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上篇·导论(粤语版)
作者:黑格尔
翻译:常ならむ
音频:https://www.bilibili.com/audio/au3924399?type=3&spm_id_from=333.999.0.0
当小说看即可
导论:逻辑学嘅一般概念
未有一门科学比逻辑科学更强烈噉感到需要从问题实质本身开始,而无需先行嘅反思。喺每门别嘅科学中,佢所研究嘅对象同佢嘅科学方法,系互相有区别嘅;佢嘅内容亦毋构成一个绝对嘅开端,而系依靠其他嘅概念,并且喺自己四围到处都与其他嘅材料相联系。因此,可以容许依啲科学只用假定有其他前提嘅办法来谈论佢地嘅基础及其联系以及方法,直捷了当噉应用被假定为已知嘅同已被承认嘅定义形式以及诸如此类嘅嘢,使用通常嘅推论方式来建立佢地嘅一般概念同基本规定。
与此相反,逻辑却毋得预先假定依啲反思形式或者思维嘅规则与法则,因为依啲嘢就构成逻辑内容本身嘅一部分,并且必须喺逻辑之内先至得到证明。毋单止科学方法嘅陈述,而且一般科学嘅概念本身,亦都属于逻辑嘅内容,而且依个内容就构成逻辑嘅最后成果;因此逻辑系乜嘢,逻辑无法预先讲出,只有逻辑嘅全部研究先至会将知到逻辑本身系乜嘢依一点,摆出来作为佢嘅结果同完成。同样,逻辑嘅对象即思维,或者更确切噉讲,概念嘅思维,基本上系喺逻辑之内来研究嘅;思维嘅概念系喺逻辑发展过程中自己产生嘅,因而毋得喺事先提出。所以喺依篇导论中所要事前提出嘅,目的又真毋系要建立逻辑嘅概念,或者预先对佢嘅内容同方法,作科学嘅论证,而系要通过一啲具有推论意义同历史意义嘅说明同思考,令看待依门科学嘅观点更清楚嘅观念。
假如讲逻辑一般被认为系思维嘅科学,噉啲人对于佢嘅了解系噉样嘅,即:好似依种思维只构成知识嘅单纯模式;好似逻辑抽去咗一切内容,而属于知识嘅所谓第二组成部分,即质料,必定另有来源;好似完全不为依种质料所依赖嘅逻辑,因而只得提供真正知识嘅形式条件,而毋得包含实在嘅真理本身,亦毋得系达到实在嘅真理嘅途径,因为真理嘅本质嘅嘢,内容,咁啱喺逻辑以外。
但系,首先,讲逻辑抽去咗一切内容,讲佢只教思维规则而毋深入到思维嘅嘢中去,亦毋得考虑到被思维嘅嘢嘅状态,就已经毋妥当喇。因为思维与思维规则既然系逻辑嘅对象,噉逻辑喺佢地箇度就亦直接有逻辑嘅独特内容;逻辑喺佢地箇度亦有知识嘅第二组成部分,即质料,逻辑对依种质料嘅状态系关切嘅。
不过,其次,逻辑概念至今所依据嘅观念,一部分已经消灭咗,其余嘅部分亦到咗完全消失嘅时候,到咗要以更高嘅观点来把握依门科学令佢获得完全毋同嘅形态嘅时候。
直到而家嘅逻辑概念,仲系建立喺通常意识所始终假定嘅知识内容与知识形式嘅分离或者真理与确定性嘅分离之上嘅。首先,噉就假定咗知识嘅素材作为一个现成嘅世界,喺思维之自在自为噉存在紧,而思维本身却系空嘅,作为从外面加于质料嘅形式,从而充实自己,只有噉样,思维先至获得内容,并从而变成实在嘅知识。
再者,依两个组成部分——因为佢地据讲应该有组成部分嘅关系,知识则将由佢地以机械嘅、或者至多系以化合嘅方式组成——相互之间系处于依种等级秩序之中,噉就系:对象被思维一种本身完满嘅、现成嘅嘢,完全能够毋需要思维以成其现实性;以思维却正相反,佢系某种有缺陷嘅嘢,必须依靠质料先至得完成,并且必须数位软弱嘅、无规定嘅形式,令自己适应于佢嘅质料。真理就系思维与对象嘅一致,并且,为咗获得依种一致——因为依种一致并非自在自为噉现成嘅——思维就须适应同迁就对象。
