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明一哥,文武双全,历史上实在太厉害!
一提起圣人,我们总会想起孔子孟子,儒家学派的其他人在这两位的光环下似乎就不是这么显眼了,但有一个人,他也是儒家学派的,并且他的成就,比起前代那些先贤可差不了多少。

王守仁,号阳明,历史上著名的陆王心学,就有一半是他的功劳。很多人都知道他对儒学有所发展,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不仅是个儒学大拿,其他各个方面也都不差。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看一看这位明朝的大佬王阳明。

王阳明出身世家,祖上全是做官的,他的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的状元,是吏部尚书。优越的家庭和浓厚的文学氛围使王阳明酷爱学习,从小就志存高远。相传他和他的老师讨论什么是天底下最要紧的事,他说最要紧的事并不是通过科举考取功名,而是成为一个圣贤。我们见多了想称王称相,位极人臣的,但是想当圣人的可真不多。

明朝的时候,朱熹的“格物致知”说法特别火,王阳明就按照朱熹的说法,盯着竹子“格”了七天七夜,结果只“格”出来一场大病,由此他便对朱熹的说法产生了怀疑,把“格物致知”进行改造,创立了阳明心学,这就是他在儒学上最大的成就之一。但王阳明可不只是个会看书的瘦弱文人,他受孔子的“凡文事,必有武备”的影响,还去关外逛了逛,学习骑马射箭和还有兵法韬略。
但是有了这些似乎还不够,王阳明决定通过科举做官,来实现“拯救世界”的圣贤梦。在他会试的那年,本来的第一名唐寅和徐经被牵扯进作弊案里,都被刷了下去,按道理本应该是由第二名的王阳明顶上去成为第一名,但是相传那些判卷的官员们认为王阳明他爸就是状元,他也是状元一定会骄傲,所以还是让他成为了第二名。

后来王阳明步入仕途,在工部、刑部、兵部都呆过,而且无论在哪个部门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但是大家可能都知道,官场如战场,那时候太监刘瑾掌握大权,王阳明看不过去,就上书和刘瑾对着干,结果刘瑾一生气,就把他贬谪到了贵州龙场。在那个时候,龙场很不发达,疾病肆虐,被贬到那里就相当于判了死刑,但王阳明却积极应对,他办书院,教书教学,开化当地的百姓,还在龙场悟到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深刻道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

后来刘瑾垮台,王阳明被召了回来,升职加薪,到处平定暴乱:在江西斩杀盗贼,扫荡贼寇,在福建剿匪,顺手用一个月的时间平定了宁王筹划了十年的叛乱,还用狠毒血腥的手段镇压了当时的苗民暴动,很有一种“我就问还有谁”的牛气。

另外,王阳明的书法也特别好,但是因为他本人名气太大了,大家就都忘记他书法也很好这回事了,所以有人评价王阳明是“人掩其书”,即本人的名声盖过了他在书法上的造诣。除此之外,王阳明的品行非常好,完全是按照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别人想黑他都找不到可以黑的地方。所以很多人认为,王阳明是唯一一个达成了“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人,算是明朝第一人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