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如何看待罗翔被骂退网事件?
如何看待罗翔老师被骂退网事件?
罗翔,被央视评为“2020年度法治人物”,也是一个拥有粉丝千万,真实有趣、爱思考、有温度的人。
无可奈何的网络暴力
罗翔老师是法学出身,而众所周知,法学出身的研究者,对于很多事情或多或少会有一种理想主义,这种理想主义在不少人看来是很幼稚的。
尤其是在对许多社会问题的看法上,往往不经意间的一个评价,就会让人对此产生很大的争议。
罗翔同样在这件事情上翻了车,而且翻车的代价还比较严重。
起因是罗翔发布了一条微博,大意是说人不要成为荣誉的奴隶,其实这话本身没什么错误,但这个时间点来说这句话,就被很多人认为是不怀好意的表现。
尽管罗翔最后出来澄清说不要将自己的言论跟任何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不要过多联想,但最终却依然抵挡不住众多网络喷子和微博键盘侠的攻击。
最后罗翔只能选择退出微博,不再发表公众言论,以此来终结这件事情带来的影响。
关注者
44
被浏览
151,091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7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起
17 个回答
默认排序
苏格辣底
关注
149 人赞同了该回答
罗翔老师是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刑法学研究所所长,他讲课时脱口而出的金句,一句比一句经典,一句比一句直击人心。
01
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无法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鸿沟。
02
承认自己的无知,乃是开启智慧的大门。
03
遏制自己内心的知识优越感,才能让你发自内心地去尊重他人,避免狂妄自大,才能让你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心。
04
当你享受高级快乐并不会失去低级快乐,我读莎士比亚并不妨碍我听郭德纲的相声。如果你的眼目只关注地下,你永远不知道向上看有多快乐。
05
我们因为无知而读书,而我们读书让我们更加地觉得自己的无知。
06
我们必须接受批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自恋的幻象,不至于长久在道德和智识上自我陶醉,在自恋中走向毁灭。有人说,地狱就是灵魂在自我中心和自我迷恋中一直活到永远的轨迹。当你失去所有的谦逊时,你就和宇宙的实体脱节了。事实上我们远比自己想象的更伪善和幽暗。
07
“人所有的拖沓都是代表他并非真正热爱。”
08
正常的社会并不是黑白分明、非此即彼的,有时善与善也会发生冲突。
09
一个玩笑,如果你不会说给你妈妈和你女儿听,那你也不应该说给你的女同事和女同学听。
10
人的野心是没有穷尽的,
所以,不要成为纯粹的工具人。
罗翔老师在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也给大家展现了很多哲学反思,这是非常可贵的。
但其实,从前的他讲课眉飞色舞,爱讲法、普法,爱拿八卦、猎奇事件来举例子。
罗翔老师之前讲的课基本都是法律相关,课程诙谐幽默,不仅是法学人士,各个专业的学生都爱听他的课。
再来看看现在的罗翔,神采早已不及当年,讲得更多的也是丰富的人生道理。
罗翔变了,是什么改变了他呢?