第三,啲人既然毋令质料与形式、对象与思维嘅差异模糊不定,而系要更确定,噉每一方就与另一方作为相互分离嘅范围。因此,思维喺接受质料以形式时,都毋超出自身,佢之接受质料以及迁就质料,仍然不过系佢自身嘅一种变形,思维并不因此而变为佢嘅他物;毋使讲,自觉嘅规定亦只系属于思维;所以,思维喺佢同对象嘅关系中,亦行毋出自身之外而到达对象,对象为自在之物,永远系喺思维嘅彼岸嘅嘢。
关于主体与客体相互之间嘅关系嘅依啲睇法,将构成我地通常嘅、表现出来嘅意识本性嘅诸规定表达咗出咗;但系依啲成见,假如迁移到理性中,好似喺理性中亦有同样嘅关系,好似依种关系自在自为噉具有真理,噉依啲成见就系错误;从精神世界同自然世界嘅一部分,对依啲错误进行驳斥,依个就系哲学;或者不如讲,因为依啲错误堵塞咗进入哲学嘅大门,所以入哲学嘅大门之前就要加以扫除。
喺依一方面,较早嘅形而上学,关于思维,佢所具有嘅概念,要畀现代流行嘅为高。佢嘅根本睇法系,惟有通过思维对于事物同喺事物身上所知到嘅嘢,先至系事物中真正嘅嘢;所以真正真嘅嘢并毋系喺直接性中嘅事物,而系事物喺提高到思维嘅形式、作为被思维嘅嘢嘅时候。因此,依种形而上学认为思维及思维嘅规定并毋系与对象陌生嘅嘢,而无宁系对象嘅本质,或者讲,事物与对事物嘅思维,——正如我地嘅言语亦表达咗佢地嘅亲属关系噉样,——自在自为噉系一致嘅,思维喺佢嘅内在规定中,同事物嘅真正本性系同一内容。
但系反思嘅知性占据咗哲学。依个名字意味住乜嘢,须要精确知到,佢以前每每被当作口号使用;喺依个名词下,一般所了解嘅,系进行抽象嘅、因而系进行分离嘅知性,佢喺佢嘅分离中僵化咗。佢与理性相反,系作为普通人嘅知性而活动嘅;佢所主张嘅观点系:真理建立于感性嘅实在之上,思想只有喺感性知觉给与佢以内容与实在嘅意义下,先至系思想;而理性,只要佢仍然仲系自在自为嘅,就只会产生头脑嘅幻影。由于理性噉样自暴自弃,真理嘅概念亦就跟住丧失咗,理性限于只去认识主观嘅真理,只去认识现象,只去认识某种与事情本身不符嘅嘢;知识降低为意见。
认识所走嘅依种弯路,虽然好似系损失同退步,却系有深刻嘅嘢为基础;喺现代哲学嘅更高精神中,理性嘅提升就系依靠依种基础。依种成为咗普通嘅观念,其基础须喺对知性嘅规定必然互相冲突依一觉察中去寻找。——上述嘅反思,就系要超出具体嘅直接物之上,并且规定佢,分离佢。但系,依种反思同样亦必须超出佢自己嘅箇啲进行分离嘅规定之上,并且,首先要联系佢地。喺依种联系嘅立场上,箇啲规定嘅冲突就发生咗。依种反思嘅联系,本身就系属于理性嘅;超出箇啲规定之上,提高到洞见佢地嘅冲突,依个系达到理性嘅真正概念系伟大嘅、否定嘅一步。但系,依种不曾透彻嘅洞见却落入错误了解之中,仿佛陷于自相矛盾嘅,却系理性;噉样嘅洞见并毋认识某盾正系对知性嘅局限性嘅超越同依种局限性嘅消解。认识不从依最后一步往高处,反而知性规定令人毋得满意之处逃回到感性嘅存在,错误噉认为喺箇度会有坚固嘅、一致嘅嘢。不过,另一方面,依种认识既然知到自己单单系对于现象物嘅认识,就会承认依种认识令人毋得满意,同时却又假定好似佢诚然毋得精确认识自在之物,但却能够正确认识现象范围之内嘅嘢,好似喺箇度,似乎只系对象嘅种类毋同,一种系自在之物,诚然为认识所毋得及,另一种系现象,则系为认识所得及嘅。依个正似讲一个人具有正确嘅洞见,但又附加一句讲佢冇能够洞见任何真嘅嘢,而只能够洞见不真嘅嘢。假如依种讲法系荒谬嘅,噉讲一种真嘅认识,毋认识对象本身如何,噉亦同样系荒谬嘅。
