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科学小马系列:为什么大家喜欢骚小马?

2020-03-28 19:44 作者:量子小辐Bongo  | 我要投稿

前排标注:本文以客观立场,理性探讨小马及其衍生物大受欢迎背后的心理/生理影响因素。绝不是传播低俗信息,请大家理性看待。

再标注一下,本文是小辐依照自己高中时所学的半吊子心理学知识和曾经看过的一本弗洛伊德著作而瞎扯的,肯定挂一漏万,请多多海涵和指教。如有错误或不妥,请斧正,谢谢。


        大家作为马迷,肯定或多或少看过(至少是听说过)“马本”这种东西吧。那么,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会喜欢一种和自己完全不搭界的生物“本子”呢?为什么对于骚骚的小马,你会产生“欲望”呢??这真的是一种“变态”心理吗?在本期中,这些问题,小辐会一一解答。

1.小马与恐怖谷

        恐怖谷,一个关于人类对机器人和非人类物体的感觉的假设,在1970年被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提出。其中, “恐怖谷”一词由Ernst Jentsch于1906年的论文《恐怖谷心理学》中提出,而他的观点被弗洛伊德在1919年的论文《恐怖谷》中阐述,因而成为著名理论。

恐怖谷示意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一个艺术品越接近人类,其对人类的吸引力也就越大。但一旦其相似度到达了一个“似是而非”的“临界点”,就会陷入“恐怖谷”中。因为这些“似是而非”的“人”会给人一种“病态”的感觉,从而激活大家铭刻在基因里的排斥。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大家喜闻乐见的《玩具熊的五夜后宫》。

        一个人类般大小,能做出一些表情但十分僵硬,能够移动但无比机械的“艺术品”无疑是处于恐怖谷底的,令大家“恐惧与厌恶”的存在。但是,作为一款恐怖游戏,弗雷迪当然是个好主角。

        那么,小马究竟会在恐怖谷的哪个位置呢?

        答案是在谷峰。

小马在恐怖谷的大致位置

        小马之所以这么有吸引力,除了简洁可爱的造型,更有其丰富的颜艺作为加分项。

        而且,小马突出了“嘴部”作为感情表达的重心,这点和以“眼神”为感情重心的日漫有本质性差别。小马的嘴部可以做出许多非常夸张的表情,使得其情感可以很清晰、明了的表现出来。正因为如此,小马难以给人一种“成熟”的感觉,更像是心理闷不住气的小孩子。这更加激起了人类对幼年个体天生的宠爱(但这不是你***的理由啊混蛋!!!

        另外,小马极致色彩+简约线条的画风,更是给大家留了相当多的想象空间。众所周知,“距离产生美”,本质上是因为距离的存在导致信息获取量较少,在每个人都可以有相当大的“二次创作”自由,将符合自己胃口的特点填入那些“留白”之中。这也是马圈“OC”文化兴盛的原因之一。

        以上就是为什么小马会惹人爱的原因啦。但,我明白大家更关心的似乎是另一个问题:为什么骚小马的“本子”会在马迷中受到广泛的欢迎?这个,我们会在下半部分进行讨论。

2.【数据删除】

3.力比多与马迷的专一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自己朋友曾经说过,“对小马意外的本子毫无兴趣”【没错,你又在无中生友了!】之类的可以被一拳打入“变态痴汉”之流的暴论??为何马迷真的可以对和自己明显不属于同一物种的生物

         力比多,又称“性力”,是由心理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于1905年在《性学三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的心理学概念。这是一种与性本能有联系的潜在能量。但请注意,心理学的“性”和生理学上的“性”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力比多一词开始指性欲或性冲动,后扩展为一种机体生存、寻求快乐和逃避痛苦的本能欲望,是一种与死的本能相反的生的本能的动机力量。弗洛伊德把它看作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源泉

        而这个学说最突出的亮点之一,便是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力比多是有限的,在某种事物(或人)上投入的力比多较多,则会在其余事物(或人)上投入较少”。

        而当一名马迷对小马的“爱”足够深的时候,ta便把自己大多数的力比多投入在了小马身上。因此,对其他事物(甚至包括人)所投入的力比多会相应的大幅度减少。所以失恋了就去看小马吧!

      以上便是关于这个马圈敏感话题的全部内容啦~我是一本正经但不完全胡说八道的量子小辐,我们下期再见咯~

科学小马系列:为什么大家喜欢骚小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