2020年,罗翔因为一篇读书笔记,遭到了“键盘侠”们的网曝。
无奈的他决定退出微博。
这是罗翔发布的最后一条微博。
之后,他的微博再也没有更新过,现在就连之前的微博也不可见了。
对此,网友们也纷纷为罗翔抱不平:
自这之后,罗老师常说:“我觉得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无法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鸿沟”,“要爱具体的人,不要总想着爱抽象的人。就像很多人看电影为母爱大哭,生活中却不愿意帮妈妈洗一个碗”,“走在真实的世界里,接触真实的人,过一种真实的生活”。
这些话,想表达的都只有一个观点:少说,多做;少上网,多生活。
除了被网暴,改变罗翔的,还有一件事。
那时在北京读书的罗翔,遇见了一位衣衫褴褛、正在寻找援助中心的老太太,可是这位老太太步行了10公里,依旧没有找到。
于是罗翔决定打车送她到援助中心,一路上,罗翔听了老太太的故事,却因为不想惹麻烦,始终没有告诉这位老太太他是一名律师。
但当他们到援助中心的时候,老太太对罗翔说了这样一句话:“真的很感谢你,你就不用陪我上去了,别影响你的前途。”
这件事让罗翔感到非常羞愧,他带着老太太到了援助中心,却没能伸出实际的援手,让他对自己的高视逐渐崩塌。
经历了这件事之后的罗翔,开始专注教育,他不仅讲法,还教授哲学,把人生道理讲给所有人听。
这两年的罗翔,一直在实践着那句“知道和做到这个巨大鸿沟的跨越”,他把自己发布视频获得的收入尽数捐给了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低调内敛的他正在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正义。
往期原创:
发布于 2022-04-20 22:38
赞同 14930 条评论
分享
收藏喜欢
收起
骡翔自牛马
关注
3 人赞同了该回答
你倒是退啊,发视频的不是他?
发布于 2022-06-12 18:40
赞同 3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喜欢
收起
美美谈情感
高级新媒体作家,写作导师,家庭教育讲师,培训讲师
关注
4 人赞同了该回答
文 | 那年美美
本文纯属原创,感谢评论与转发!
『【美美谈情感】,每天趣谈人物,社会,热点等情感新鲜事。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期待您的关注!』
前几天,对于大会上“要不要取消罪犯子女考公限制”的提案,拥有千万粉丝的网红律师、政法大学教授罗翔老师,在一则视频里,发出了这样的灵魂拷问:
罗翔认为,法律固然不能人为地强化父母的庇护,不能因为父母的权贵而让其子女处处加分,但也不能让子女因为父母的过错而处处减分。
在他看来,子女怎么能决定父母犯不犯错呢?法律的平等,是机会和权利的平等,而不是结果上的平等。
罗翔还认为,这种连坐制度,也突破了刑法上“罪责自负”的原理。
最主要的是,他很担心,既然父母犯罪就能限制子女考公,谁知道哪天会不会五服之内也受牵连,亦或是整个地域的人,都要受牵连?
现在是限制子女不能考公,未来会不会限制不能考事业编,甚至不能进大企业?
会不会由此及彼延伸,衍生出一系列的滑坡效应?
比如说,商人的子弟不能为官。
如此一来,人分三六九等的思想,又会死灰复燃。
同时,罗翔还指出,父母一旦犯罪,子女本来就会承受社会的歧视,法律此时还限制考公,无异于落井下石,赶尽杀绝。
而很多时候,子女还可能是父母犯罪的直接受害人,例如父母遗弃子女,虐待子女等等。
这时候,连坐制度,就显得更不公平了。
罗翔老师“反对限制罪犯子女考公”的观点一出,立刻引来了无数网友的炮轰。
他们一改昔日对罗翔的崇拜,全然忘了过去罗翔给他们煲过的心灵鸡汤,纷纷跑去他的微博下留言。
“罗翔这种表述,让我了解到什么叫做屠龙少年终成恶龙,说不定他从来都没屠龙过。”
“一直非常欣赏罗翔,但这次他的观点,我完全不能苟同。”
“以前挺佩服他,直到看了这个视频。”
“罗老师有些不对劲,似乎已经失去了睿智。”
声声句句,都充满了对罗翔的失望。
也有人反讽罗翔:
“说的太对了!我特别希望看到毒贩的儿子当警察,杀人犯的儿子当审判长,这才是一个正常的社会该有的样子!”
还有人毫不避讳地猜疑:
“罗翔肯定是被权贵资本收买了!”
甚至有人开始定性,说罗翔这番话,无异于是公开给罪犯站台。
要知道,在大家眼里,罗翔可是一位能把普法教育说成新型脱口秀的文人学者,一位曾被16岁少年骑着自行车追了两条街要签名的网红律师。
这一次,他在所有人心中树立的丰碑,顷刻倒塌。
甚至,还被网友们骂到关闭了微博评论。
现在,网络上很难再看到罗翔老师的身影
不得不说,这件事后,曾经被全网封神的罗翔老师,貌似被逼退网了。
有些遗憾!
