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各国使用的MAS-36 步枪(上)
这篇比法国那一篇长很多所以切成三篇吧(要不然太长没人看得下去)。看下来完全就是法国旧殖民主义的衰落,MAS-36海外用户一个个都是法国各(前)殖民地,然后最终都会被来自西方的M16或东方的AK替代。(挺有意思的)

阿尔及利亚:
随着法国殖民战争的结束,阿尔及利亚于 1962 年 7 月 5 日独立。一些在战争期间从法军手中缴获或在离开时被遗弃的 MAS-36 步枪被编入新成立的阿尔及利亚国家人民军(原来叫民族解放军)。

MAS-36 在阿尔及利亚国家人民军中服役时间不长,因为在 1960 年代中期,阿尔及利亚又从”东方“(比如苏联)购买或被援助了大量武器,于是乎他们用更好的AK-47取代了他们装备的大多数栓动式步枪。直到今天阿军还保留了许多苏制,中式武器(小到56半,大到红旗9)。并且前几个月爆出来阿方有可能在:明年12月与俄罗斯签署”巨额“军火订单。多大呢12-170亿美元(这跨度够大),不过八字还没一撇呢看看就好。
贝宁(和撒贝宁没关系哈)
它是非洲西部国家,旧名达荷美。在法国西非殖民地达荷美于 1958 年获得(有限的)自治权后,并于 1960 年 8 月 1 日完全独立。然后就改名为贝宁了。在殖民时代,法国在波多诺伏设有一个军事基地(还有围绕着其周围建立的各种房屋,设施啥的),后来就成为该国的首都。

贝宁军队最初装备了二战时期的 MAS-36 和战后的MAS-49/56 步枪,后者在基层部队中更多。MAS-36 一直在一线部队服役,直到 1970 年代大量涌入的 SKS半自动步枪 和 AK-47 突击步枪被换装。

尽管如此,MAS-36依然被阿军有限的使用(大量被封存了),直到冷战时代结束。据报道,有些仍还在封存中。

2004 年,有人指控贝宁军队中的桑海人【1】士兵非法将一些封存的 MAS-36 步枪移交给参与马里内战的武装。不过调查结果尚无定论。马里在阿尔及利亚以南/西南并且马里5.9%的人口为桑海人。
布基纳法索:
旧称叫上沃尔特的法国在非洲内陆的殖民地于 1958 年获得了自治权,并于 1960 年 8 月 5 日独立。(该国后来更名为布基纳法索。)这个非洲国家有着一切可以想象的困难:内陆、干旱、资源匮乏,治理不善。上沃尔特军队最初配备了非常少量的MAS-36,这些步枪是在1961 年与法国捐赠的一些二战剩余物质和 M8(灰狗)装甲车一起交付的。

1983 年 1 月,一场军事政变使布基纳法索短暂地重新加入了共产主义世界,大量涌入的AK-47 取代了MAS-36(额,感情非洲的MAS-36都是被大量涌入的ak取代的),后者被转移到布基纳法索的国家宪兵队(在布基纳法索,宪兵队的体量几乎和军队本身一样大)。

不过在 1985 年布基纳法索与马里在阿加赫尔地带战争期间,没有看到士兵使用MAS-36 步枪。
这个国家的旗子很有意思:
上沃尔特共和国时期时:

布基纳法索:(1984-至今)

在上面两个时期之间那短暂的托马斯·桑卡拉时期他们将AK放在了他们的徽/国徽上面

还有网友把现在的国旗的星换成了上面这个徽章:

柬埔寨:
柬埔寨是法属印度支那的五个省之一。在二战期间被日本占领,1945年日本驻军没有受到二战影响,需要解除武装遣返,而法国军队在战争结束后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重新建立对该省的控制。

随着印度支那战争在安南省和东京省(今天的越南北部)【2】升温,柬埔寨王室于 1946 年 1 月 6 日成立了一支军队。该部队最初主要装备美国 M1 卡宾枪和 MAS-36 步枪。柬埔寨王室的目标是双重的(法国要是输/赢都不亏);如果法国赢得了战争,它将因帮助防止战斗蔓延到该地区而受到赞誉(可能还能获得一些好处),如果法国失败了(它确实失败了),该部队将作为现成的军队。

随着战争的恶化,法国于 1953 年 11 月让柬埔寨完全独立。该省剩余的 MAS-36被柬埔寨王家军接收了。这支部队很快就陷入了战斗,因为 1954 年底越盟的共产党武装将开始在柬埔寨开展行动。
在此期间柬埔寨王家军还获得了额外的 MAS-36,法国在金边(柬埔寨首都)设有一个军事销售办事处,直到 1971 年法国都还可以为柬埔寨的MAS-36步枪供应弹药(只要有钱就有弹)。尽管这时美国的军事援助已经大量涌入,其中包括 M14自动步枪 和 M16 突击步枪,但 MAS-36 在1960 年代仍然是柬埔寨王家军的一线部队装备的步枪之一。
到 1971 年,柬埔寨处于全面内战状态,越共在其东部边界渗透,并且在柬埔寨全国范围内发生了许多本土共产主义武装起义。到那时,MAS-36 已经完全过时,于是它们大部分被美国的突击步枪或缴获的 AK-47 所取代。

