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状元的申请总结—我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向

申请概况
学术背景:北大光华市场营销专业、心理学双学位、巴黎高等商学院 (HEC Paris)交换半年
标化成绩:托福113 (口语28 写作30)、GMAT (V38+Q50)
实习经历:申请季前3段(1段外企marketing intelligence,1段外企marketing creative,1段外企communications),申请季后补充1段(外企Sales Analyst)
申请结果 :HEC Paris-Yale M2M(5000欧+10000刀),Northwestern IMC
相隔四个月的两封offer标志着我的申请季终于结束了。虽然有时会觉得自己因为offer过少而与身边的出国党们格格不入,但是在自己申请的两个领域中各拿到一封满意的offer,也算是对得起这一年来的努力。在去年九月十月想要马上穿越抵达的今年四月,也终于到来了。敲下申请总结的这一刻,总觉得有一点不真实,但还是想一个字一个字的把我申请期间的心路历程和大家一一分享。
1决定出国
说起来我应该算是决定出国比较晚的了,真正让我定下心来决定出国的,应该是我在HEC交换的一学期。这里的课程size都不大,课堂互动性非常强,一方面让我在课堂上更加投入收获更多,另一方面也让我不敢在课下懈怠,该读的case都要读好,甚至还会做详细的memo。同时,这里有很多十分熟悉业界,或是从业界回到学校,用丰富从业经验提炼出许多insight分享给大家的大牛教授,并且会和大家分享时效性很强的case,这与我心目中的商科学习是十分契合的,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和真实世界无缝接轨,才能够跟上节奏,把理论转化成实践。于是我意识到如果想在商科领域更进一步,就必须要回到商科的大本营进行更深入地学习。同时,基于个人的经历和偏好,我未来更希望能够进入一家外企工作,所以跨文化的交流能力和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是必不可少的。和父母交流过之后,他们也都很支持我的决定,所以,从交换的地方一回来,我便着手开始准备申请。
2GT准备和暑期实习
在世毕盟(GGU)两位姐姐的帮助下梳理了申请整体的时间线之后,我便开始按部就班地执行,在大三下学期拿下标化成绩,并get一份暑期实习。
还好下手的早,在交换的时候就早早报名了18年3月的托福,所以这个时间点算是卡的比较好。在这里也提醒即将出国的小伙伴们,托福考位只会越来越少,所以决定了之后一定要尽早报名,不然可能会遇到时间紧迫却刷不到考位的情况。因为之前考过一次托福,所以这次就在之前的基础上巩固优势,填补弱势,顺利分手,其中口语拿到了28分。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口语可能会是大家会头疼一些的项目,其实口语的task也是有套路的【至少第一句话可以套路】,可以自己写出小模板练熟,至少第一句说出来的时候是信心满满的,这样也能让考官觉得你状态很好,同时在考前的前2-3天狂嘚啵口语,练习自己看到题目迅速反应的能力,调整到最佳状态。
托福成绩出来之后,我就报了个6月初的GMAT督促自己开始备考。在这里想聊一句选GRE还是GMAT的问题。我个人感觉GRE对词汇量的考察强度较大,而GMAT更侧重逻辑思维,所以我觉得后者更适合我,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和自己申请项目的要求来进行抉择。GMAT的备考我的主要材料就是网站上的OG,以及自己的错题本。做完题之后一道题一道题的看自己为什么错,或者因为什么不确定,然后把错题错点总结出来,感觉一秒回到高中,但是对于Verbal的提升的确有用。
在找实习方面,我希望能够在不同方面丰富自己的经历,例如以前做过market intelligence这种后端的,和to C公司比较具创意性的营销工作,之后希望能够去到一家更加综合性的大公司做一些策略性的工作。理想很丰满,但是一开始并不是特别顺利,在目标的方向和企业投了许多简历都没有回应,心态有点崩,但回想起来我想说这真的是兵家常事,对于商科的学生来说总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后来收到了几个面试,每一个我都积极准备,上应届生网站看面经,把目标企业的网站扒个底朝天,这样在面试的时候就更加得心应手了。最后收到了两个offer,选择了一家外企科技公司的communications,在那里度过了十分有意思也有意义的一个暑假,也为我之后tell my storyline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选校
做完暑期实习,浪完一波回来之后,申请季就真的开始了。本科的Marketing学术+实习经历都让我对Marketing领域依旧保有喜爱,希望未来能够在这一方面更上一个台阶,同时到更高层面的工作离不开其他商科的solid知识,所以定下了Marketing和Management两个方向混申。神奇的是,这是我自己经历了一学期的探索和思考之后作出的决定,却神奇的与我第一次去GGU咨询的时候P老师给出的大致方向不谋而合。
但是问题在于,Marketing和Management的master项目都不是特别多,挑来挑去自己想要申请的项目总共加起来也就五六个。但是GGU的老师并没有觉得我申请的学校少就担心我全聚德或者怎样,而是充分支持我的选校决定,并基于她们对我的方向的了解给我加了一两所备选。在进行一波信息收集之后,我们决定错开申请战线,在较早的一轮先申请几个自己最心仪的项目,比如HEC Paris-Yale的M2M项目10.23ddl,11.30就出结果,早于大多数学校的ddl,所以可以先申请这个项目,如果有这个项目offer保底就可以继续冲刺,如果没拿到再补申,可以减轻一些申请压力。基于这样的策略,最终我真正提交申请了的学校只有四所,省时省力省钱,所以学弟学妹在选校和梳理申请战线和轮次的时候,也可以适当考虑这一策略哦。