而让他退出网络的始作俑者,就是这个要不要取消罪犯子女限制考公的提案。
对于这个提案,大家有何看法呢?
我细看了一下,至少八成以上的网友表示,一定不能取消。
而他们给出的理由,也特别充分。
有人说,这种连坐制度,可以较好地实现威慑功能,让人避免犯罪。
否则,人人都可以挑战犯罪,因为少了忌惮。
也有人觉得,既然犯罪父母的子女不能受牵连,凭什么又能享受恩惠?
想要罪不及子女,那也要惠不及子女,否则就是不公平。
要是真取消,面对经济犯父母,那就是一人犯罪,全家享福。
还有人认为,关于父母犯罪牵连子女的拉扯,其根本误区,是错将其当作惩罚,而不是奖励。
要知道,这个制度对于那些父母安分守己的子女来说,不外乎是一种奖励。
能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通过平等的竞争,去获取公共资源。
更有人指出,限制罪犯子女考公,并不是责罚其子女,也不是职业歧视,更不是违背法律上“罪责自负”的原理,而是一种行业自律,是考公政策上的一个准入门槛。
各行各业,各个岗位,都有一个准入门槛。
公务员有公务员的报考条件,教师有教师的招考要求。
这就好比色盲不能当设计师,男人不能去女澡堂当搓澡工,有基础病的人不能当飞行员。
把“限制子女考公”,等同“违背”,无疑是在偷换概念。
说实话,这些理由,我认为讲得都非常中肯。
既维护了那些遵纪守法的公民的利益,又避免了罪犯子女吃父母违法红利的乱象。
在我看来,限制罪犯子女考公参军,无论对谁,都是公平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曾说:
这句话,无疑是在说,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带给孩子巨大的影响。
我们知道,父母是孩子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孩子从小在成人的影子下长大,父母的一言一行,早已根植在孩子心里。
在父母错误的示范下,孩子也会有样学样。
父母不好的品德,不当的习惯,不良的作风,都会在下一代身上延续,代际相传。
一个孩子将来倘若危害社会,必定跟他在原生家庭的成长历程以及父母的家庭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反过来,从一个孩子的言谈举止里,我们也可以窥见父母平时跟孩子说话的样子。
孩子就如同一个复读机,一台摄像机,他们会把父母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一一记录在心里,并且按照他们的标准,复制在自己身上。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
而延续父母不良行为的子女,当然得限制考公了。
如果说限制考公,是对罪犯子女的不公,那不限制,对父母安分守己的子女,就公平了?
有人说,一部分罪犯的子女,他们本来就是其父母犯罪的直接受害人。
如果还要限制他们考公参军,那对他们太不公平了。
也有人说,并不是所有的罪犯都是杀人犯,有的是经济犯,有的是过失犯,有的是激情犯,还有对己犯和对他犯。
这些罪犯当中,不乏有本性不坏的人,这样限制他们的子女考公,是不公平的。
的确,这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公平,但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绝对的公平吗?
谁还不曾感叹过一句,“为什么受伤的人总是我?”
如果要照顾所有人的公平,那大概没有一条真正可通用的法律。
法律只能照顾绝大部分人的利益,只能约束绝大部分行为,而不能雨露均沾每个角落。
歌星,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她的母亲,曾是哈尔滨一名地方官员,利用职务之便,贪腐了高达3.5亿元人民币,最终被法院立案调查,并被判刑。
反腐扫黑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大风厂的故事情节,就是以曲婉婷母亲的贪腐案为原型拍摄的。
这位母亲,拿着贪腐得来的不义之财,送自己的女儿曲婉婷出国留学,为她的星途铺路。
而全家人,也在这样巨额的资金支持下,终日过着一掷千金、挥霍无度的奢靡生活。
她们从没想过,这样的光鲜背后,是无数深陷泥泞的东北工人在为其买单。
因为曲婉婷母亲贪腐的资金,是东北工人们的安置费。
没有了安置费,这些可怜的工人,在零下几十度的寒冬天气,因为交不起采暖费用,只能被活活冻病。
而病了的他们,因手上没钱,无法挂号就医。
最后,在贪腐力量的官官相卫下,他们还投诉无门,很多人不得已选择了自杀。
因为母亲的影响,曲婉婷的歌唱事业被封禁。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对曲婉婷有些不公。
可你有没有想过,她难道从未受过来自母亲的恩惠,从未吃过因母亲贪腐带来的红利?
