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保持中立都不行,欧盟利用乌克兰危机威胁中国,暴露其矛盾心理

2023-05-24 15:11 作者:瞩望云霄  | 我要投稿

在中美竞争的大背影下,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如何制定外交政策,关系着全球战略竞争格局,在俄乌冲突爆发的背景下更是如此。之前,我们提到过欧洲正在独立制定对华政策的话题,要保持“清醒”而非“对抗”。但是,关于欧盟对华政策调整的更多细节显示,俄乌冲突对中欧关系的负面影响仍在被利用和放大。

欧盟外交与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博雷利在斯德哥尔摩当着27位欧盟成员国外长的表示:如果中国不推动俄罗斯从乌克兰撤军,北京和欧盟之间的关系将受到“严重影响”。


这意味着,中国光保持中立还不行,甚至表现出斡旋乌克兰危机的姿态也不够,必须明确的亮出要求俄罗斯从乌克兰领土上撤军的态度。

博雷利在致欧盟成员国外长的一封信中指出,欧盟调整对华方针至少有三个原因:中国的内部变化伴随着民族主义和意识形态的崛起,中美在各个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作为地区和全球主要角色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博雷利的态度变化,与中国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将率领代表团访问乌克兰有关,此行也被外界看成是中国斡旋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的具体行动。波兰外交部在会见李辉时也几乎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似乎中国有责任施压俄罗斯从乌克兰退军。英国《卫报》更是直白的表示,李辉曾任中国驻莫斯科大使10年,并被普京授予友谊勋章,这表明“中国显然站在俄罗斯一边”。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看待欧盟对中国在解决乌克兰危机上的期待?

首先,欧盟仍然想用西方的意识形态绑架中国对乌克兰危机的独立看法,也就是把俄罗斯撤军当成是解决问题的前题。博雷利的发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个欧洲对乌克兰危机的看法,也是俄罗斯要承担全部责任。

在中国斡旋乌克兰危机行动开始之时,这样的压力开始传达给中国方面。其实,通过历史视角,我们可以认识到乌克兰危机并非偶然事件,而是地缘政治因素、历史背景和民族纷争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只想要俄罗斯承担责任,那么谈判就不可能发生,因为俄罗斯根本就不会接受这样的斡旋。


其次,欧盟对中国斡旋仍有期待,主要是笃定中国对俄罗斯领导性的决策能发生重大影响,这个很现实与有点天真。斡旋是否成功与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中立立场相关,但是绝对不是说谁中国能左右俄罗斯领导层的意愿,在这方面欧洲对中国期望过高。

俄乌冲突当前面临的死节是领土主权问题,如果乌克兰不放弃夺取克里米亚的目标,甚至不想通过谈判来解决乌东的问题,那么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当然会战斗下去。


最后,证明中国斡旋面临的阻力还包括欧盟,中欧关系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俄乌冲突的负责冲击,这可能是中国不得不面对的麻烦。按理说,欧盟是受乌克兰危机伤害最深的一方,但是很多欧洲国家现在不可避免的想利用这俄乌冲突将俄罗斯严重削弱。所以,有些欧洲国家想要和平快点到来,还有一些国家希望彻底解决俄罗斯军事威胁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斡旋行动就会被一些国家看成是站队俄罗斯。


总体而言,欧盟利用乌克兰危机威胁中国,听起来很嚣张,暴露了其矛盾心理。从本质上看还是对中国斡旋的期待和施压,是对欧洲无法解决问题的一种情绪发泄。乌克兰危机不是中国挑起的,欧盟也没办法甩锅到中国身上。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当然会继续按自己的独立主张来推动斡旋,而不会按西方的要求把斡旋变成单方面对俄罗斯的施压,因为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保持中立都不行,欧盟利用乌克兰危机威胁中国,暴露其矛盾心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