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额外补充篇(不定期更新)•2

2021-07-04 11:24 作者:星辰诞生之时  | 我要投稿

一•美洲系

1、西瓦尔巴(Xibalba)

译为恐怖的场所,是玛雅神话中的死后世界,由死神及其从者统治。据说公元十六世纪,在维拉帕兹,冥界的入口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在科班付近的洞窟。此外,据说伯利兹付近的洞窟也是冥界的入口。在玛雅的部分地区,天上的银河与地面的最低交界处被视为通往冥界的道路。


根据玛雅圣书《波波尔乌》记载:冥界是地底的宫廷,由十二柱神统治。死神中首要的是胡卡姆和武古卡姆。其他的十位王被视为恶鬼,分掌各种人类的苦难,也就是疾病・饥饿・恐怖・贫困・痛苦,最后是死亡。十位死后世界的王以二人一组的方式进行活动。


Xiquiripat(飞行的痂)和Cuchumaquic(聚集的血)会使人的血液产生疾病。


Ahalpuh(脓之恶鬼)和Ahalgana(黄疸之恶鬼)会使人的身体浮肿。


Chamiabac(骨杖)和Chamiaholom(骷髅杖)会将尸体化为骨骸。


Ahalmez(扫除的恶鬼)和Ahaltocob(刺杀的恶鬼)会潜入住家未扫除之处,刺杀人。


Xic(翼)和Patan(背带)会使行走的人吐血而死。


但玛雅的冥界(西瓦尔巴)后来因为双子神胡纳普(Hunahpu)和伊修巴兰奎(Ixbalanque)而没落。双子英雄神打败冥界之王后,冥界与人祭仪式因此没落。后续的玛雅神话里,玛雅死神及其从者的后续不明,但据说它们仍永远存在冥府的暗处。


2、希乌特库特利(Xiuhtecuhtli)

意为绿松石之主,也称奎萨尔特辛、伊斯科萨乌基,是阿兹特克的火神。他的别名是韦韦特奥特尔(Huehueteotl),意为“至老神”。


根据出土的神像,他通常被刻画成一名年轻的男子:脸上涂着红色与黑色的面彩嘴的两侧伸出牙齿、全身除围腰布外赤裸、胸佩蝴蝶状的绿松石首饰、戴着中央有火的符号的头带、持有希赫科瓦特尔作为背部的饰品。


3、托纳卡特库特利(Tonacatecuhtli)

阿兹特克神话中掌管生育、创造的神袛。他亦是丰收之神,并使地球宜居。大多数殖民时期的手稿表示他与创世神—奥梅特奥特尔为同一神。其伴侣为托纳卡西瓦特尔,也被视为是他的女性面相


其名由纳瓦特尔语中的tōnacā和tēcuhtli二词组成。“tēcuhtli”意为“主宰者”,而“tōnacā”解释众多(我们的事物)。意为“食物之主”或者“肉体之主”。“tōnac”还意为“丰收”,故其亦被视为“丰收之主”


《墨西哥历史》(Histoyre du Mechique)以及佛罗伦萨手抄本记载,托纳卡特库特利与其伴侣托纳卡西瓦特尔(Tonacacihuatl)一同居住在托纳卡特库特利伊钱(第十三重天)。传说人类的灵魂从此地降临到地球。托纳卡特库特利亦与生育有关,其形象出现在前哥伦布时期一些有关生殖的艺术作品中


据佛罗伦萨手抄本的记载,阿兹特克的接生人员会在新生儿洗浴过后告诉他们:“你创生于九重天之上的第十三重天(place of duality),由你的父亲和母亲—奥梅特库特利(Ōmetēuctli)与奥梅西瓦特尔(Ōmecihuātl)塑造”


4、特拉索尔特奥特尔(Tlazōlteōtl)

阿兹特克神话中的大地女神,是中美洲最古老的神祇之一。她也是洁净女神、蒸汽浴女神、助产女神、污秽女神,通奸的守护者。其名字的意思为“吞吃污秽者”(the eater of filth)


在纳瓦特尔语中,tlazoli可解作邪恶和疾病。因此特拉索尔特奥特尔是罪、疾病及淫乱女神。但她同时也是洁净之神,宽恕罪孽和因其行为不端(犯奸淫)而患上疾病的人。她两面的特质可见于其称呼:特拉埃尔库瓦尼(Tlaelquani,吞吃秽物者)、特拉索尔米基斯特利(因淫欲致死)以及伊斯库伊南(拥有两副面孔的女性)。


根据她的伊斯库伊南的名号,人们认为她代表了多位神祇——她们合共为四姊妹,代表了不同的年龄阶段,而四姊妹的名字都各有不同:蒂亚卡潘(Tiacapan)年纪最大,是个专门伤害青年的女巫;特拉科(Tlaco)为二姊,为人类洗去罪恶;特伊库(Teicu)为三姊,是个投机冒险和变幻无常的破坏女神;索科特辛(Xocotzin)为四妹,是个无忧无虑的诱惑者。


