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问题》三、关于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共同性和特殊性
【本文转载自—— 仅供学习参考】
三、关于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共同性和特殊性
书中说:十月革命“树立了一个榜样”,又说:“每一个国家具有自己特别的具体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形式和方法”。(329页)这个提法好。在1848年有一个《共产党宣言》,在110年以后又有一个《共产党宣言》,这就是一九五七年各国共产党的莫斯科宣言。这个宣言就讲到了普遍规律和具体特点相结合的问题。
承认十月革命的榜样,承认任何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内容”都是一样的,这就和修正主义对立起来了。
革命为什么不首先在西方那些资本主义生产水平很高,无产阶级人数很多的国家成功,而首先在东方那些资本主义生产水平比较低,无产阶级人数比较少的国家成功,例如俄国和中国?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为什么无产阶级首先在俄国取得胜利?“教科书上说:“是由于俄国是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集合点。”(329页)从过去的革命历史来看,革命的中心是由西方向东方转移。18世纪末革命中心在法国,当时法国成了世界政治生活的中心。19世纪中叶革命中心转到了德国,无产阶级走上了政治舞台,产生了马克思主义。20世纪初叶革命中心转到了俄国,产生了列宁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没有列宁主义就没有俄国革命的胜利;二十世纪中叶,世界革命的中心又转到了中国,当然以后革命的中心还会转移。俄国革命的胜利,还因为有广大的农民群众做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教科书说:“俄国无产阶级和贫农结成联盟”。(329页)农民中有几个阶层,无产阶级在农村中的依靠是贫农阶层。在革命开始时,中农总是动摇的,他要看一看。革命有没有力量,能不能站住,革命对他有没有好处,看得比较清楚了,他才转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十月革命是这样,我国的土地改革、合作化、人民公社化也都是这样。
俄国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分裂,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准备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如果没有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斗争,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十月革命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列宁主义是在反对一切修正主义和机会主义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没有列宁主义也就没有俄国革命的胜利。
书中说:“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俄国取得了胜利。革命前的俄国有足以使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329页)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不一定要在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很高的国家里。书中所引列宁的话很对,一直到现在,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的只有东德和捷克,其它的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都比较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革命都没有起来。列宁曾说过“革命首先从帝国主义薄弱的环节突破”。十月革命时的俄国是这样的薄弱环节,十月革命后的中国也是这样的薄弱环节。俄国和中国的共同点都是有相当数量的无产阶级,都有大量被压迫的痛苦的农民群众,都是大国。······在这些方面来说,印度也是相同的。那么,印度为什么不能像列宁、斯大林说的那样突破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取得革命的胜利呢?因为印度是属于英国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这一点和中国不同。中国是几个帝国主义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印度共产党没有积极参加他们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没有使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取得领导权。到了印度独立后,又没有坚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
中国和俄国的历史经验证明,要取得革命的胜利,有一个成熟的党,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积极参加民主革命,在1905年提出了与资产阶级相区别的民主革命的纲领。这个纲领不只是要解决推翻沙皇的问题,而且要解决无产阶级在推翻沙皇的革命斗争中同立宪民主党争取领导权的问题。中国在1911年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时还没有共产党。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立即积极参加民主革命,站在民主革命的前头。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是在1905——1917年,那时他们的革命活动很有生气。辛亥革命以后,国民党已经堕落,到了1924年没有办法只好找共产党,才看到前途。无产阶级代替了资产阶级的地位。无产阶级政党代替了资产阶级政党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我们常说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的时候还不成熟,从主要的意义上来说,就是指我们的党在同资产阶级联盟时没有看到资产阶级叛变革命的可能,并且也没有做应付这种叛变的准备。
教科书在这里(331页)还有这种意思:资本主义前的经济形式占优势的国家之所以能实现社会主义革命是由于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这样说是不完全的。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后,能够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主要的是由于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国内的因素是主要的。已经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国家对我们的帮助是一个重要条件。但是这种帮助不能决定我们能不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只能影响我们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后,前进得快点和慢点的问题。有帮助可以快一点,没有帮助会慢一点。所谓帮助,包括他们经济上的援助,同时也包括我们对他们成功和失败的正面和反面的经验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