对知性认识嘅批判,得到咗上述嘅结果,即依啲认识毋适用于自在之物。——依个除咗讲依啲形式本身就系某种不真嘅嘢而外,毋得有其他意义。但知性形式既然仲被认为对主观理性同经验有效,噉上述嘅批判就并未有令佢地本身发生变化,而系让佢地似以前对于客体有效嘅噉样,以同样嘅形态对于主体有效。但系,假如佢地对于自在之物来讲系毋够嘅;噉佢地所属嘅知性,就一定对佢地会更加毋满意,更无偏爱。假如佢地毋得系自在之物嘅规定,噉佢地就更毋得系知性嘅规定,因为至少完全应该承认知性有一个自在之物嘅资格。有限与无限依两个规定,无论系应用到时间同空间,应用到世界,或者系作为精神之内嘅规定,佢地都系喺同样嘅冲突之中,——就好似黑色与白色,无论系喺墙上,或者喺画板上相互配合,亦仲系产生灰色。假如我地嘅世界观念,由于将无限同有限依两个规定带入到佢地里头,就消解咗,噉精神本身,佢包含依两个规定喺自身中,就更系一个自相矛盾嘅嘢,一个自行消解嘅嘢。——能够造成区别嘅,并毋系箇啲规定据以应用嘅或者喺其中存在嘅质料或者对象嘅状态;因为对象只系通过并依照箇啲规定,先至喺佢自己身上有咗某盾。
所以箇种批判只不过令客观嘅思维形式远离咗事物,但系让依啲认识仍然似批判所发现嘅噉样,留喺主体内。即系讲,箇种批判并未有对依啲自在自为嘅形式本身,就佢地特有嘅内容,喺箇度加以观察,而系以假定有其他前提嘅方式,将佢地从主观逻辑干脆接收过来;于是,所谈嘅既毋系依啲形式本身嘅嘅演绎,甚至毋系佢地作为主观——逻辑形式嘅演绎,更毋使讲佢地嘅辩证嘅观察喇。
比较彻底一贯嘅先验唯心论,认识到批判哲学遗留低嘅自在之物依个幽灵,依个割断咗一切内容嘅阴影,系子虚乌有,并且须要将佢完全摧毁。不过,依个哲学亦造成咗令理性从自身表现其规定嘅开始。但系,依种尝试嘅主观态度,令佢毋得完成。以后,依种态度就连同纯科学嘅箇个开端同发展一齐被放弃咗。
但系,通常所了解嘅逻辑嘅箇种嘢,𠺪啊完全未有顾及形而上学嘅意义而被考察嘅。依门科学,喺佢而家嘅情况下,当然未有似常识所认为嘅实在同真实事情箇一类嘅内容。但佢并冇因为依个理由而就系一门形式嘅、缺乏有内容嘅真理嘅科学。逻辑中固然揾毋到质料,质料嘅缺乏亦往往被算作系逻辑嘅不足之处,但真理嘅领域绝对毋系要喺质料箇度去揾。逻辑形式之空洞无物,唯一又真系在于观察同处理形式嘅方式。形式既然只系固定嘅规定,四分五裂,未有结合成有机嘅统一,噉佢地就系死嘅形式,其中未有精神,而精神却系佢地嘅具体嘅、生动嘅统一。因此佢地缺少坚实嘅内容——一种本身就系内容嘅质料。喺逻辑形式中揾毋到嘅内容,不外乎系依啲抽象规定嘅坚固基础同具体性,而噉样嘅实体性嘅嘢,对于形式来讲,通常净系以为要到外面去揾。但系逻辑嘅理性本身,就系箇个客体性嘅或者实在嘅嘢,佢自身中结合咗一切抽象嘅规定,并且就系依啲规定嘅坚实嘅、抽象-具体嘅统一。所以,对于通常所谓质料嘅箇种嘢。毋需要向远处找寻;假如逻辑空洞无物,噉并毋系逻辑对象嘅过错,而系唯一在于把握对象方式嘅过错。
依种思考令我地进而陈述研究逻辑所须要根据嘅立场,依个立场如何与依门科学迄今嘅研究方式毋同,以及佢如何系逻辑将来永远要企住嘅唯一嘅真正立场。
喺《精神现象学》(班堡同武茨堡,1807年)中,我曾经从意识与对象嘅最初嘅直接对立起直到绝对嘅知识依一前进运动,噉样来表述意识。依条道路经过咗意识与客体嘅关系嘅一切形式,而以科学嘅概念为其结果。所以依种概念(且毋讲佢系喺逻辑本身以内出现嘅,喺依度无需论证,因为佢喺佢自身箇度已经得到咗论证;并且佢除咗单单由意识令佢发生而外,亦毋得有其他嘅论证;意识特有嘅形态全部消解于概念之中,正如佢地之消解于真理之中噉样。——科学概念嘅推理嘅论证或者证明,最多做到令概念呈现于观念之前,并且从箇度获取历史嘅知识。但系一种科学嘅定义,或者更确切噉讲,一种逻辑嘅定义,唯有喺佢嘅发生嘅必然性中,先至有佢嘅证明。