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香事记:扎根成都香道培训十余年,文殊院非遗蜀香招募传承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刺绣、白酒、菜肴……地域不同,传承不同,“蜀香”是中国香文化体系中的一员,但凭借蜀地特有香材和地域文化,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一、“蜀香”前世
(一)历史背景
人类文明依水而生,世界上的每一条河流都哺育着属于自己的孩子,尼罗河哺育埃及文明、恒河哺育印度文明、而长江和黄河哺育华夏文明,神秘的古蜀文明也诞生在长江流域。
虽然营盘山遗址(公元前4000年~前3000年)、宝墩文化(公元前2500年~前1700年)、三星堆遗址(公元前2500年~前1200年)这些古蜀国的代表性遗迹已广为人知,但由于缺少文字记载,对于古蜀文化的研究进程仍旧较为缓慢,作为人类文明中的后起之秀——香文化,在古蜀文化的研究中更是十分滞后。

(二)源头猜想
据以往研究表明:香文化起源于祭祀,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产生,同祭祀中的香酒、玉器、牲口等一样,香草香木也是祭品的一部分,直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我们的祖先才将熏香习惯逐渐从祭祀转移到日常生活。
1、“蜀香”祭祀用香猜想
与新石器时期(公元前8000年~公元前2000年)发掘的遗址类似,古蜀国的相关遗址中祭祀坑出现的频率极高,三星堆遗址更是让古蜀国直接被定位为“神巫色彩浓厚的国家”。虽然有关古蜀国香草香木的研究目前尚少,但出土的青铜纵目面具、神树、象牙、玉琮(Cóng)等祭祀物品数不胜数,与同时期其他遗址的祭祀文化有着许多相同点,因此当时的古蜀国也极有可能有着用本土香草香木祭祀的习惯。

2、“蜀香”生活用香猜想
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与生活熏香有关的文物是牛河梁遗址(公元前3500年~前3000年)出土的陶熏炉盖,而后续在福泉山遗址出土的陶熏炉(公元前2000多年)是目前出土年代最早的完整生活用香陶熏炉,也就是说早在宝墩和三星堆文化以前,大概与营盘山文化同时期内,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古人就已有将熏香用于生活的习惯,虽然目前出土的器物中还未能有直接的证明,但由此可以大致推断,三星堆文化中也应该有关于古蜀国生活用香的文物。

(三)“蜀香”香材
原材料是制香的基础,也是“蜀香”能被独立出来的源头,蜀地自古便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物产丰富,其中也包括许多香草香木,例如:甲香、茅香花、芸香、白芷、麝香、甘松香、花椒、红花、柠檬、羌活、川芎、独活等,目前就在四川省博物馆的“盛世莲开”展览上(2023.06.09~10.08),还推出了以本土青花椒、川芎、独活等为原料结合莲花意向的文创香水。

二、 “蜀香”今生
随着我国经济形式好转,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并从事中国香道行业,香文化也因此得到极大的发展,但四川本土却鲜少有人研究并传承“蜀香”,直至2021年12月才经由文殊院旁香木堂的法正师傅将“蜀香”申请成为青羊区的非遗项目。
(一)法正师傅
法正师傅原名徐仕伟,多年前偶然间在友人处得一香品,于是开始接触香道文化,因父辈从事药材生意的缘故,其本人对制香可以说是一见倾心,并将其立为自身使命,通过拜谒多方名师,再结合父辈的药材炮制经验,很快便有了自己的领悟,于2008年在文殊院旁正式开设“香木堂”芳香养生坊,制香卖香的同时对外进行香道培训,至今已有十余年。


(二)非遗蜀香
“非遗蜀香”是法正师傅在2021年12月申请成功的项目,并计划于2023年进行市级非遗项目申报,往后会一直往上申报,因此需要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传承和守护。也正是由于“非遗蜀香”项目的成功申报,让更多成都本土香道从业人士注意到“蜀香”,并开始主动传承“蜀香”。



(三)香木堂
香木堂芳香养生坊自成立之初就扎根成都本土香道文化培训,同时制香、卖香、承接对外表演,还与政府合作在郫县和崇州设立有两处香道文化体验园,可供大众品香、喝茶、聚会、餐食。









(四)“非遗蜀香”招募传承人
对非遗项目来说,寻找合适的传承人最难也最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很多精力和时间,几乎每一位非遗传承人都是时间的苦行僧,俗话说“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作为传承人最大的前提便是热爱。
香木堂长期以来一直在招募非遗蜀香传承人,每周六固定在文殊院旁进行蜀香香文化培训,如果你对香文化感兴趣,想把它作为自身事业或者一门终身爱好,可以去以下地址详细了解:成都市青羊区草市街道白家塘街13号附1号,或者私我索取联络方式。





更多香薰资讯请持续关注 ,分享专业全面的香薰香氛知识……
本文由小编倾情撰写、整理,版权归小编所有,侵权必究,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