4简历文书推荐信
简历、文书和推荐信的准备方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不同项目量身定制。文书量身定制无可置疑,简历和推荐信同样要量身定制,因为不同项目的侧重点,偏好都是不同的,可以在了解这些的基础之上把自己展现的和项目更加match一些。
所以我的策略是,以某一个项目为例,做出一个简历模板和文书的骨架(学术背景、实习经历梳理、career goal),然后根据不同项目量身定制(开头结尾,why this program,why me……),不断完善和打磨语言。事实证明不同学校的文书是很不一样的,例如HEC的文书就不是传统的PS形式,而是需要写很多个小文段,但是很多都可以借鉴文书骨架部分了。
推荐信的话,像我的项目不是特别多,所以准备了1位实习老板和2位教授。实习老板的选择上我认为最重要是要能够有效沟通,并且是真正了解你,一味的追求高title并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方式。而教授方面,最好能是海外教授,或者是有海外背景的国内教授。大家一定要在交换的时候提早联系,努力套瓷,不要像我一样一回国就被当时在HEC套过瓷的女教授忘的一干二净哈哈哈哈哈。最好的方式是提前和教授和老板联系好,并根据不同的项目为他们准备好一些draft,然后把推荐信link攒在一起发给他们,这样为他们节省时间,他们也更愿意帮助你。
5面试
我一直告诉自己,无论是海面还是核准面,每一个面试都需要认真准备。我的准备方式是:先在chasedream论坛和与小伙伴们的交流中广泛搜罗面经,同时思考这个项目可能会问到的一些问题,把问题库准备好。然后,基于自己的文书、目标项目的官网(尽可能事无巨细的扒一遍,细致到某位教授的某个课程)、以及近期的商业新闻和相关领域的热点,自己一个字一个字的写面试稿,然后用至少2-3天的时间熟悉面试稿,做到能够熟练讲述(而不是背!)。同时,前期工作的准备也能够让你更加了解目标学校的诉求和特色,例如HEC的面试比较注重实习经历,leadership,business sense;Yale的面试更注重你对社会影响力的理解和你的海外经历;IMC面试则较为模式化,比较看重你对于marketing一些问题的见解和洞察。
面试之后,也一定要记得发Thank you letter,并且在出结果之前都可以跟招生官update自己的成绩单、新实习等等。
6我与GGU
大家可能在前面的心路历程中也能看到,GGU在我的申请的各个环节中都帮助了我很多,所以想拿出一个板块仔细讲一讲。
GGU的帮助几乎从我签约完的那一刻就开始了——组建团队,很幸运分配到了一位很有经验的培训师姐姐,以及一位温柔负责的Marketing专业的mentor姐姐。第一次meeting过后,她们就为我梳理出了之后详细的可执行的时间线,比如三月考托福,七月前考GMAT等等。选实习和选校方面,两位姐姐基于自己对于商科领域的项目了解和前景预测,为我指导了一个方向,在我的决定基础上进行补充,让我完全没有被干涉的感觉,而是不断优化完善。在开成绩单、文书写作、推荐信提交、网申提交等流程方面,培训师姐姐于整体的时间线都很有经验,会定期发一个list监督我的进度,治好了我的拖延症。
申请季正式开始之前,印象特别深刻的还有GGU的申请课,当时参加了一部分的线下课程,真的收获特别多,让我一个对于申请还一无所知的小白顿时get到了许多。而且GGU课程授课老师对于申请这件事的熟悉和了解程度真的惊到了我。后来,培训师姐姐又督促我重听了一遍完整的申请课程,并且要求我提出十个问题,这也要求我不是草草听一遍,而是去仔细的思考申请的每一个环节,对于申请季又有了更深的了解,自己的紧张感也减少了许多。
最想说的是文书修改和模拟面试。简历方面,mentor帮我抠了许多字眼,一下子让我的简历亮眼了许多。我的每一份文书、每一份推荐信,都经历了如下的过程:和mentor讨论,mentor点拨思路和指导写作方向——自主撰写——和mentor多次讨论修改——成稿——native speaker润色语言——定稿。而每一次收到面试邀请后,培训师姐姐也都会督促我赶快预约模拟面试,让我在真正面试前能够吃一颗定心丸,并且查漏补缺,根据他们给出的面试报告完善自己的面试表现,才能让我所有的面试都成功拿到了offer。回头想想,如果是我自己写文书,自己准备面试的话,或许并不能做到这么精益求精,也就更加感谢GGU的帮助。
7致谢
申请之前真的没有想到,自己能够申请到全美专排第一的IMC,还能够和HEC再次结缘,并拿到耶鲁的offer,真的是有一种梦想照进现实的感觉。想借着这篇推送,做一波申请季的致谢: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一路上无条件地支持我,做我最坚实的后盾;感谢营销系的老师们和过往实习的leader们,是你们在我的学术和职业道路上为我指引方向;感谢GGU的培训师姐姐,Mentor姐姐,珊珊姐,还有P老师在我申请方面给予的帮助;感谢我的三个舍友小宝贝,在申请季与我分享快乐,倾听我的苦恼,especially跟我一同申请的4号铺,没有你的话我申请季真的要自闭了,同样也为你超棒的申请结果感到骄傲;感谢周二晚饭群的两位申请战友小可爱,我们互相排忧解难,化解彼此申请季的焦虑,超开心我们都有满意的offer;感谢营销路上陪我一起走来的两位姐妹,我们即将在三个不同的城市求学或工作,但我们的钢铁姐妹情一直都在。要感谢的人真的太多,包括但不限于上面的人,希望你们感受到我的心意,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希望能够帮到之后要申请的学弟学妹,祝你们申请顺利,梦想成真。愿我们在未来的路上都继续加油,一起升级打怪,走向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