一个定义,假如任何一种科学用佢作为绝对嘅开端,就只得包括啲人所想象嘅公认共识嘅科学嘅对象同目的确定而正确嘅表达。至于啲人何以单单喺箇度想象依一个,依个乃系一种历史嘅断言,对于依种断言,啲人只得引依一个或者箇一个公认嘅事实作根据,或者讲,其实啲人只得姑且将依一个或者箇一个事实提出,想将佢当作系公认嘅啫。噉丝毫亦毋会终止有人从依度或者另一人从箇度举出事例,而依照依个事例,就对依一个或者箇一个表达,仲须有更多嘅或者毋同嘅了解,于是表达嘅定义亦须采纳更确切或者更一般嘅规定,从而科学亦须调整。——至于边啲必须纳入或者排出,以及到乜嘢界限同范围,依个都取决于论证;而论证本身却又尽可以有极多样同极不同嘅主张,终于唯有任意武断先至得从中决断一个坚定嘅决定。用定义开始来研究科学嘅依种办法,就谈毋到显示科学对象以及科学本身嘅必然性嘅箇种需要。
因为精神现象学毋系其他嘅,正正系纯科学概念嘅演绎,所以本书就喺噉样情况下,将依种概念及其演绎作为前提。绝对嘅知(das absolute Wissen)乃系一切方式嘅意识真理,因为,正如意识所发生嘅过程噉样,只有喺绝对嘅知中,对象与此对象本身嘅确定性嘅分离先至完全消解,而真理就等于依个确定性,依个确定性亦同样等于真理。
于是,纯科学就以摆脱意识嘅对立为前提。假如思想亦正系自在嘅事情本身,纯科学就包含依个思想,或者讲,假如自在嘅事情本身亦正系纯思想,纯科学亦就包含依个自在嘅事情本身。作为科学,真理系自身发展嘅纯粹自我意识,具有自身嘅形态,即:自在自为之有者就系被意识到嘅概念,而噉样嘅概念亦就系自在自为之有者。
依种客观思维,就系纯科学嘅内容。所以纯科学绝对毋系形式嘅,佢绝对毋缺少作为现实嘅同真正嘅知识嘅质料,又系唯有佢嘅内容,先至系绝对真嘅嘢,或者,假如啲人仲愿意使用质料依个名词,噉就真系真正嘅质料,——但系依一种质料,对于佢并毋系外在嘅嘢,因为依种质料不如讲系纯思维,从而亦就系绝对形式本身。因为,逻辑须要作为纯粹理性嘅体系,作为纯粹思维嘅王国来把握。依个王国就系真理,正如真理本身系毫无蔽障,自在自为嘅噉样。啲人因此可以讲,依个内容就系上帝嘅展示,展示出永恒本质中嘅上帝喺创造自然同一个有限嘅精神之前系点样嘅。
阿那克萨戈拉(Anaxagoras)被赞美为第一个讲出噉样思想嘅人,即心灵(nus),思想,系世界嘅本原,世界嘅本质须规定为思想。噉佢奠定咗一个理智嘅宇宙观嘅基础,依种宇宙观嘅纯粹形态必然系逻辑。其中所涉及嘅,既毋系关于某种本来奠基于思维之外嘅嘢嘅思维,亦毋系仅仅供给真理标志嘅形式;而系:思维嘅必然形式同自身嘅规定,就系内容同最高真理本身。
为咗至少喺观念中接受依一点,就须将真理好似必定系某种可以用就捉摸嘅嘢噉样嘅意见,放喺一边。啲人甚至将噉样用手可以捉摸嘅性质,仲带入到例如柏拉图嘅喺上帝思维中嘅理念里头,好似箇啲理念系存在紧嘅事物噉,不过喺另一世界或者地区啫;喺箇个世界之外,有一个现实世界,与箇啲理念毋同,而且正正系由于依种毋同,佢先至有一种实在嘅实体性。柏拉图嘅理念,只不过系共相,或者更确切噉讲,系对象嘅概念;某个嘢,只系喺佢嘅概念中,先至有现实性;当佢毋同于佢嘅概念时,佢就毋再系现实嘅,而系子虚乌有嘅嘢喇;可以用手捉摸同感性嘅外在嘅箇一方面,就属于依种虚无嘅方面。——但系关于另一方面,啲人可以引用普通逻辑所特有嘅观念;噉就系假定喇,譬如讲,定义并毋包括仅仅属于认识主体嘅规定。或者讲,假如从已知嘅规定推论出其他嘅规定,噉就系假定喇;推论出来嘅嘢,毋系一个外在于对象、与对象陌生嘅嘢,而不如讲佢本身适合于对象,即“有”符合于依种思维。——一般来讲,我地喺使用概念、判断、推论、定义、分类等等形式时,我地嘅内心深处就认为:佢地毋单止系自觉思维嘅形式,而且亦系客观知性嘅形式。——思维依一名词,特别容易将佢自身所包含嘅规定附加畀意识。但系,只要已经讲知性同理性都喺客观世界之中,精神同自然都有其生活、变化所依据嘅一般规律,箇个就系已经承认思维规定亦同样具有客观嘅价值同存在。
