需要留意书中相似的人和事。书中的一些小细节往往暗示了他们后来的命运。
第五十七回贾宝玉误信了紫鹃的话,以为林黛玉要返回姑苏老家,变得疯疯癫癫。林黛玉和贾宝玉后来可能会发生一次大的争吵,而林黛玉在误会下,选择离开了贾家。贾宝玉就如柳湘莲一样最后也变得疯疯癫癫。
第七十九回贾宝玉将《芙蓉女儿诔》的‘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改成‘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林黛玉听了忡然变色。茜纱窗下,我本无缘,也是对宝玉对这段无疾而终姻缘的感伤和自责。
根据第三回蒙侧批提到林黛玉泪枯时的意境,“月上窗纱人到堦,窗上影儿先进来”,和《葬花吟》中“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以及“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意象,林黛玉最后可能会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因绝望伤心,泪尽而亡。
按照这种映射关系,薛宝钗最后可能也如尤小妹那样,落得个悲惨结局。香菱、黛玉、宝玉都没听和尚的,那么宝钗最后会听和尚的话吗?我看也未必,和尚给的冷香丸在薛家落败后,她肯定也没法吃了,和尚交给她的金锁,她未必就会一直带在身上。贾宝玉悬崖撒手定然与薛宝钗有关,悬崖又是一处很危险的地方,因而我猜想薛宝钗最后会扯断束缚心中热毒的金锁,在绝望下,坠下悬崖,魂归地藏。
靖本这段批语也提醒了我们,第六十七回或许有尤小妹与贾宝玉的一些梦幻故事,贾宝玉虽然眷恋,但也看破迷关。这段批语虽然写得很玄奥,但我觉得还是挺有道理的。而关于靖本的真伪,也存在不少争议,下期我们接着谈关于靖本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