你能说她被封杀,是对她的不公平?
如果不封杀,对那些东北工人,就公平了吗?
当然,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个意志自由、价值多元。
网友们反对罗翔老师的观点,固然有他们的理由,但并不能代表罗翔老师的观点就是错误的。
这个问题,还是得见仁见智。
每个人的观点不同,不过是所站的立场不同,仅此而已。
所以,谁都不用抨击谁,更不用诋毁谁。
毕竟,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也有表示支持和反对的自由。
别人的观点,你可以不认同,但请学会尊重。
一个成熟的成年人,应该懂得聆听不同的声音。
这个世界的进步,就是因为有不同的火花碰撞。
即便别人的观点跟自己相左,也依然要恪守住体面,善良而优雅地出现在别人的世界里。
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
最后,希望罗翔老师不要退网。
发布于 2023-03-17 22:02
赞同 4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喜欢
收起
子屹
人间有爱,点赞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关注
4 人赞同了该回答
00:00 / 01:39
倍速
高清
01:39
罗翔老师早期讲课眉飞色舞,后来的他变得严肃深沉!
2785 播放 · 4 赞同
视频活动
知识充电站:续航社科人文
发布于 2022-08-15 20:30· 1611 次播放
赞同 4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喜欢
王标标
只能讲一点点,[王标标]同名公号
关注
12 人赞同了该回答
00:00 / 01:12
倍速
高清
01:12
罗老师退网前后的神态变化,最后一笑好无奈
4.8 万播放 · 218 赞同
发布于 2022-05-07 15:00· 5285 次播放
赞同 121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喜欢
赤色情人007
看破世人却依然羁绊红尘
关注
15 人赞同了该回答
其实我一直有个疑问:就算全民都能把各种法律倒背如流又能怎么样?解释权,审判权,执行权都归高人所有,我等屁民有什么办法呢?就像我爸爸都去世几年了,工钱还是要不回来,我弟弟爬上30层高楼准备跳楼,jc来了人家老板也不害怕,最后自己的血汗钱都要不回来,这个世界不应该这样。
发布于 2022-05-04 19:13
赞同 153 条评论
分享
收藏喜欢
收起
击空明兮溯流光
时有各种奇思妙想的法学dog
48 人赞同了该回答
最近听说了罗翔老师被网暴的新闻,觉得特别震惊。在了解完前因后果之后,不禁有些害怕。很难想象发一个读书笔记为什么会被联想到是在内涵钟南山当日获奖的新闻。
同时接踵而至的网络暴力,也让人不寒而栗。让我不禁怀疑现在的网络上是否还有真正的言论自由。
也许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意的言论会被有心之人拿着放大镜仔细检查。只要是意见不和就大肆谩骂,人身攻击。难道网络上不应该是一个多元化思想交流的地方吗?为什么这么多人会有这么重的怨气?不知道那些网络暴力的人年纪多大,什么职业,出于什么目的。
兴许是发泄情绪,或是追随大流,或是真的表达反对。
网络的匿名性让我们更好的参与讨论,同时也给人性的恶滋生提供土壤。人们在其中仿佛带着一副面具,可以脱离现实的自我,减轻自己言语中的责任感,心中的恶意被无限放大。
的确,没有人可以完美到让所有人喜欢。对于一些观点,可以不赞成,但是没有必要去针锋相对,进行攻击。
我很喜欢一句话:“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对于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用包容的眼光看待。并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不希望别人对自己言语辱骂,为什么要这么对别人呢?
