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日记 01 DAY13
嗨,你好!
在这里打一个没有人看见的招呼。
离开祖国的第13天,8800公里,我感到孤独。或许“孤独”是并不准确的形容,因为人类感情的微妙时常让我们自己也感到震惊。 我是一个从未离开过家的人,然而第一次离开便如此遥远。于是我知道了为何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我曾经以为自己是一个敏感而善于共情的人,在读那一首首古人的思乡诗的时候,未曾感受过天高地远的我也洒过不少莫名的热泪。而今,真正离开家,我方才觉得曾经所感太过浅薄。一草一木,一人一景,无不勾起关于家乡的观想。或者说,这里的一切都笼罩着一块仅为我感受到的无形的幕布。我看到的一切都是朦胧的,是焦急的、短暂的一瞥,因为这一年将是怀抱着迫切的归思的旅途罢了。
我从来没有动摇过,我是如何被塑造、被牵绊的。社会先于我们存在,而我是如此幸运,先在于我的那个社会让我感到幸福和具有归属感。我将要回去,或者我远行的所有路不过都是为了回去。有一个最终要回去的“大本营”的旅途,和漫无目的地驰骋汪洋是绝不相同的。哪个年轻人没有幻想过潇洒地放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呢,然而真到了置于唇齿之上的时候,才知道这句话是极有分量的。匆匆,太匆匆。从飞雪杨花,到杨花似雪,才有多少光阴呢。如梭的光阴毫不留情地牵引着命运的丝线来回穿梭,要苦心孤诣地织一幅迷茫的图景呢。
我有时候在街上走着走着就会低落下来,于是脚步更快了。这里已经有些冷了,可以穿上大衣。风掀起我的衣角,脚下是泛黄卷曲的落叶发出莎莎声。时不时就有几只又圆又胖的鸽子,自顾自地散步,找食吃,那闲庭信步的样子,俨然是街道的主人。地铁口,店铺门边,常常有流离失所者,一卷铺盖就是一个家,从白天闷头睡到黑夜,如此往复。天为盖,地为庐,只是不知道冬天之后是怎样的光景。我好像已经习惯这里的声音,除了英语呼呼地灌进耳朵,还有韩语、日语、东欧的语言,以及其他我分辨不出来的话,如此噪杂,如此平常。刚刚又有一辆警车呼啸而过,各种警报时不时在大街上拉起一阵瞩目,人还是如常走,车还是如常过,如此平常。
如果我还有什么可以庆幸的,就是敏感终究好过于麻木。能够时常流泪,总比欲哭无泪要好上很多。我流泪的理由比从前还要多上许多,只要我读一首诗,就能潸然泪下。做过很多初高中古诗阅读理解题的同学们应该都对“怀才不遇”这个词的运用很熟悉。只要一首诗情绪低沉回转,郁郁不平,马上就开始准备套用。只是随着年纪增长,再去读那些诗才能有更多体会。通过文字,就可以触摸一个人灵魂的孤独。当他们巧妙地抒发着自己的才华和志向,向这个世界保有分寸且抱有希望地兜售自己的时候,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这样的心情,难道不是迷茫的年轻人毫不费力就可以理解的吗?很难有相同的才华,但轻易有了类似的苦闷。我仿佛看到一个脆弱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捧起自己玻璃打造的一颗心,一阵疾风吹过,那个孩子又幻化成奔跑着的狮子,他跑得越来越快,试图就此把一切都抛到脑后,把一切都踩到脚下。终于太阳落下了,狮子在太阳吝啬地收起光芒的那一瞬灰飞烟灭,又回到了形单影只的一个人。他瑟缩着拢起外衣,试图抵御夜晚的寒气。满天星辉,他却无暇抬头去看。他盯着自己在水面的倒影,直视着自己的灵魂。
时间不早了,国内在迎接清晨的太阳,而我要准备睡觉。回忆起来,这么多年我一直保持着喜欢的,好像只有写作。或者,算不上什么写作,仅仅只是写点给自己看的东西而已。我偶尔也录视频,拍照,但写东西更给我一种在为人生批注的感觉,仿佛只要写下来,便不算年华虚度。所以这一次也一样,写下来吧,所有喜悦和痛苦在时间的消磨之下都会面目模糊,但当时的文字却历久弥新。
你好。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