批判哲学诚然已经令形而上学成为逻辑,但系,正如前面已经提到嘅,佢同后来嘅唯心论一样,由于害怕客体,就给与逻辑规定以一种本质上系主观嘅意义;噉样一来,逻辑规定就仍然仲被佢地所逃避嘅客体纠缠住喇,而一个自在之物,一个无穷嘅冲突,对于佢地,却仍然系一个留低嘅彼岸。但系,意识对立嘅摆脱,系科学必须能够用来作为前提嘅,依种摆脱令思维规定超出依种畏怯嘅、不完备嘅立场,并且要求将思维规定作为系自在自为嘅摆脱依种限制同顾虑嘅逻辑嘅嘢、纯理性嘅嘢加以考察。
从前,康德称赞过逻辑,即规定同命题嘅汇集,通常意义所称嘅逻辑,讲佢喺其他科学之前早就达到咗完美嘅地步,喺依一点上好有幸运;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佢既未后退一步,但亦未前进一步,其之所以未前进,系因为从各方面来睇,佢似乎都已经完成同圆满咗。——假如逻辑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就未有经受过变化——如果查一查近代逻辑纲要,则变化事实上经常只系作啲省略,——噉从依度所应得嘅结论,不如讲系逻辑更需要一番全盘改造;因为精神不断工作咗两千年,必定令佢关于佢嘅思维同关于佢嘅纯粹本质,喺佢自身中,有咗更高嘅意识。将实践同宗教世界嘅精神以及科学嘅精神喺每一种实在嘅同观念嘅意识领域中已经提高嘅形态,同逻辑——即精神关于佢自己嘅纯粹本质嘅意识——而家所处嘅形态,作一比较,先至显得差别太大,因为最肤浅嘅观察仲毋会即刻就觉察到,后一种意识同前一种提高系完全毋相称同配毋上嘅。
实际上,改造逻辑嘅需要,早已经被感觉到。逻辑似喺教科书中所显示嘅噉样,无论喺形式上同内容上,可以讲,都已经遭到咗蔑视。逻辑教学之所以仲喺度拖落去,多数由于少咗逻辑毋得嘅感情,由于对逻辑重要性嘅传统睇法仲喺度继续嘅习惯,而毋系由于相信箇啲司空见惯嘅内容同研讨箇啲空洞形式,仲有乜嘢价值同用处。
有一时期,逻辑由于心理学、教育学甚至生理学所给予嘅材料而扩大咗,但系后来几乎公认依个只系一种畸形。本来,依啲心理嘅、教育嘅、生理嘅观察,规律同规则,无论系喺逻辑中抑或喺其他嘅乜嘢地方,一定大部分都显得琐屑无味。再讲,噉样嘅规则,例如,读书听讲要熟思同检验,眼睛视力毋好要用眼镜来帮手,——依啲规则,喺所谓应用逻辑教科书上,仲俨然分章分节来讲,靠佢来达到真理,——箇个系每个人都会觉得系多余嘅,——最多自由箇啲谂毋出用乜嘢来扩充箇个如果不扩充就嫌弃太瘦削、太僵死嘅逻辑内容,因而感到狼狈失措嘅作家或者教员,先至不如此。
至于噉样嘅内容点解如此毫无精神,前面已经举出过理由。佢嘅规定牢固不变,规定间相互嘅关系亦仅仅系外在嘅。因为判断同推论嘅运用,主要都归结到并建立喺规定嘅量嘅嘢上面,所以一切都依靠外在嘅区别,依靠单纯嘅比较,成为完全分析嘅方法同无概念嘅计算。所谓规则、规律嘅演绎,尤其系推论嘅演绎,并毋比将长短不齐嘅木棍仔,按尺寸抽出来,再缚埋一齐嘅做法好得几多,亦毋比啲细伩仔从剪碎咗嘅图画将仲似样嘅碎片拼埋一齐嘅游戏好多几多。——所以啲人将依种思维同计算等同,又将计算同依种思维等同起身,并毋系冇道理嘅。喺算术中,数字被当作无概念嘅嘢,除咗相等或者毋相等之外,即除咗全然外在嘅关系之外,系冇意义嘅,佢本身同佢嘅关系都毋系思想。假如用机械嘅方式,来计四分之三乘三分之二,得出二分之一,依种运算包含思想几多,亦同计算依种或者箇种推论,系毋系得喺某一逻辑格式中发生,差毋多一样。
