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受伤雪豹“回家记”

2022-04-26 10:24 作者:风润生  | 我要投稿

一头雄性成年雪豹近日误闯农户家中受伤。接受救助后,取名为“凌蛰”的雪豹16日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境内,被成功放归野外。

3月16日,雪豹“凌蛰”接受救治放归野外后,缓缓走向山里。 受访者供图

祁连山横跨青海、甘肃两省,是中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凌蛰”11日突然“造访”门源县西滩乡一农户家,在撞碎农户家的玻璃后,额头有明显擦伤出血,且行动迟缓。群众立即报警,当地森林公安局工作人员随即向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求助。

为详细了解这头雪豹的健康状况,救护人员将其运回中心进行采血和检查,确定其为雄性,成年,约4至5岁(野生雪豹寿命8至12年),体型正常,体重44公斤(成年雄性一般35至50公斤),四肢和肋骨未见骨折。

3月16日,工作人员将雪豹“凌蛰”运至放归处。 受访者供图

受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院长金艺鹏团队赴现场提供救助和全程技术指导。

通过检测,确认“凌蛰”未携带六种猫科常见病原,但自身抗体水平较低,存在感染风险。初步判断补充液体钙后,即可正常放归。

15日,金艺鹏团队再次对“凌蛰”全面体检,确认各项指标正常,可以放归。

放归前,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联合为“凌蛰”佩戴卫星项圈,以准确掌握其放归后的生存情况、扩散规律等生态学信息。

2020年12月,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取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猎捕雪豹佩戴卫星项圈的行政许可。

3月16日,雪豹“凌蛰”在野外走出运转笼。 受访者供图

本次雪豹救助与放归,实现了动物医学与生态保护学的紧密结合,也是青海省首次为雪豹佩戴卫星项圈,将为中国雪豹个体行为等研究提供丰富基础资料。

16日早,放归组顺利到达选定的放归地点。这里属于高山草甸,距救护点直线距离12公里,地势向阳、坡度较缓、植被相对茂密,附近有充足的水源,是雪豹典型栖息地。

根据前期调查,放归点分布有数量可观的岩羊种群,有利于“凌蛰”放归后在野外环境中的生存。

3月16日,雪豹“凌蛰”走出运转笼后,缓缓走向山里。 受访者供图

放归组工作人员缓缓拉开运转笼闸门后,“凌蛰”看到熟悉的环境,稳步走出,姿态优雅。随后,它转身看了一眼工作人员,跑向远处的高山,不一会儿就消失在人们视线中。

祁连山被称为“雪豹故乡”。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监测结果表明,目前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雪豹潜在栖息地面积为4172平方公里。





新华社西宁3月19日电(记者李琳海)

受伤雪豹“回家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