作为一个法学生,平时经常看罗翔老师的视频。他的很多观点都给我启迪,让我明白正义和权利的可贵,让我知道人虽然有恶念,但是我们可以用道德来约束自己,鼓励我努力变成法治之光。
发布于 2022-04-24 12:00
赞同 4818 条评论
分享
收藏喜欢
收起
知识小达人壹
关注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00:00 / 02:16
倍速
高清
02:16
罗翔老师:做法治之光,从顶流到被逼退网,他究竟做错了什么?
2298 播放 · 1 赞同
一对一免费咨询法律服务,继承、债权债务、损害赔偿、合同纠纷、劳动纠纷、知识产权、医疗纠纷、婚姻家庭案件、刑事案件等法律服务!#深圳律师 #律师 #律所 #法律 #深圳福田律师事务所
发布于 2022-06-17 17:55· 1359 次播放
赞同 1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喜欢
知世郎数据社区
中国电信 店员
关注
00:00 / 02:04
倍速
高清
02:04
为人民普法却因一条微博退网,罗翔究竟得罪了谁
88 播放 · 1 赞同
发布于 2023-08-15 18:49· 8 次播放
赞同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喜欢
C律在深圳
太阳很不错,阳光也很好~
关注
我们大多数人都逃不过一个“事先预想的认知和判断“,比如如果看到老婆打老公,或者老公打老婆:
1、有人会劝劝,劝和不劝离;2、有人会认为这是别人的家事,不要去管。3、有人会说这是家暴,立刻要报警。
我们先不看这个事情的对错,先看看这以上三种行为,都是有内在逻辑的。
刑法、或者我们说法学,其实是个很小的知识领域,你说不,很大,人人都知道呀。但是我们来看看数据,“截止2021年,我国公安机关在职人员总数为718.8万人,检察机关在职人员总数为13.4万人,法院在职人员总数为13.6万人。“律师全国大概现在有60万。再算算,每年16万法学毕业生,10年算是160万,30年是480万。
我们国家有14亿人呀。有多少人是用法学的基础概论或知识为基础,来做日常的判断的。
发布于 2023-06-09 14:14
赞同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喜欢
梁梁
杠精喷子双标圣母地域歧视极端动保素食主义精致利己的穆斯林黑鬼
关注
4 人赞同了该回答
罗老师微博退了挺好的,sb太多了,换谁也受不了。
发布于 2022-05-09 13:39
赞同 4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喜欢
匿名用户
6 人赞同了该回答
很好韭菜大部分已经只顾着生长了,而且任何妨碍其被割的因素,都被韭菜们骂走了,教育的胜利。
发布于 2022-06-10 11:49
赞同 6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喜欢
起名好难啊
编程
关注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罗翔应该起诉这些人,来证明法律的伟大
发布于 2022-12-04 17:41
赞同 2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喜欢
解读马仙人
关注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这是病,得治。
病的不是所谓的被捧的越来越高的罗翔,而是动辄想黑他人之人。
重点在于他们想黑,而不在于被黑的是谁。
没有罗翔,还有李翔,还有王翔,总之不缺某翔。
而且,罗翔也不是被捧的高,是他原本的认知,决定了他可以居高。
这是规律,不在于人捧。
罗翔长期被黑,被花式“翻车”,各种被架上神坛,又被拉下神坛,黑粉恨不得都去踩一脚,不能说离谱,简直是太离谱。
有问题的不是罗翔,是不查证事实,认知无能的某些网络狂欢者们。
质疑罗翔的人是连罗翔是干嘛的都没搞懂。
这就如同定义参赛规则的人,被参赛者问:你咋连赛制都不懂一样。
更如一个按老师教的方法答题的人,问教他老师的老师,这卷出错了吧。
人要学会审题是对的,但是问题就在有些人题都审错了却无意识。
在讨论罗翔言论前,还是再次明确下罗翔的身份——知名法学家。
网传是《刑法》修订者之一,但暂确实证据这层先不提。
但就“法学家”这一个身份就足够。
这个身份有大用,但凡是知道这个身份的,就不会发出质疑罗翔的言论。
但是,这是个悖论——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即便如此,这条还是想说予一些动辄质疑,却不愿意真的花一点点心思多思考几圈的质疑者听的。
就拿最近他发声的“私搭浮桥案”来说吧。
罗翔就“私搭浮桥案”的说法——“司法不能悖离人之常情,世之常理”,并无任何错处。
这句话,实际有两个层次:
一层,人之常情——对应公序良俗。
二层,世之常理——对应通行法理。
而这两层,可以说直接受益者皆为普通国民。
也即,罗翔一直都在尽力保护你免于被国之重器——《刑法》误伤。
所以,他一直强调刑法的边界,不可使刑法滥用,他所考虑的已经不是这题对不对,而是这题该不该出。
如同是否出这种题,会造成孩子智力拔苗助长反为祸事?
