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线上or线下,谁为主?谁为辅?

2022-01-13 19:15 作者:某科学的邻家索菲  | 我要投稿

各位三国演弈爱好者,大家好,这里是某科学的邻家索菲。即某位闲云野鹤一般的三国演弈元老玩家邻家默小七。

前几天有一位热心的棋友给本人提了这样一条建议,是关于做视频的,他的原话是这样的。

棋友:您好,想给个以后再出视频的建议,就是汉和君主互换的问题,建议结盟或杀汉以后都不要用汉来代替自己君主的位置,因为官方对战平台上就不这么做。

本人:官方平台结盟、杀汉、收编后棋子自动变色,放到线下的话,棋子怎么弄?用线上来约束线下,本来就是本末倒置!

任何一个游戏,都是先出实体,然后发展线上。而线上也只是为了让人们组局更容易一些而存在的,而不是为了让人们用线上来反制线下。一切规则依然都是以线下为准,线上也只是根据线下的规则来设计程序。

线上有线上的方式,线下也有线下的技巧。你说结盟局不建议拥汉方君主替换汉帝?那好,结盟以后如何反应局势?如果有人跳过前面直接看视频中后部分,怎么能让人看懂?本人虽然有很多其他卡牌游戏可以用来当小道具,但是如果我就只有一张棋盘加53枚棋子呢?愿君指教。

棋友:你有三国牌就用三国牌联盟卡啊?

本人:这样的话,问题来了,同时拥有三国演弈棋与三国牌的线下UP主有几人?打比方说,我是一个新人UP,我只学会了邻家默小七的这个简单的方法(拥汉方君主与汉帝互换),我也没有三国牌,就一套棋子。难道还要为了做视频再去买一套三国牌?

棋友:可以用汉的方向来代替,如果魏拥有三车一炮就用汉这个字来指向魏,蜀吴以此类推。

本人:那这样的话,是不是开局魏蜀吴汉的棋子都要采用自己的视角摆放?如果这样录制视频的话,观众会看的很别扭。(如下图所示)

比如本人吧,我习惯用魏在底的方式来摆棋盘录视频,那样的话,蜀的棋子就是完全180°倒过来的。难道还要让观众看的时候还要每一步都要旋转一下手机么?我和元老玩家走麦城当年在筹划视频录制时,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件事。如果不考虑观众的感受,做视频没意义。

棋友:只转动汉这一颗棋子就行,别的不用管。

本人:还有你说线上平台的事,请恕我直言,因为各种因素约束,线上一般不会运营太久。三国演弈最开始的平台运营了8年(2005~2013),同公司的卡牌游戏胡了三国线上版仅4年(2016.06~2020.04)就关服了。可问题是后者还有氪金点可以盈利。像三国演弈线上版这种完全就是让人白嫖的下棋平台,又能维持多久?到最后,还是得回到线下来。因此,线下才是根本。线下的小技巧只要是在官规框架内,就可以使用。总不能说线上有变色功能,就让线下棋子也得设计成可以变色的吧?以线上为标准本就不是可取的,毕竟不可能所有看视频的都是从线上过来的。

关于平台维持时间问题,这还真不是我杞人忧天,就看看现在的玩家吧?要么就是想尽各种办法白嫖激活码,要么就是宁可只花10块钱买个激活码也不愿意买实体棋的。难道官方就靠这类玩家来维持运营?!其实道理很简单,说白了还是要以线上促进线下销量,线下盈利来维持线上运营。

棋友:我结合你刚才说的话想了一下,你有联盟卡就用联盟卡吧。那些没有联盟卡的up主下棋的时候,谁杀的汉谁去结的盟自己心里都知道。

本人:对局三方固然知道,但是如果制作成视频或专栏,你也得让看的人一眼就知道谁和谁结盟、谁是主动杀汉的。因为那匹马不可能总在那里待着不动。

再者,我作为一个UP,我要做的就是用简单的办法让人看个明白。让那些没玩过的朋友先对三国演弈感兴趣、然后入门、入手实体棋、最后再玩线上。至于已经玩线上的玩家,已经不是我的作品的受众了。因为那些人已经不用我的作品“铺路搭桥”了,毕竟他已经走到终点站了。我的作品,也大多都是面向线下玩家的。

棋友:那就视频标题里用括号标注一下,比如,(魏杀汉魏胜)(蜀吴盟魏胜)(无外交魏胜),专栏同上。

本人:你似乎忘了一个梗“逐渐忘记标题”……看棋牌作品的观众也一样。

棋友:还有买实体棋给激活码的问题,我也想买。问题是买了实体棋没人跟我玩啊?我周围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有三国演弈棋这种棋,买了它没有用啊?除非自己和自己下或者自己研究。

本人:这种理由我这两年听太多了。我和走麦城当初是新人的时候,也是没人玩,我是因为担心碰壁,所以懒得跟周围人安利,走麦城则是处处碰壁。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喜欢三国演弈,没人玩,就权当收藏也行。棋友赤壁周郎在入门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但是,事在人为,他就在自己身边发展了几位忠实棋友,甚至还把他的家人亲戚也带动进来了。

至于实体棋,我不强求任何人入手,一切随缘即可。因为我自己本身也是玩家,不是官方人员,别人入手实体棋对我没有任何好处。所以,我只是建议,有总比没有好。

我当初入门的时候,就我跟走麦城俩人。按常理说,俩人没法玩三国演弈,但是我们做到了!比如,一人执魏,一人执吴,蜀两人轮流执掌,也可以玩得很好。记得当初,我收集棋谱,走麦城整理改编,然后我用实体棋校对,校对完毕后再把棋谱发回走麦城,最后由他录制视频。可以说,走麦城的那4个经典对局,背后都有我的辅佐。然而我要是没有实体棋,我能做到这些么?显然不能。

当然,如果只是图个新鲜,玩玩而已,那确实有没有实体棋都无所谓,甚至有一套还会是个累赘。前年(2020)秋天,关于这种问题,我跟很多人争论过,你的理由只是其中之一。更有甚者,说什么“我的房间太小,一个棋子我都觉得它碍事(棋友S)”、“我经常随工作搬家,倒贴钱我都不要实体棋(棋友L)”、“我是学生,困难(棋友W)”……等等理由。

到这里,本人与棋友的交流也就结束了。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建议,但是却引申出线上与线下的优劣对比。本人作为纯线下时期的UP主之一,对于线下的一些事,可以说是熟门熟路,驾轻就熟了。虽然三国演弈线上平台重开了,但是本人以后依然会以线下为主,包括录制视频和制作专栏。至于线上么……啥时候官方将推演区也加上系统判定或可以用手机下载登录以后,我再以线上为主吧。因为电脑我就一台,手机却有三部。

线上or线下,谁为主?谁为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