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和理解级行为模式,动阻力:正负反馈和积极消极情绪~
认知级的如何做提升,砍掉大部分的学习计划,但凡学了的就死磕理解,克制自己拿不优质的认知理解去做决策,复盘就短时间复盘一件事——复盘能力按时间空间来划维度定阶^_^
不同的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
比如成绩不好这件事,不同家庭的目标就不同,目标可能是出于父母的自恋需求,也可能是出于想要养育一个生命的纯然等,背后的自洽逻辑是心理学中的分类,那对于成绩这件事的认知就是,成绩是自己的面子VS成绩只是一个数字
所以当成绩不好事情发生时打孩子的父母,并不他没有认知理解,他是有自己的自洽逻辑的,他的面子受损了,得转移下这种自恋位滑落带来的痛苦感受,就可以打孩子——孩子更弱小,一方面发泄痛苦,一方面在孩子面前还是自恋高位,这种全能自恋的人对家人是最可恨的,他自恋又自身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自己有底气的站自恋高位,而儒家文化创造了全能自恋大量滋生的土壤,并且理所当然的用天然身份就能站自恋高位,他们不得不紧紧抓住土壤给的一切——目标和实现方式,就产生了非常多的对孩子的迫害

当我们在说一种现象的时候,要非常明确的给予定义,并且知道自己的目标,并且能预估产生的反馈,这是一个自检的工具,我们小时候有没有遭遇到这种伤害,我们是不是也在成为这样的人,形式是不是不同——有人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错好坏,不是的,还是有的,上一课里面叶教说了,国内VS西方的文化里,国内追求的是修齐治平,而西方求的是真善美——甄别好坏对错清晰的做选择,前者会是证明我是对好,白马非马也要证明,但是后者有甄别和选择
在我的思考里,客观的对错好坏是有法律、有逻辑、有本质来划分的,只是主观上,我们无需去说服每一个人认可法律、逻辑和本质,这本来就是少数人才能学得懂的智慧,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做一个智慧的人,那就会明白,接受很多人听不懂智慧,懂自己经历了什么,和自己和解,然后去好好的成长
如果有人,包括自己,在听到什么的时候心里发紧,无法释怀,那么这就是自己要去面对的课题,如果我们活在智慧里,快速的分辨,快速的决策和有效行动,更快的去向自己的目标,而不是沉浸在打圈圈的争论、说服中,其实一切与人无关

理解级行为模式
可能是智商够高,获得很多认知,能快速理解,能够获得周围声音的正反馈,在职场上做执行型的基层和中层可以的原因是,本来就只需要执行就行了,复盘也不需要参与
但是学不能致用,工作中的学习对自己也很简单,没有跟公司的决策去挂钩思考,无法承担打造业务小引擎,处理好见众生的要求——全能自恋or自恋者是自己要C位的,而不是协作
我之前是这种吗?总是希望知道为什么才行动,后来也学会了只执行,但内心终究是觉得无法长久有竞争力的,不能自欺
自己的错在哪里,见天地的能力是自己要去培养的,而见众生更重要——去追问领导为什么这就不是向上协作的正确的态度,归因给别人也不是见自己的正确姿势
所以这就是一种自恋人士的姿态,直觉认知,自高理解,自恋决策,废话复盘

赋能型组织管理这种——也太费劲了吧,要求领导自己就很牛叉,要不然思想巨人都不会鸟的
同步认知,理解,一起决策,死磕复盘,这互联网的复盘搞不出来别回去是要上线——这对于互联网的代码速度是可以的
所以,互联网的周转速度决定了产值,决定了成长要求,决定了薪资。。。
理解级的往往自视甚高,很爱给意见,社交不干练是因为自我中心,当然无法很好的用人脉
机会是,开启决策行动,可以大器晚成。。。是走出全能自恋,活在现实维度吗。。。
杨修。。。叶教说的改变,从自赏到助企,的确就是现实维度,还要见众生——放在环境里面去处理关系,活在你我他的世界,而不是自我中心的世界

美国大选的案例,三种模式
认知级,只沉浸在信息里?八卦里?键盘侠或者八卦一下over~
理解级,其实理解模式没有去走实践验证,对于自己的归因模式不确定,但是事后归因就能掰出很强的逻辑了——其实这种知果归因在下一次新的事件的时候,依然是不确定的
这种其实是归因模式没有到本质层,或者说,远远没到能用本质解决很多问题的阶段
而叶教这种归因到本质层,一直在跑投资成长内核的,就能确信决策,然后在事件发生后还能把案例加入分析库,去验证自己的仓位和止损点设置,继续优化模型