是否如此适用刑法的某些罪行,会违背公序良俗,反倒惩了善,等同扬了恶。
而现在很多人揪住他大谈特谈罗翔不严谨,我想说:不严谨的不是罗翔,而是认知不足的众评判者们。
不妨来看看来自质疑罗翔的网友们提出的几个典型问题:
首先,罗翔作为大V,为什么不看判决书根据新闻下定论?
这可谓是班门弄斧了。
能成为知名法学专家的人不懂看判决书?何况,他那条视频里的内容,所表明的事实是:他看过判决书。
而为什么他根据新闻下定论不是离谱呢?
很多人连最基本的时间线都无视了——
黄德义是在庭审判决后在网上公开求助的,那也就是说这件事发生后的新闻报道的时间,已经滞后于判决书了。
哪怕是在法律中有新证据的出现,案件的查证方向也会根据证据有所转变,那么罗翔以更接近目前时间的新闻报道去下定论有什么不对呢?
再次,说罗翔一个大V,为什么要根据一些存疑的新闻下定论。
这个问题就更好笑了,不管罗翔是多大的V,他不是新闻媒体就没有新闻的采编权,他不从目前有的新闻报导中去引用信息,难道自己去采编,还是自己去编造来下定论?
这根本不是罗翔的功课,而相反,他的发声,是监督媒体更好作为,为社会涤荡污秽的功德。
这是义举,他不该被诋毁。
最后,说罗翔不信判决书,却要信黄得义。
这简直就更好笑了,所有案件之所以形成冤案,不在于判决书上出现问题。
所有案件的判决书上,从书面的逻辑上都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书面成文的事实是否真的是事实。
所以罗翔依据最新新闻报导对“私搭浮桥案”给予专业司法意见——司法审判不应背离人之常情,世之常理,一点问题都没有。
此外,还有特别重要的一个背景:
黄德义被判的这个罪名“寻衅滋事”,在没有被废除前,司法实践倡导的也是慎用,因此这个原则和罗翔的定论,核心宗旨也是一致的。
也即,这里面其实还隐藏了一条上文所说的第二层——世之常理。
在世界通行的法理当中,有科学更符合公义的法理,我们是需要吸收,以使我们的法律更加严谨,法责适度。
既能保障坏人恶行被惩罚,也能保障不该被定为刑事的违法行为被定为刑事。
所以他的出发点,完完全全是一个法律人的良心,也更符合他能参予制定刑法的这种先锋法律学者的身份。
由此,从罗翔事件当中,其实也反映了一个问题,也是我们现在目前社会最大的问题:
不实事求是,形式主义。
不是很多事件本身有问题,而是认知事件的人有问题,以及成天批判质疑的人,他们的认知程度其实远不及他们所批判的人。
但他们总觉得他们拿着学了一点皮毛的东西,可以去和专业者挑战,并且更有甚者,发出的这种批判上升到人身攻击,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现象。
再重申一遍,罗翔是一个有良心的法学家,而我们应该庆幸,中国有这样,还有热血,还有理想,还在坚守良心的法律人。
希望少些自己总想占尽便宜做小人,却要他人做尽牺牲做圣人。
这是病,得治。
编辑于 2023-08-06 16:22
赞同 2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喜欢
收起
无雨随风
懒惰的自由攥稿人&心理分析师
关注
00:00 / 03:47
倍速
高清
03:47
法外狂徒罗翔老师,为何被网暴退网
1970 播放
发布于 2022-06-29 13:52· 871 次播放
赞同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喜欢
Blue
爱好编程的美少女
关注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来源丨量子位 QbitAI
金磊 发自 凹非寺朋友,有没有想过自己在二次元里长什么样?最近就有这么样的一个生成器在国内外火了。
