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七届湖南艺术节摄影展:用镜头聚焦民生百业,展开三湘大地的画卷

2022-01-13 00:13 作者:阿山的诗和远方  | 我要投稿

12月22日至1月15日,第七届湖南艺术节摄影精品展在湖南省文化馆举办,免费对公众开放。展出作品120组(幅),摄影师们目光向下关注当下反映生活,用镜头捕捉三湘精彩瞬间和平凡人的闪光点,聚焦民生百业,再现民情,打开三湘大地的画卷。

这里对展览中的部分摄影作品作个简单点评。

《地底600米的午餐》反映煤矿工人的生活,他们的工作环境恶劣,见不到阳光,光线昏暗,潮湿,空气不好,粉尘大,长年累月从事这一工作,易得肺部疾病,主要是矽肺。他们的工作值得尊重。

从《劳动的音符》组照及《云上芭蕾》,看到几位电网工人在高空忙着架线。高空作业是危险工种,也十分艰苦,流动施工,工作地不固定,风吹日晒是家常便饭,需要人体质好,有胆量,吃得苦,一般人吃不消。《腾云驾雾驭龙人》也是反映高空作业的,架桥的施工人员正在施工。深山峡谷间总是留下他们的身影,有时云就在头顶,雾就在身边,仿佛腾云驾雾一般。

《小康路》看上去应该是养鸭专业户的两个人在半山腰的一条小路上赶着几十只鸭子去有水田的地方。这些年山区村民在国家富民政策指引下,在驻村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因地制宜地发展养殖业,除养鸡鸭的外,也有养牛、羊、猪、兔、牛蛙等的,纷纷走上致富路、小康路。

《连夜抢修》是对某段铁路发生山体滑坡、导致列车运行中断后,铁路管理部门与当地政府组织施工队伍连夜冒雨抢修场面的再现。大家穿着雨衣雨鞋,施工现场灯火通明。几百米外停着一辆列车,幸好刹车及时,否则将可能导致部分人员伤亡。优秀摄影作品《总指挥》,反映的也是某段铁路的冒雨抢险现场,总指挥连雨衣都没有穿,遮雨的斗笠也没戴,在冒雨拼命指挥抢险。

由摘水果、晒辣椒、喂鸡、坐有篷三轮车等4幅农村生活场景照片组成的《新农村》,可看到脱了贫的农村新面貌。从《瑶山柿子红》看到瑶族村民在柿子成熟时节摘柿子的情景,小伙子在树上摘,母亲用背兜和妹妹用双手在树下接,画面感很强。

特邀作品《高铁开进大美湘西》,抓拍的是一辆高铁在湘西的高架桥上飞速开行的瞬间,从左侧看去,桥下是一片粉墙黛瓦的房舍和梯田,高铁右侧则是一条伸向远方的高速公路,有车辆来往穿梭。湘西是一片民族风情浓郁、山川风光秀美的神奇沃土。近二三十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高速公路和高铁建设不断延伸,串联起了大城市和偏远乡村,拉动了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

优秀摄影作品《送别袁隆平》,再现了“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后,人们自发去灵堂向袁老告别、长沙市民为袁老灵车送行、送行的人悲痛落泪等场景,表达了对袁老的深切缅怀之情。袁老50多年如一日,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使水稻产量平均亩产提升到800公斤,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杂交水稻还被推广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造福于人类。袁老功莫大焉!

获奖作品《不再污染的春天》关注环保主题,通过4幅排污排废、臭气熏天、垃圾堆成山的场景与经过污染治理后环境干净,天蓝地绿水清澈,人们在盛开的桃林里休闲、娱乐的场景对比,反映了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和实施环保、治理污染的紧迫性。

《就地评残,方便群众》,反映的是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到残疾人所住的村寨开展评残工作,方便残疾群众。这种便民利民工作深得基层群众的好评。

《烛光里的坚守》反映的是冬天某地灾情发生后,因电路中断,工作人员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帐篷里点着蜡烛,加班加点工作的情景。抗灾抢险工作事务繁杂,救灾人员的敬业精神令人感动。

抗疫题材的作品《2020隔璃之吻》,反映了一年多前新冠疫情爆发后,一对恋人或夫妻隔着玻璃、隔着口罩亲吻的场面。疫情无情人有情,人间自有真情在。

《苗家阿娅绛直播》再现富起来后的一群苗族妇女开心热闹玩起直播的场面。

这次展览,为观众打开了多扇观察和审视生活的窗口,充分展示了三湘大地民众的精神风貌和各地的美丽风光,让我们对湖南各地的风土人情有了一定的认识。

第七届湖南艺术节摄影展:用镜头聚焦民生百业,展开三湘大地的画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