这里想讨论一下关于八卦型和幻想型,起因是老板觉得女生总是聊一些不好的社会新闻,让人觉得生活没有希望,而他聊得来的朋友们都是喝酒聊梦想——我觉得就是吹牛和幻想吧。。。就觉得生活充满希望
之前我是吐槽他们真的很多就永远少年,眼里看不到家务,看不到生活琐碎而劳烦的事情,哪怕看到了带孩子的辛苦也自己不想做,就只会说女方不会抓重点效率低,遭遇都是自找的,每天关注台海两岸、俄乌战争什么的,天天听蒋家故事什么的,简直是让人暴躁!
但还是不要这样陷入情绪攻击,来试图分析下底层的东西
从自己来说吧,我是不想做家务,不想带孩子,也喜欢八卦和幻想过,本质来说,是有野心,时间想要拿来提升能力,有一个尖锐的问题,假如我投胎是个男的,我不想做家务但是有能力给媳妇请个保姆吗?再出于自恋高位的需要,做个理解级的“大师”也可以自我满足的
而我为什么要吐槽,是因为自己有恐惧,因为自己仍然想要走进合适的婚姻,可能会面对女性困境,所以对现在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出离愤怒——就如很多热点事件中看到女性受伤害却没法获得正义的时候,都是出于对自己安全感的受威胁感
放轻松,不要陷入到过去习得模式,过去恐惧是因为恐惧未来,而现在,自己是更成熟能让自己接纳所发生的一切的,自己能放松的看待每个经历的,自己懂真正的循序渐进的

不要做认知级或者理解级,不要低效行动浪费时间和精力,要向着目标,做刻意训练级和行为改变级,先努力提升命运曲线x轴的能力,目标是理解行业本质,再去选老板提升正态分布y点
机会对每个人不是公平的,更完整的行为模式,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其实是能力的绝对差距

影响行为的力量——动力
认知,理解,决策都妥妥的,没动力走到行动,所以就没法复盘,只好再决策一遍
推动行动力量,正反馈:有用,有成就感,有成绩,有效果,有成长
阻碍行动力量,负反馈:没用,失败感,做错过,疼痛记忆,难度太大
健身是负反馈忍耐度吗?其实叶教自己说过啊,好奇心,持续性,热爱,坚韧,健身对于能坚持的人,绝对反正也是正反馈在先的,对当事人,绝对是利大于弊——个人每天瑜伽,那是因为不瑜伽身体睡觉浑身酸痛睡不着的程度,比如我的持续学习,那真的是天生这就能带来快乐,真的没有什么靠毅力如何如何,所以,我对所谓的“负反馈的战略耐性”就是持怀疑态度的,认可的是循序渐进的路径进化培养能力,从正反馈开始到能承受负反馈的程度

影响行为的力量——情绪
推动行动力量:
“自恋高位”——炫耀
争自恋高位攻击别人,不是真要对方归因,是为了争位
心情好好说话,兴奋,愤怒,恐惧,紧张这些负面情绪都能推动行动。。。
所以有话说积极的人发明飞机,消极的人发明降落伞?情绪本身不是重点,重点是有没有朝着目标高效前行?

阻碍行动力量,消极情绪:烦躁,患得患失
情绪阻碍成长内核走到行动环节,也就无从复盘
要学会和情绪和平共处——艾玛,这个推荐武志红心理学+《不羁的灵魂》,对个人有效,当然也花了很多年。。。

到第一个案例里原生家庭如何塑造行为
之前个人的认为是,全能自恋的父母把孩子的成绩当成自己的面子,转嫁自己的自恋受伤感,在弱小身上找回自己的自恋高位——能操控别人的自恋高位感,于是小孩就习惯性的自恋低位,或者活着就是为了成就父母的面子,但是“人生悲剧从比较开始”,周边在各个方面都有比自己优秀的人,永远也比不赢,于是,就一直觉得自己自恋位很低——讨好型人格,或者表面放纵自己,但内心自卑,因为骨子里认为自己赢不了就不配享受人生
而好的父母会支撑和托起孩子,孩子活在自恋、情感、现实三个丰富的维度里均衡的发展,能够真正的享受人生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