瞧,输一张罗翔老师的照片,“啪的一下”就能生成二次元漫画风:
一键秒变霸道总裁有木有,引得网友纷纷前来围观。
甚至就连KFC(肯德基)官方账号都来凑起了热闹,亲自打破自家老爷子的次元壁:
各类梗图更是层出不穷:
在二次元滤镜下,就连这张经典的“女人吼猫”都透露出一丝温馨,“竟然都有点可爱了呢”。
这就是QQ小世界在近期推出的二次元形象生成器——“异次元的我”。
那么这层次元壁,又是如何打破的呢?
只需上传一张照片
据了解,在QQ小世界“异次元的我”相关话题之下,已经有突破100万的投稿量,浏览量更是上亿。
甚至一度还把QQ服务器给挤爆了:
而之所以会呈现如此“全民参与”的态势,离不开打破次元壁的简单操作。
只需要搜索一句“免费画画”,便可以看到入口了:
然后仅需现场拍照,或上传图片即可:
而且为了能让二次元风格图能够hold住各式各样的图片,“异次元的我”还设置了不同的使用场景,让适配度变得更高:
不得不说,打破次元壁这件事,现在真心变得好easy。
那么接下来的一个问题便是:
什么原理?
近年来,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在图像生成领域中蓬勃发展。
例如OpenAI的GLIDE和Google的Imagen,都采用了基于扩散模型的pipeline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生成结果。
扩散模型分为两个过程。如下图所示,右边是一张正常的图片。
从右到左的Forward Diffusion是一个逐步地将正态分布的噪声叠加到图片上的过程,最终得到一张看起来完全是噪声的图片。
可以不严谨地想象成往一块牛排上不断撒椒盐,直到它看起来完全被椒盐覆盖,看不清原来的纹路。
从左到右的Reverse Diffusion则是一步步去除噪声,试图还原图片,这就是扩散的生成数据过程。
而扩散模型的训练就是在学习预测叠加在xt上的噪声,从而得到去噪后xt-1的图片,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去噪,得到最终无噪声的输出图X0。
最新的Stable Diffusion模型,则是在此基础上结合了一个训练好的VAE模型。
VAE模型可以对任意图片进行压缩再解压,将图片使用VAE的编码器压缩后能得到比原图小很多的特征编码,再基于特征编码训练扩散模型,最终生成的特征编码再使用VAE的解码器还原回原始尺寸的大图,这就是Stable Diffision的做法。
这一改进大大减少了图像生成的时长和占用的GPU资源,使得落地成为可能。
为了能够使用文字控制模型生成的内容,Stable Diffusion模型使用了预训练的CLIP模型来引导生成结果。
CLIP模型使用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对训练,能够衡量任意图片和文本之间的相关性,即CLIP-score。
在前向生成图片的过程中,模型除了要去噪以外,还需要让去噪后的图片和引导词的CLIP-score尽量大。
这样在不断生成过程中,输出结果就会越来越接近我们给定的文字描述。
在上图中,左下角的小朋友的脸先被叠加了一定程度的噪声。
之后在去噪过程中,会不断拉近生成结果图和“a woman wearing glasses”的距离,从而使得生成结果逐渐变成了戴眼镜的成年女性。
生成图片依然能够保留原始图片的大致结构,但是细节却在文字的引导下发生了变化。
Stable Diffusion技术在AI画画尤其是二次元领域中展现出非常高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各家纷纷推出基于Stable Diffusion的AI画画平台,如draft.art、意间AI等。
