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病,望而知之谓之神,切而知之谓之圣:如何闻声而知病?中医诊断,望、闻、问、
中医治病,望而知之谓之神,切而知之谓之圣:如何闻声而知病?中医诊断,望、闻、问、切是学无止境的学问。其中“闻”就包括听声音辨明疾病的方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首次提出了五音、五声应五脏的理论,而《素问·脉要精微论》更以声音、言语、呼吸等来判断正气盈亏和邪气盛衰。 声音是人的另一张“脸”,一个人声音的特性能反映情绪及身体各系统的功能及之间的平衡情况,即身心的健康状态。 不管是传统中医还是现代医学,声音在辨别某些疾病时,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你知道吗?我们不仅从声音中能辨别疾病,反过来,正确发声还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听声音辨出脏腑病 健康人的声音,虽有个体差异,但发声自然,音调和畅,刚柔相济。由于人们性别、年龄、身体等形质禀赋之不,正常人的声音亦各不相同。男性多声低而浊,女性多声高而清,小儿则声音尖利清脆,老人则声音浑厚低沉。 我们身边如果出现了,讲话低声细语,有时候吭吭唧唧,又或者是常唉声叹气,这些可能是身体中某一脏腑出了问题的表现。 说话声音小—脾虚 一个人说话总是低声细语,说话也没有底气,很可能是脾虚。 脾主运化、主统血、主升清,脾虚的还会常表现出消化不良、拉肚子、水肿、月经不调、牙龈出血、头晕目眩等症状。 爱叹气—肝不好 一个人总是爱发脾气、习惯长吁短叹,很可能是肝气郁结。肝气郁结同时还表现出呼吸不畅、情绪苦闷、身体倦怠、食欲欠佳等症状。 哭声弱—肺气虚 如果一个人哭声洪亮,说明肺气强盛。相反,如果总是低声哭哭啼啼,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可能是肺气虚弱的表现。肺气虚还常见气短乏力、咳嗽咳痰、声低懒言、容易感冒、怕冷等表现。 爱哼唧—肾虚 一个人如果总是哼哼唧唧,很可能是肾出了问题。肾虚的人常表现出腰膝酸软疼痛、夜尿频多、记忆减退、头发早白、牙齿松动等。 除此之外,音色异常、声音嘶哑等,也提示身体可能病了。 音色异常—发声障碍 临床常见的音色异常情况主要分为功能性发声障碍和器质性发声障碍两类。功能性发声障碍主要由于声带和声道在发声活动中应用不当或过度所致。 ● 性格急躁、大量吸烟饮酒的人,容易发生功能过强性发音障碍; ● 功能过弱性发音障碍则多见于老年体弱、身体消瘦及性格内向的人。 ● 器质性发声障碍主要见于声带小结、喉返神经损伤等疾病。 声音嘶哑—要当心 声音极度嘶哑却无痛感,超过两周未恢复,提示声带可能有肿物。 说话时上气不接下气,声音嘶哑,干咳,咳痰里面有血丝,出现呼吸障碍、吞咽困难,要警惕喉部病变。 语音低微,多内伤虚证。 语音响亮,多外感实证。 狂言谵语,多热证实证。 声低少语,多虚证寒证。 骤然音哑,多风痰伏火。 气粗不平,多外感热盛。病多肺胃。 气微吸弱,虚赢不足,多内伤久病。 实喘肺胀气粗,多肺胃实热。 虚喘声低息短,多属肾虚。 咳而无痰,以咳为重,主治在肺。 因痰而咳,以痰为重,主治在脾。 暴咳声哑,多金实不鸣。多火邪。 久咳声哑,多金破不鸣。多气虚精伤。 咳嗽多涕,鼻塞不通,多是感冒。其病易愈。 咳嗽顿作,连声不绝,多为顿咳。病较难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