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冬瓜树塑料盒又何妨,好听才是王道|老由和彝族小三弦

2023-08-26 10:15 作者:未知莫识  | 我要投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云南普洱西盟的老由,今天很高兴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手上的乐器,三弦。

这个乐器是云南好几个民族都用到的,彝族、拉祜族、佤族、白族、傈僳族、景颇族等等,它分为大三弦、小三弦,今天我给大家介绍是小三弦

在构造上,传统三弦的琴弦一般是麻线、羊肠制成,但这些都是以前的事情了,我们这辈人经历的年代已经用上了钢弦、尼龙弦。我的这把小三弦就是尼龙弦,和钢弦比起来它的声音相对柔和,更贴近自然。

传统三弦:在中国各地民族乐团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北方的称为大三弦、大鼓三弦、京三弦,一般长122厘米,南方的称为小三弦、曲弦、南三弦、南弦子,一般长95厘米。

传统三弦的木材一般都是比较好的木材,诸如乌木、檀木等,但我手上这把小三弦是西南桤木,我们本地叫“水冬瓜树”,这是非常普通的一种木材,分布在中国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的沟谷地林中,树皮灰色至暗灰色,一般作纺织卷筒、家具、包装箱等。

制作小三弦的水冬瓜树

老由的小三弦用塑料瓶盒蒙皮
传统三弦蒙莽蛇皮&羊皮

蒙皮上,传统三弦音孔的蒙皮一般是用蟒蛇皮、羊皮。我自己的三弦则就地取材用了饮料瓶的盒子。调弦钮用竹子节制成。

如此介绍下来,大家可能会感觉我这把小三弦有点粗糙吧?哈哈,但我却很喜欢自己的这个乐器,它也能满足我演出或录音中的各种需求。

其实,我们玩乐器的时候,不用太在意乐器颜值,如果材料和共振效果都是你想要的发声状态,就很好了。

注:琴弦的原始震动传给了面板,再用共振箱将这个综合的音色进行放大,所以乐器制作材料才会对音色有很大的影响。

三弦一般会在特定的一些庆典节日中使用,比如娶亲、过年等很热闹的场合;它也是有不同调式的。不同的民族,三弦表达方式也各有千秋,有些民族喜欢用大调,如彝族、拉祜族,他们的音乐听起来比较欢快,弹奏方式也轻快灵动。

拉祜族小三弦

大调:在首调唱名中分别是Do、Re、Mi、Fa、Sol、La、Si,在钢琴中只需弹奏白键,听起来简单愉快。

云南有一个很出名的调子叫“三跺脚”,这是平时大家聚在一起的弹奏曲目,表达对生活的快乐,它用大调的东西比较多。

有的民族在弹奏的方面则会偏小调一些,比如佤族,演奏方式上就有明显的调式转变,感情上也不像拉祜族、彝族那样敞开的,带着稍微内敛一点的感觉。

小调:在首调唱名中分别是La、Si、Do、Re、Mi、Fa、Sol,自然小调(Natural Minor),音阶色彩给人一种忧伤而柔和的感觉。

传统的汉族三弦比较复杂,把位很多,但我们的民族小三弦基本都是在一个把位上就能完成它的调性,所以比较简单易上手,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也会即兴弹奏,根据内心的一些情绪和当天的场景来将心里话,用唱的方式给它表达出来。

我个人是比较喜欢这把民族小三弦发出来的声音,比起西方吉他等乐器,三弦的音色则更贴近生活、贴近自然,它本身就与我们生活相关,所以如果你有一些感觉、情绪,用小三弦来弹唱的话,情感上听起来也会也更真挚一些。

如果你去到哪里,回来告诉我

因为我的亲人 还在那里哟

因为我的爱人 还在那里哟

因为我的理想 还在那里哟



讲者|汤仲尉

汤仲尉,又名老由。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专业:音乐教育、编曲,青谷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主理人。

2008年组建司岗里乐队,担任队长

2012年担任制作人,发行《印记阿佤山》专辑

2016年发表个人音乐专辑《重生》

单曲代表作品:《佤邦走进新时代》《想你》《岛浪山的夜晚》《心中的雪林》《大亮力》《阿佤山上的春天》《丰收不忘共产党》阿佤来小调《撒旱谷》《阿佤恋》《相聚雪林》《加林赛》



策划制作

策划:unintended小米 朱芳琼

导演:杨建华 

摄像:李柯

录音:鼓童(老猫)

剪辑:萧迪

编辑:旷四旬

冬瓜树塑料盒又何妨,好听才是王道|老由和彝族小三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