但当时现有的平台在使用上非常不便捷,如果直接生成,大概率生成的质量不会很高,还容易遇到翻车现场:
如果用户想要生成比较好的结果,就需要对图片内容进行详尽的描述,并增加很多提升效果和强化风格的词,才能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效果。
而且界面可调的参数非常多,用户使用门槛很高;另一方面,对于资源的消耗导致这些平台通常需要排队非常久才能拿到一张结果。
因此,QQ小世界团队针对这些痛点进行了优化改造,用户只需要上传一张图片,即可得到好看稳定的生成效果,降低了使用门槛的同时也保证了生成质量。
在技术上,研究人员主要进行了以下几点优化:
准确的内容生成:通过自研diffusion模型对生成语义进行强化,并辅助图片内容分析提升生成内容对应性;
更快的生成速度:利用超分模型减少difussion模型的生成分辨率,并针对图像inference过程进行加速,提升生成速度,节约GPU资源;
多样的风格选择:针对不同的场景设计了丰富且美观的风格化效果。
另外,在设计玩法时简化了用户的使用流程,为了让用户使用门槛更低、体验更好,研究团队通过口碑积累达到了峰值1000%的二次传播率。
之前的一些AI画画平台,如意间AI,draft art等,除了上传图片,还需要使用一系列的描述主体和风格的引导词(prompt),有时候还需要调整不同参数,来得到一个理想的结果。
为了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异次元的我”对pipeline进行了改进:
将输入模型的提示词分为两个部分——图片主体内容描述和风格描述。
内容描述:为了得到图片的内容描述,对输入图中的信息进行人物性别、年龄、姿势等属性的检测,得到最终尽可能准确详尽的内容描述词。
风格描述:为了让结果更接近二次元,为各种不同场景设计了非常鲜明的二次元风格。根据第一步对图片内容进行分析后,进一步细分为单人男性、单人女性、多人等不同场景。
结合内容描述和风格描述,研究人员通过对原图的分析得到最终完整的提示词输入网络,从而能够稳定生成画面精致、风格突出的结果。既保证了生成内容和原图的对应性,又增添了很多“异次元”要素,让用户更有穿越到二次元的感觉,同时也保证了较高的生成质量。
另一方面,自研diffusion模型针对语义理解进行了强化,能够更准确理解和生成图片的主体内容,在语义信息理解和图像生成质量上均有明显提升。
和近期推出相似玩法的其它平台对比,“异次元的我”在内容准确度上会更好,风格也更加二次元化、更美观:
据了解,原始的Stable Diffusion由于需要通过多次迭代生成图片,在默认配置A100机器上生成一张720p的图像耗时约12s。
如果需要通过提升分辨率和增大迭代步数来提升效果,耗时更是需要多达一分钟。
而“异次元的我”针对自研模型采取了一系列的模型压缩和工程加速的方案,最终一张图片的生成速度是1.6s,提升了7倍。
……
那么对于这种“快、好、省”地变二次元的玩法,你心动了吗?
按照下面的方法快去试玩吧:
在QQ搜索“免费画画”即可参与。
One More Thing
QQ小世界团队最初只是想着在国内搞“异次元的我”,但不知为何被传到了外网并火了起来,不过期间也是闹出了一些小乌龙。
而QQ小世界团队得知此消息后,火速优化了算法。现在“异次元的我”可以兼容各种肤色,生成多元图片。
△注:扫描图中二维码可体验海外版
对此,海外用户也对团队的优化表示了肯定:
看来,不仅是人类需要不断学习进步,AI亦是如此。
发布于 2022-12-26 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