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青年为何“梦碎”?不是这周调休,而是隔壁装修!丨世界噪声日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很多原先不曾注意的问题正逐渐被人们关注。其中,噪声的危害尤其显著,被列为“影响健康的十大污染”之一。
为了提高人们对于噪声危害的认识,自2003年开始,每年的4月16日被设为“世界噪声日”。甚至在去年,十三届人大专门决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并定于2022年6月5日起施行。

连人大都要专门立法防治的噪声污染,你怎可不防!
噪声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噪声是“看不见的杀手”,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因噪声而引起的疾病也逐年增多。研究表明,随着噪声响度的增加,其对人身心健康的损害成指数倍提升:

60分贝—70分贝:影响正常的睡眠和休息。
70分贝—100分贝:让人心烦意乱、精神不集中,影响工作效率、发生事故。
120分贝以上:永久性听阈位移,严重者可导致永久噪声性耳聋。
此外,如果人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下,会引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都要比普通人高2—3倍。
噪声的来源有哪些?
那么,这些影响我们生活的噪音来源于哪里呢?2021年环保部发布了《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21)》,《报告》中指出:在噪声类别分类中,社会生活噪声占比最大,为64.7%;其次是交通噪声,占21.7%;工业噪声占9.8%;建筑施工噪声占3.8%。

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到这样的景象:每当夜色降临,广场舞音乐和大合唱轮番轰炸,大排档喝酒猜拳的 喧闹声深夜不息…… 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噪音污染,你对他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实际上都是以生活素质的下降甚至听力健康的损伤为代价的。其实,是否构成噪声污染,本质上与声音分贝大小并无直接关系,只要你不想听的声音,其实都可称之为噪声污染。
如何防范噪声污染
既然噪声如此有害,那烧友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怎样避免噪声呢?小编综合了自身经历和大量烧友的建议,挑选出了下面三条切实可行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尽量远离高噪音地区,走为上计
所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噪音的穿透能力是有限的,特别是高频率的刺耳噪音,在空气中衰减非常快。根据点声源衰减公式:△L=10lg(1/4πr2)可得:在理想情况下,一个100dB的噪音源,只要远离其300米,就会被衰减到50dB。现实中由于各种阻碍的存在,声音只会更小,完全不必担心对人体造成伤害。

2.独处时可佩戴耳塞/罩隔绝噪音
可有些时候我们无法远离噪音,比如楼上邻居装修、宿舍舍友吵闹等等。这时我们可以戴上专用的隔音耳塞或者是隔音耳罩,可有有效隔绝噪音的伤害。像3M的隔音耳罩,可以将噪音足足降低30多分贝。小编上学的时候为了午休就入手过一个,绝对是YYDS

3.公共场合选用被动/主动降噪功能的耳机
什么?你觉得隔音耳罩又大又丑,带不出去还怕错过手机铃声?你要求可真多~
不过没关系,现在最火的主动降噪耳机正是为像你这样的“矫情”用户准备的(其实小编自己也是XD)。
主动降噪耳机采用了波形复合技术,由AI芯片计算外界噪声,在耳机内发出相反波形的声波以抵消外界的噪音。
像索尼最新的降噪耳机WF-1000XM4,小编亲身实测,站在大街上,除了能听到一点点人声以外,其他声音仿佛凭空消失了一样,整个世界只剩下一片安宁。。。(Ps:蓝牙耳机也须试听,淘宝搜索“甲苯耳机”,免费线上试听)

看了这么多,你了解噪声的危害有多大了吗?知道怎么避免噪声带来的危害了吗?还想知道哪些避免噪音,纯净聆听的小诀窍呢?还不快来戳戳我们可爱的店员小哥哥/小姐姐,让他们给你传授一点姿势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