为咗令逻辑嘅枯骨,通过精神,复活起身成为内容同含蕴,逻辑嘅方法就必须系箇唯一能够令佢成为纯科学嘅方法。喺佢目前所处嘅情况下,系好难睇到依一点科学方法嘅。佢具有近乎经验科学嘅形式。经验科学已经喺使得嘅范围内,为佢地应该成为乜嘢,揾到咗佢地特殊方法,即落定义同教材分类嘅方法。纯粹数学亦有佢嘅方法,适合于佢所专门考察考察嘅抽象对象同量嘅规定。关于依种方法以及喺数学中得揾到嘅科学性较低嘅嘢,其本质嘅嘢,我喺《精神现象学》序言中已经谈过;但喺逻辑本身范围内,亦仲要对依种方法作更详尽嘅考察。斯宾诺莎、沃尔夫同其他嘅人,揾错咗路数,竟然将依种方法亦应用于哲学,并且将无概念嘅量学至今仲未有揾到自己嘅方法;佢以妒羡嘅眼光睇住有体系嘅数学大厦,并如佢已经讲过嘅,从数学中借取方法,或者求助于噉样嘅科学嘅方法,而箇啲科学仅系某啲材料、经验命题同思想嘅捞匀物,——或者干脆粗暴噉抛弃一切方法来揾自己嘅出路。但系,对于箇唯一得成为真正嘅哲学方法嘅阐述,则属于逻辑本身嘅研究;因为依个方法就系关于逻辑内容嘅内在自身运动嘅形式嘅意识。喺《精神现象学》中,我已经就一个较具体嘅对象,即意识,提供咗依种方法嘅范例。喺依度,箇个就系意识嘅诸形态,其中每一形态喺实现时,本身亦一同消解咗,结果系佢自己嘅否定,——并从而过渡到一个更高嘅形态。为咗争取科学嘅进展——为咗喺基本上努力于对依件事有十分单纯嘅明见——唯一嘅事就系要认识以下嘅逻辑命题,即:否定嘅嘢亦同样系肯定嘅;或者讲,自相矛盾嘅嘢并毋消解为零,消解为抽象嘅无,而系基本上仅仅消解为佢嘅特殊内容嘅否定;或者讲,噉样一个否定并非全盘否定,而系自行消解嘅被规定嘅事情嘅否定,因而系规定咗否定;于是,喺结果中,本质上就包含紧结果所从出嘅嘢;——依个原本系一个同语反复,因为否则佢就会系一个直接嘅嘢,而毋系一个结果,由于依个产生结果嘅嘢,依个否定系一个规定咗嘅否定,佢就有咗一个内容。佢系一个新嘅概念,但比先行嘅概念更高、更丰富;因为佢由于成为先行概念嘅否定或者对立物而变得更丰富。所以佢包含住先行嘅概念,但又比先行嘅概念更多一啲,并且系佢同佢嘅对立物嘅统一。——概念嘅系统,一般就系按照依条途径构成嘅,——并且系喺一个毋得遏止嘅、纯粹嘅、无求于外嘅过程中完成嘅。
我点样能够居然以为我喺依个逻辑体系中所遵循嘅方法——或者不如讲依个体系喺佢自身中所遵循嘅方法——喺细节上,就毋得仲有好多嘅改进,好多嘅度数咧;但系我同时却亦知到佢系唯一真正嘅方法。从依个方法与其对象同内容并无不同来睇,依一点系自明嘅;——因为依个正系内容本身,正系内容喺自身所具有嘅、推动内容前进嘅辩证法。显然,未有一种可以算作科学嘅阐述而毋遵循依种方法嘅过程,毋适合佢嘅单纯嘅节奏嘅,因为佢就系事情本身嘅过程。
根据依种方法,我要提醒一下,本书中所提出嘅各卷、各篇、各章嘅划分同标题,以及同佢地相关嘅说明,都只系为咗初步嘅鸟瞰而作嘅,毕竟只有历史嘅价值。佢地都算毋上依门科学嘅内容同体制,而只系外在思考嘅编排,依种思考已经遍历内容阐释嘅全部,所以喺全部嘅环节仲未由事情本身引伸出来之前,依种思考已经预先知到咗并且指明咗箇啲环节嘅顺序。
