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1】"培养牛人 开创未来":心史概述与课程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心理学史-1
1、哲学心理学时期
1)古希腊哲学;2)中国/东方哲学;3)西方近现代哲学
2、科学心理学时期
1)实验心理学诞生 2)经典学派以及后续发展 3)心理学现状 4)心理学未来
课程意义
课程对比很多意思,心理学课程 横向 心理学史 纵向。根据心理学发展,组成历史,然后反思,面向未来。
心理学研究对象 意识与行为
任务:解释、描述、预测、控制
创造AI 以及感觉;
研究既定事实,或者不是既定的事实,是不是可以研究呢
1)几乎不存在的心理(理想境界、圣)可以被证实和研究么?
2)需要理想、价值判断么?还是只客观、中立的科学?
3)科学可能是“客观”、“中立”么?
4月23号(学习笔记)
学心理学史是为了深思前人的观点,基本,是否合理,加以反思,怀疑基本的理论。具有哲学性思维方式
理解前人的观点,反思前人的视角,提出全新的视角。
学习方法:
思考>记忆
多说真话,少问多答
合理取舍,主动学习
只是提供一个入门的基础,带领入行,如果深入学习,需要自己主动的学习;
课程意义方面:
理解源流,增强理解。
思想(背景)、流派
历史上的一些哲学问题。
若干例子,等等。
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是什么?
学术影响因素有哪些。
限制流派
历史一般规律
英雄、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的心理学理念。
比如:黄帝内经、道德经、王明阳(知行合一)。
提供新的灵感、
避免旧的错误
伪心理学,颅相学
心理学、心理元素
追本溯源,寻找自我。

心理学研究,还没有统一的方法论,基于研究对象的而决定。因而心理学基础不断在更新,如变态心理学第三版,心理学与生活18版。
那么心理学会有统一非研究范式么?
是否有种研究视角,用来解释人们的意识和行为,心理现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