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反坦克炮小组立体模型“永别了”悲壮一幕 精彩细节值得欣赏
近日,位于帕迪科沃的俄罗斯军事历史博物馆通过官方账号,发布了一则动态。

出现在博物馆二楼的新展品就是内夫斯基·巴塔利斯特(Nevsky Batalist)设计工作室参与制作的立体模型,生动展示了1937型45mm反坦克炮小组。这个模型占据了展厅重要的位置,因为这是苏军当时主要的反坦克炮,共生产46000门。

火炮左前方是一位指挥官,他负责指挥所有人员作战。左手拿着望远镜,似乎是提醒炮手敌人的数量和移动方向。左臂有黑底红边的臂章,上面有交叉的火炮炮管,代表他是一名炮兵。

指挥官面部表情非常生动,甚至还做出了胡子。军服则严格按照当时的规格制造,肩章表明他是少尉军官。

这个反坦克炮小组由三个人组成,指挥官,炮手和装填手。反坦克炮前面还有两个牵引绳,以及可以让士兵斜挎的牵引带。背景板上的历史照片,生动展现了这种牵引带的使用情景。

炮手表情有点扭曲,他正在费力转动手柄,瞄准敌人的坦克。

左手则扶住炮轮,尽可能保证在转动手柄时能够更好的发力。

指挥官使用一支TT-30/33手枪,收纳在腰间的枪套中,炮手背着一支PPSh-41冲锋枪,装填手背着一支莫辛纳甘步枪。

冲锋枪枪托有较重的使用痕迹,很好地再现了战争时期一线部队的装备状态。

装填手握住一枚榴弹,准备在射击之后快速装入炮膛。

装填手跪在地面上,这样可以尽可能保持低矮的姿态,有能够保证身体的稳定。因为反坦克炮都是预先设伏,需要隐蔽相当长的时间,这样长时间的待命只能采取这种姿势。

炮手并没有通过瞄准镜进行瞄准,而是将头略微向左偏,绕过炮盾观察敌人的动向。

图片左侧是弹丸全黑的穿甲弹,这种穿甲弹结构非常简单,就是一个钢制实心弹,通过穿透装甲击毁敌方坦克。

从装填手拿着的榴弹可以知道,他们这次要对付的是德军车队和士兵。但依旧准备了穿甲弹,以备不时之需。

1937型反坦克炮结构非常简单,因此才能大批量生产,满足部队的作战需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牵引式反坦克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由于隐蔽性好,敌人只有在挨上一炮之后,才能发现它的存在。

因此很多坦克车组都会在第一时间将其摧毁,而反坦克炮组也称自己的火炮是“永别了”,意为执行九死一生的任务。

博物馆方面希望通过这个立体模型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牺牲的那些苏军反坦克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