喺其他科学里头,噉样嘅预先规定同划分,本身亦同样只不过系噉样嘅外在嘅列举;但系即喺科学之内,噉样嘅预先规定同划分,亦并未超出依种性质之上。甚至例如喺逻辑里头,啲人亦喺度讲乜嘢:“逻辑有两个主要部分,基本原理同方法论”,然之后喺基本原理下面,或者即刻就可以揾到思维法则噉样嘅标题;——然之后第一章:论概念,第一节:论概念之清晰等等。——依啲未经任何推演同论证而作出规定同划分,就构成咗噉样一啲科学嘅系统嘅架格与全部嘅联系。噉样一种逻辑,以为佢嘅职务就系要谈论概念同真理必须从原理推演出来;但喺佢所谓嘅方法箇度,却又一啲都冇谂到过进行推演。其编制大体就系将同类嘅嘢摆埋堆,将较简单嘅嘢放喺复杂嘅嘢之前,以及其他嘅外在嘅考虑。而关于内在嘅、必然嘅联系,却仍然停留于分部规定之罗列;至于其间嘅过渡,则只系讲:而家系第二章;——或者讲:我地而家来讲判断,如此等等。
就连出现喺依个体系中嘅标题与划分,亦本来只系内容嘅宣告,毋应该有其他意义。但系除此之外,区别嘅联系嘅必然性及其内在发生必须喺事情本身嘅研讨中表现出来,因为依啲都属于概念自己嘅继续规定。
引导概念自己向前嘅,就系前述嘅否定嘅嘢,佢系概念自身所具有嘅;依个否定嘅嘢构成咗真正辩证嘅嘢。辩证法,作为逻辑嘅一个特殊部门以及从佢嘅目的同立场来睇,可以讲,佢系完全被误解咗,因此佢有咗一个完全毋同嘅地位。——柏拉图嘅辩证法,即使喺《巴门尼德篇》中(喺其他地方仲更为直接),亦一则只系企图令有局限性嘅主张自己取消自己,自己驳斥自己,再则就系干脆以“无”为结局。啲人通常将辩证法睇成一种外在嘅、否定嘅行动,毋属于事情本身;依种行动,以单纯嘅虚荣心,即以想要动摇同取消坚实嘅嘢同真嘅嘢嘅主观欲望为根据;或者,依种行动至少系除咗将辩证法提得比较高,——而且依方面系佢嘅功绩中最伟大嘅方面之一,——因为按照普通嘅谂法,辩证法系有随意性嘅,佢从辩证法箇度将依种随意性嘅假象攞开咗,并将辩证法表述为理性嘅必然行动。因为辩证法只被当成耍障眼法同引起幻觉嘅技术,啲人就一口咬定佢系喺度玩骗局,佢嘅全部力量就唯在于掩饰诡计,佢嘅结果只系偷取来嘅,并且只系主观嘅假象。康德喺纯粹理性嘅二律背反中所做嘅辩证法嘅表述,如果加以仔细考察,似喺本书后面广泛出现嘅噉样,噉依种表述诚然毋值得大加赞美;但系佢所奠定并加以论证嘅一个一般睇法,就系假象嘅客观性同矛盾嘅必然性,而矛盾系属于思维规定嘅本性嘅:诚然,箇个只系喺依啲规定应用于自在之物时,康德先至有以上嘅睇法;但系,依啲规定喺理性中系乜嘢,以及佢地喺观照到自在嘅嘢之时系乜嘢,箇个先至恰恰系佢地嘅本性。依个结果,从佢嘅肯定方面来把握,毋系其他嘅,正正系依啲思维规定嘅内在否定性、自身运动嘅灵魂、一切自然与精神嘅生动性嘅根本。但系,假如只系停留喺辩证法嘅抽象—否定方面,噉结果就只系大家所熟悉嘅嘢,即:理性毋得认识无限嘅嘢;——一个奇怪嘅结果,既然无限嘅嘢就系理性嘅嘢,噉就等于讲理性毋得认识理性嘅嘢喇。
思辨嘅嘢(das Spekulative),在于依度所了解嘅嘢,因而在于对立面嘅统一中把握对立面,或者讲,喺否定嘅嘢中把握肯定嘅嘢。依个系最重要嘅方面,但对于尚未经训练嘅、毋自由嘅思维能力来讲,亦系最困难嘅方面。加以噉样嘅思维能力仲正喺度要摆脱感性—具体嘅表象同推理嘅羁绊,噉佢首先就须喺抽象思维中训练自己,就概念嘅确定性去执着概念,并从概念来学习认识。为此目的而做嘅逻辑嘅阐释,喺方法上,就须停留于上述嘅部分,喺涉及更详细嘅内容时,则须停留于箇啲为个别分散嘅概念而产生嘅规定,而不容接触到辩证嘅嘢。依种阐述,就外貌来睇,颇似依门科学嘅通常讲说,但就内容来睇颇有区别,佢虽然未有用来训练思辨嘅思维,但总体讲仲得用来训练抽象嘅思维;而依种目的,绝对毋系由于附加咗心理学同人类学嘅材料而通俗流行嘅逻辑学所得完成嘅。依种阐述会给予精神一个方法排列嘅整体嘅图象,即管成个结构嘅灵魂,即生活于辩证中嘅方法本身并未喺箇度出现。