红色高棉 (Khmer Rouge)于 1975 年控制了柬埔寨并废黜了ZF。这也是MAS-36在柬埔寨的故事的结尾了,因为当越南在 1979 年入侵该国时,他们遇到MAS-36,并且假设红色高棉(他们的柬埔寨革命军)已经全部将MAS-36换装掉了。(目前能查到的当时他们的装备都是一水的中式,苏式和美式,确实完全没有用MAS-36的必要了)。
喀麦隆:
法属喀麦隆于 1960 年 1 月 1 日独立。该国军队大部分装备MAS-36步枪与战后生产的MAS-49/56半自动步枪。喀麦隆军队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管理较好的军队之一。在 1980 年代MAS-36从来喀麦隆退出一线退役时,其中一些仍在二线使用。

中非共和国:
中非共和国于 1960 年 8 月 13 日独立。它曾是法属赤道非洲的一部分,前身为:乌班吉-沙立。二战期间,它是最早宣誓效忠自由法国事业的海外殖民地之一,戴高乐在法国投降几个月后访问了现中非首都:班吉。勒克莱尔将军在这里建立了一个自由法国的基地,因此,该地区收到的MAS-36 步枪数量不少。

二战后,当地准军事部队获准保留,到 1957 年底,这已经是一支小型的国家军队了。到 1963 年,二战时期的 MAS-36 可以说是中非军队唯一的在服役的制式步枪(占差不多75%)当然还有其他步枪在二线不过不是制式。
到了1970年代,MAS-36依然是中非军队的主要制式步枪,由于该国军队有着长期缺乏资金的问题,因此在1990-2000年代,MAS-36还仍然被有限得使用。总数包括 58支可以装枪榴弹发射器的MAS-36/51。

在二战后的时代,MAS-36 在 CAR 中的相关性可能比其他任何地方都高。1993 年,安热-费利克斯·帕塔塞 (Ange-Félix Patassé) 控制了这个国家。他将军队视为政治威胁,并将其现代 M16 和 AK-47 重新分配给他控制下的临时民兵;与此同时,正规军部分恢复使用 MAS-36 步枪。(有意思吧,正规军不如民兵)

安热-费利克斯·帕塔塞 (Ange-Félix Patassé) 在 1996 年的政变中幸存了下来,但实际上他失去了对军队和他的民兵的控制。他于 2003 年被废黜。与此同时,MAS-36 经常被各方武装使用,遍布中非全国。2002 年,一支起义军洗劫了中非国家宪兵的军械库并偷走了许多 MAS-36。

1963 年,班吉警察局重新装备了 MAS-36 步枪,取代了他们原本使用的 19 世纪的”老古董“。MAS-36 一直被警方使用,直到 2003 年 12 月他们才改用 AK-47(也有56啦)——这些都是在逮捕犯罪分子的过程中缴获的。40支警察装备的MAS-36 随后被转移到保护濒危动物的特殊反偷猎巡逻队。与此同时,中非的森林护林队也只有几十人,他们在 1960 年代配备了 MAS-36 步枪,并且到 了2015 年他们仍在使用它们。

由于1990-2000年代,中非共和国无休止的冲突,一个国际维和小组试图减少该国非法枪支的数量。因此在1999 年 7 月 16 日,他们公开了 158 支军用步枪,其中绝大多数是 MAS-36。2003年,他们又一次公开焚烧步枪,但这次只有一支MAS-36,一堆破损的AK-47,一些旧的MAT-49冲锋枪和过时的弹药。这使一些观察员认为这次是一场”作秀“,中非共和国军队中的腐败分子正在利用裁军作为工具;将品相好的步枪保留以供贩卖。

MAS-36 继续在中非共和国流通致2013 年 12 月。法国发起了红蝴蝶行动,这次行动是为了平息中非的宗教武装冲突。2014 年 3 月,法国军队阻止了 涉及到15 支MAS-36 步枪和 10,000 发弹药的非法交易。这些都是从军队中偷来的,原本是要被卖往该国的叛军。(什么大毛行为)
乍得:
乍得与中非同属前法属赤道非洲的一部分,它于1960 年 8 月 11 日独立。二战期间,乍得强烈支持戴高乐,15,000 名乍得人在自由法国军队服役。战后,该殖民地被视为法国北非属地的“东端”,因此,包括 MAS-36 步枪在内的大量战争物资被送往那里。
乍得的 MAS-36 在 1979 年至 1987 年间的乍得民族团结ZF(Government of National Unity) 叛乱中被使用。
在内战和与利比亚的战争期间和之后,资金不足的乍得军队为自己配备了不少于五种不同类型的突击步枪,这些突击步枪通常都是以低廉的价格购买的。尽管如此,一些 MAS-36 步枪仍在其二线部队服役,截至 2015 年仍有一小部分在乍得军队中。

注释:
【1】:桑海人(Songhai)是西非的一个族群,为古代桑海帝国的主要族群,后因为国家瓦解,桑海人开始分散,现在的马里说桑海语族语言的人还将自己称为桑海人[1],但此外还有的自称哲尔马人等。
【2】:东京(法语:Tonkin)是中南半岛的一个历史地名,位于今日越南北部,指的是红河三角洲流域一带。越南人对此地域的称呼因时代而异,后黎朝时期称之为唐外(外路、北河),西山朝时期及阮朝初期称之为北城,法属印度支那殖民时期称之为北圻。中法战争后,依据《第二次顺化条约》,法国于1885年在东京设立东京保护领,与安南保护国分开统治。奠边府战役后,法国丧失对此地的控制。在法国殖民势力被驱逐后,东京之名渐渐被弃用。北部湾也被称为东京湾,就是因“东京”而得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