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趋势 | 博物馆展览“剧本游”
博物馆展览“剧本游”
“博物馆是一个传递知识的地方,一个馆或者一个展览,聚焦某个知识点,由此出发创作的剧本杀,在内容上具有唯一性,不会出现‘千馆一面’的情况。”
——上海大学潘守永教授
· 01·
剧本杀的起源
剧本杀源于19世纪英国的“谋杀之谜”,是一款以真人角色扮演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解谜游戏。21世纪《死穿白》(Death Wears White)(图1)的出现为现代剧本杀拉开序幕,该游戏由8位玩家,在某医院推理分析案件。2013年和2014年美国电视台《谁是真凶》和韩国电视台《犯罪现场》先后播出。

随后芒果TV 引进《犯罪现场》版权,并于2016年推出《明星大侦探》(图2),该综艺是由5位真人分别饰演侦探与嫌疑人,在实景场地搜证推理案件。《明星大侦探》的开播,令剧本杀正式进入大众视野。

“剧本游”主要是在博物馆界的称呼。2019年上海玻璃博物馆首次推出“剧本游”——《消失的艺术家》,2021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尝试“剧本游”形式。
·02·
什么是博物馆展览“剧本游”
博物馆展览“剧本游”是指将剧本杀游戏与博物馆展览结合起来,博物馆依据馆内展览内容或文物制作剧本,并邀请观众参加的一种展览方式。一般情况下展览“剧本游”包括展厅和实景场地。

·03·
博物馆展览“剧本游”分类
组队闯关类:目前大部分博物馆属于组队闯关类,单场次人数可达20余人,这类融合了解密游戏,根据剧本将观众分为不同阵营,通过与NPC互动闯关。如广州博物馆的《决战观音山》(图3),观众将化身为警卫团神枪手、工人赤卫队机器工人、黄埔军校六期学生,在不同的阵营分析战况,闯关解谜,为自己的阵营争取利益;青岛啤酒博物馆的《觉醒的酿造师》(图4)“剧本游”中观众既是青岛啤酒厂酿造助理又是地下党护厂队队员,观众需要与NPC斗智斗勇,根据主线一步一步闯关完成护厂护国的任务。


人物扮演类:这类“剧本游”单场人数控制在5人左右,每人选择一名角色进行扮演。例如江门市博物馆,该博物馆推出的《家园》(图5)通过实景搜集线索,现场推理辩论,找出“凶手”。剧情基于展览内容创作,观众通过亲身体验角色的“一生”感受江门华侨出洋的艰辛不易。

文创开发类:该类的“剧本游”目前是云南省博物馆所推出双人“剧本游”《古滇寻迹》(图6),观众作为滇国王子开始一系列的探险之旅。观众在云南省博物馆文创商店购买该剧本,之后在展厅探索并结合小程序来推理故事、探索文物。

未来展望
博物馆具有丰富的资源、沉浸式场景,十分适合开展“剧本游”展览,但因场地问题博物馆不能将所有展览以“剧本游”形式展现出来。如果借助科技手段似乎可以让博物馆“剧本游”呈现多种方式,比如利用AR在博物馆展厅进行线上搜证,线下讨论;通过VR实现馆馆合作,观众在其中穿越时空,感受历史的平行世界;通过换装或换脸技术增强观众“剧本游”角色体验感与互动感;利用剧本杀软件与博物馆联名,实现足不出户体验博物馆“剧本游”;利用虚拟人像技术让观众独自与历史人物对话。未来随着科技的更新迭代,博物馆“剧本游”会逐渐迈向元宇宙,打开新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