最后,关于教育同个人对逻辑嘅关系,我仲要指出依门科学,同文法一样,以两种毋同嘅面貌同价值出现。佢对于初次接近佢同一般科学嘅人系一回事,而对于从一般科学返到佢嘅人又系一回事。初学文法嘅人只会喺文法形式同法则中发现枯燥嘅抽象、偶然嘅规则,总而言之,一大堆孤立嘅规定,而依啲规定,只表示喺佢地嘅直接意义下嘅嘢嘅价值同意义;认识喺佢地中最初所认识嘅,只不过系依啲。反之,一个人如果擅长一种语言,同时又知到将佢同其他嘅语言比较,佢先至得从一个民族嘅语言嘅文法,体会依个民族嘅精神同文化:同样嘅规则同形式此时就有咗充实嘅、生动嘅价值。佢就能够通过文法认识一般精神嘅表现,逻辑。一个接近科学嘅人,喺逻辑中,最初只发现包含一堆抽象嘅一个孤立体系,依个体系局限于自身,毋涉及其他嘅知识同科学。不如讲,依门科学,面临世界表象之丰富,面临其他科学真实显现出来嘅内容,与绝对科学要揭示依种丰富嘅本质、精神同世界嘅内在本性、真理嘅诺言相比较,佢却喺抽象嘅形态中,喺纯粹规定嘅黯淡冷漠嘅单纯性中,有住噉样一付神气,即:一切都完成,就系毋完成依种诺言,面对箇种丰富空寥寥。与逻辑最初嘅相识,将逻辑嘅意义限制喺逻辑本身;佢嘅内容被睇成只系对思维规定嘅孤立研究;而与此并列,其他科学嘅研究有住自己嘅素材同本身嘅内含,逻辑嘅嘢则对于佢地仅有形式嘅影响,并且多数系影响自影响,而其实科学嘅结构及其研究,就依种影响来讲,万一毋要,亦未尝毋得。其他嘅科学都已经大体抛弃咗定义、公理、定理及其证明等等一步推一步嘅正规方法;所谓自然逻辑喺依啲科学中起作用,并且可以无需特殊嘅、针对思维本身嘅知识嘅帮助而仍然解决问题。此外,依啲科学嘅材料同内容本身,对逻辑嘅嘢完全毋存在依赖,而对各种感觉、情绪、表象同实际嘅兴趣却更合适啲。
所以,逻辑的确喺最初必定系作为啲人所了解同理会嘅嘢来学习,但开始时净系莫测范围、深度同进一步嘅意义。只系由于对其他科学有咗较为深刻嘅知识之后,逻辑嘅嘢,对主观精神来讲,先至提高为一种毋单止系抽象嘅共相,而系喺自身中包含咗丰富嘅特殊事物嘅共相;——正似同一句格言,喺完全正确理解咗佢嘅年青人口中,净系未有阅世好深嘅成年人嘅精神中噉样嘅意义同范围,要喺成年人箇度,依句格言所包含嘅内容嘅全部力量先至会表达出来。噉样嘅话,逻辑嘅嘢,只有喺成为诸科学嘅经验嘅结果时,先至得到自己嘅评价;对于精神来讲,佢从此先至表现为一般嘅真理,毋系与其他素材同实在性并列嘅一种特殊知识,而系所有依啲其他内容嘅本质。
即管喺学习之初,喺精神来睇,逻辑嘅嘢并毋系喺自觉嘅力量中呈现嘅,但精神并毋因此就从逻辑嘅嘢箇度,较少噉接受咗引导精神进入一切真理嘅力量。逻辑嘅体系系阴影嘅王国,系单纯本质性嘅世界,摆脱咗一切感性嘅具体性。学习依门科学,喺依个阴影嘅王国中居留同工作,系意识嘅绝对教养同训练。意识喺其中所从事嘅事业,系原理感性直观同目的、远离感情、远离仅仅系意见嘅观念世界嘅。依种事业,从佢嘅否定方面来睇,就在于避免推理思维嘅偶然性同任意谂起及认定依种或者依种相反嘅论据。
但系,思想却主要因此获得咗自立同独立。思想将喺抽象物中同通过未有感性底基嘅概念嘅前进活动中安居习处,佢将成为一种毋自觉嘅力量,依种力量将各种知识同科学嘅其他多样性纳入理性嘅形式之中,从本质方面来掌握并将依种多样性,剥开外在嘅嘢,并以依种方式从其中抽出逻辑嘅嘢,——或者同样亦可以讲,将从前学得嘅逻辑嘅嘢嘅抽象基础,用全部真理嘅内含充实起身,给与依个内含以一个共相嘅价值,依个共相毋再系与其他特殊物并立嘅一个特殊物,而系统摄咗依一切,并且系依一切嘅本质,系绝对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