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真理的不懈追求者:巴金
一、生平简介:无政府主义
1904.11.25生于成都,本名李尧棠,字芾甘
1920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参加进步文学组织
1923去上海南京求学
1927.1.15赴法国留学,信奉无政府主义,开始写《灭亡》
1929.1回国,连载《灭亡》
1931.4.18-1932.5.22在上海《时报》连载《家》,1933出单行本
1944.5.8与萧珊在贵阳花溪结婚,5-7写《憩园》,冬开始写《寒夜》,1946年底完成出版
2005年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1岁
二、艺术历程及特色:青年形象的塑造
1、前期(28-抗战:“革命”情结与个人英雄主义)无政府主义使然
A/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代表作有《灭亡》《新生》、《爱情的三部曲》等;
B/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会专制制度的罪恶。代表作有《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
风格热烈、真诚,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青年之“青春型” 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
2、后期(抗战-建国:小人小事和平民气息):
以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为主,表现出深厚的人道主义。代表作有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中年之“沉稳型”。
巴金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三部曲专家:
革命三部曲《灭亡》、《新生》和未完成的第三部《黎明》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抗战三部曲《火》《冯文淑》《田惠世》
人间三部曲《憩园》《第四病室》《寒夜》
另外《神·鬼·人》也可以看作三部曲。
三、《家》的艺术成就
1、典型的人物形象:
男性:高老太爷=“封建”?
(A克明日本留学是律师、B觉新兄弟新学堂、C觉新从商、D买股票)本身异化可怜麻木
《家》中在高老太爷临死前有这么一句话:“他(觉慧)觉得躺在他面前的并不是他的祖父,他只是整整一代人的一个代表。”
巴金在一定程度上原谅了他,让他在临死前变得慈祥、温和,他饶恕了觉民的抗婚,并且深情地祝福孙辈们要“好好读书”,“扬名显亲”。
觉新=“懦夫”?
(新式—保守,清醒—糊涂,年轻—老成)——(唯唯诺诺-勇于承担-彻底异化 )
悲剧原因:
一、封建制度的扼杀――长房长孙的命运。
善良的受难者:1、一直铭记父亲临死的嘱托――与觉慧的对话“唉,你不了解我,你的环境跟我的不同,你说得对,我的确怕听见人提起幸福,正因为我已经没有得到幸福的希望了。我一生就这样完结了。我不反抗,因为我不愿意反抗,我自己愿意做一个牺牲者。我跟你们一样也做过美妙的梦,可是都被人打破了。我的希望没有一个实现过。我的幸福早给人剥夺了。我并不怪别人。我是自愿地把担子从爹的肩膀上接过来的。我的痛苦你们不会了解。我还记得爹病中告诉我的一段话,……他流着泪握着我的手说:‘新儿,你母亲临死的时候,把你们兄弟姐妹六个人交给我,现在少了一个,我怎样对得起你母亲?’爹说了又哭,并且还说:‘我的病恐怕不会好了,我把继母同弟妹交给你,你好好地替我看顾他们。你的性情我是知道的,你不会使我失望。’……第二天爹就死了。爹肩膀上的担子就移到我的肩膀上来了。从此以后,我每想到爹病中的话,我就忍不住要流泪,同时我也觉得我除了牺牲外,再也没有别的路。我愿意做一个牺牲者。然而就是这样我也对不起爹,因为我又把你们大姐失掉了……”
2、为无法解决觉民抗婚的事情而与瑞珏相对流泪
3、与觉慧对话“不错,你们胜利了。你们反抗一切,你们轻视一切,你们胜利了。就因为你们胜利了,我才失败了。他们把他们对你们的怨恨全集中在我一个人身上。……你们可以说反抗,可以脱离家庭,可以跑到外面去。我呢,你想我能够做什么?我能够一个人逃走吗?许多事情你们都不晓得。-觉民抗婚、觉慧办刊-我的苦只有我一个人晓得。你们都可以向我说什么反抗,说什么奋斗。我又向哪个去说这些漂亮话?”
二、家庭日常,尤其是兄弟的逼迫。觉民与觉慧,每到困难时刻,都来找觉新解决,拿他做挡箭牌,一旦觉新表示为难,他们就嘲笑他的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
觉民抗婚时的来信“现在事情还有挽回的余地,望你念及手足之情,给我帮一点忙”;“……大哥,你猜我这时候在想什么呢?我在想家里的花园,想从前的游伴,我在想儿时的光阴。帮助我罢,看在父亲底面上,为了你做哥哥底情分。帮助我罢,即使不为着我,你也该为着她,为她底幸福着想,你也该给她帮忙。至少想着她底幸福,你也该感动罢。一个梅表姐已经够使人心酸了,希望你不要制造出第二个梅表姐来。……”
觉慧=“叛徒”? (幼稚、虚妄与自欺、自私与怯懦)
觉慧一出场,作家就给他定了一个调子:觉慧得意地对琴说到自己是怎样读进步书籍的,还嘲笑了林琴南,然后有这样一段细节描写:“觉慧昂着头,东张西望,心里异常轻快。他想大叫,又想大笑几声。他挥动手臂,表示他周围有广阔的空间,他的身子是自由的,并没有什么东西束缚他,阻碍他。”
幼稚表现:“梅表姐为什么不可以再嫁?大哥既然爱她,为什么又要娶现在的大嫂?娶了大嫂以后为什么又依然想着梅表姐?”
虚伪表现:喜欢鸣凤,却没有好好地关心她,在鸣凤临死告别或者祈望他能出个主意时,他却毫无觉察,在知道鸣凤的绝境后,也没有去寻找她。
“他准备把那个少女(鸣凤)放弃了。这个决定当然使他非常痛苦,不过他觉得他能够忍受而且也有理由忍受。有两样东西在背后支持他的这个决定:那就是有进步思想的年轻人的献身热诚和小资产阶级的自尊心。”
自私怯懦表现:觉慧极力鼓舞觉民,一则因为他同情觉民,二则他要觉民在这个家里开一个例子,给他和他们的兄弟们开辟一条新路。【自己为什么不与鸣凤去开辟】而当觉民表现乐观与坚决时,“‘好一个中世纪的骑士!’觉慧看了信,讥笑似地赞了一句,忍不住心里暗笑,他想:‘看你怎样奋斗罢。’”
可笑表现:拿反抗的觉民与受罚的克定对比。
——“虚”与“妄”
女性:瑞珏(善良厚道 )
钱梅芬、婉儿(温顺驯良 )
鸣凤(纯洁刚烈 )
琴(勇敢进步 )
2、典型的社会矛盾冲突,缜密的情节结构。
3、细腻的心理描写,浓郁的抒情色彩。
艺术成就比老舍、沈从文弱,但时代情绪极强。对批判对象的理解一方面不如鲁迅等深刻,另一方面也许是一种策略性的选择。
四、《憩园》《寒夜》的艺术成就
《憩园》:(黎先生)——(杨老三/梦痴、杨家少爷)——(姚国栋、虎少爷、万昭华)
《寒夜》:汪文宣(小宣)、曾树生、汪母——康柏青、老钟-吴科长、陈主任
“活着好,还是死好?”
艺术成就:平民气质、日常气息。沉郁隽永、醇厚质朴。“平民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