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日本习题
一、选择题
1.《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下列各项对此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A.倭人指日本人,出使的是中国汉朝
B.倭人指日本人,第一次统一百余国的是本州
C.倭人指高丽人,出使的是中国唐朝
D.倭人指高丽人,第一次统一百余国的是大和
2.观察下面图片,其探究主题是( )

A.古代中日交流 B.古代中印交流
C.佛教的传播 D.古代日本的统一
3.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仿效的是( )
A.雅典民主制度 B.中国明清制度 C.唐朝典章制度 D.罗马元首制度
4.7世纪的时候,日本还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下列与日本社会当时的改革有关的是( )
①大和基本统一日本②实行中央集权③改革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④土地属于国家⑤落后的奴隶制严重阻碍日本社会的发展
A.②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5.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实行征兵制。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内容
C.大化改新的性质 D.大化改新的影响
6.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646年开始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A.天皇掌握了实权
B.引进了中国先进的制度
C.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7.下列有关日本大化改新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
A.大化改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B.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环境逐步稳定下来,经济得到了发展
C.大化改新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大化改新体现了日本善于学习的特点
8.下列卡片所反映的大事,在社会转型方面的相同作用是
卡片1
时间:公元前356年。
主要目的:实现富国强兵。
内容:经济上,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卡片2
时间:7世纪。
主要特点:学习唐朝典章制度。
内容: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为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
A.都从青铜时代过渡到铁器时代
B.都从贵族时代世袭制过渡到科举制
C.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D.都从中央集权制向分封制转变
9.武士(下图)是日本通晓武艺、以战斗为职业的社会阶层,日本封建社会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统治阶级的忠实仆从。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 )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庄园的形成与壮大
C.幕府政治开始
D.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
10.下列有关幕府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幕府的最高首领是将军
B.12世纪晚期,平氏武士集团首领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
C.幕府统治在日本延续了近700年
D.武士是幕府统治的基础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写道:“中古时期,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后来,日本就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了侵略战争,同老师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学习并进行了一次重要改革,这次改革是什么?这次改革对日本有何影响?
材料二

(2)上述图片再现了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依据图片,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材料三 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民族最显著的优点是什么。这给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参考答案:
1.AACAB 6.DCCBB
11.(1)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①日本服饰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②日本的建筑学习了中国的建筑风格。③日本的文字和书法深受中国汉字和书法艺术的影响,是在学习中国汉字和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形成的。
(3)善于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应该积极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增强国家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