特拉索尔特奥特尔的雕像通常是以蹲坐的形象出现,阿兹特克的女性亦是以此姿势生产孩子。另外,阿兹特克人会以少女向这位神祇献祭,献祭过的少女尸体会被投进特斯科科湖的沼泽。根据留传下来的手抄本,特拉索尔特奥特尔会以棉线以及两支纺锤或线筒作为头饰。有时她亦会穿上献祭后的人皮,这很可能是代表着新生。


阿兹特克人主持忏悔共有两位神祇,第一位是特兹卡特里波卡,他被认为是个无法看见而又无处不在,而且能看见一切事物的神祇,他也是第一个太阳纪的神祇。而特拉索尔特奥特尔则是邪**神。男性向她忏悔的时候,一切的事都会向她展现。向特拉索尔特奥特尔的忏悔需透过祭师进行,但是与基督教的传统不同,这种忏悔仪式在人的一生中只做一次。


特拉索尔特奥特尔是引起邪念的神祇,但她同时亦赦免及洁净罪孽。人们亦认为她引起疾病,特别是性传染病。据说特拉索尔特奥特尔与特斯卡特利波卡会以疾病折磨那些让自己沉溺在禁恋中的人。这种罪恶是被视为包括了肉体和精神两个层面的,而透过洁净仪式的蒸汽浴,又或者向特拉索尔特奥特尔祈祷的则可洗去这种罪孽。


5、特拉维斯卡尔潘特库特利(Tlahuizcalpantecuhtli)

意为黎明之主,他是阿兹特克宗教中的金星(启明星)之神。他是一位邪神,且被认为是羽蛇神的面相之一。由纳瓦特尔语的tlahuizcalpan(黎明)与tecuhtli(主宰者)所组成


特拉维斯卡尔潘特库特利被认为通过投掷标枪来伤害人。据库奥蒂特兰年鉴记载,托尔提克国王阿卡特尔•托皮尔特辛死后,他本人(特拉维斯卡尔潘特库特利)就在米克特兰(阿兹特克神话的地府)花费了四天时间磨制标枪,而后化作金星之神


额外:特拉维斯卡尔潘特库特利试图用箭击落太阳神—托纳蒂赫,非但没有命中对方反而还射死了自己,他死后化作黑曜石和冰冷之神—伊兹特拉科利赫基


6、守护神(nagual)

西班牙语,它是墨西哥和中美洲的印第安人所供奉的精灵或守护神。音译纳瓜(Nagual),这是南美神话中某种具神秘力量的恐怖(伟大)存在,在抽象上象征力量、真理、最终的不可知性,而在具象性上则代表了巫师(萨满)团体的领导者。


在玛雅—托尔提克文化里,研究科学与艺术的学者/巫师也被人们称之为纳瓜(Nagual)。传说认为他们住在墨西哥城外的古金字塔城兜提华堪(Teotihuacan),是一个在传说中“凡人也可变成天神”的地方。


有关way(灵魂)的信仰中,有两种观念在中美洲地区直到殖民地时代仍然得到了保存:一是美洲神话中一直保留到今天的那纳瓜(nagual)信仰,即相信人和动物之间的灵魂和命运都可以相通,形体也可以互相转换


二是对于城邦国家的保护神以及太阳历法石上的属相(nahual)的信仰,阿兹特克人相信他们能给人以建议与帮助,这在墨西哥中部的历史文献中十分常见。在还没有建立城市定居下来的游牧阶段,当地居民就把部落的一位始祖看成是他们的守护神



二•希腊—罗马系

1、牛头人【Minotaur】

欧、亚、非神话里的象征物和图腾崇拜之一,象征着富饶、力量、勇猛、多子多福等寓意。除去中南美洲和大洋洲外有着广泛的知名度。最早可追溯【牛头人身】的崇拜,源于公元前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Minotaur本身是米诺斯文明的【minos】加上公牛的拉丁语【taurus】所构成的复合性词汇,意为【米诺斯的公牛】。但在荷马史诗中,常常用到一个形容词来描述战场上的神明与半神,那就是【牛之眼的】,某些情况下就意为【超越凡人的】


鉴于古希腊文明的高知名度,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就将牛头人的文化源于地中海—克里特岛的米诺安文明。那么,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自然就是人类英雄—忒修斯与雷光的怪物—米诺陶诺斯的传说故事了


在古老的埃及和黑非洲【中南非】文明里,曾经一度盛行着【牛之国】的狂热崇拜。处于农业和狩猎的非洲人,将牛视为食物与劳动工具,进而视为财富与权力的象征。埃及人所信仰的阿匹斯,便是象征着富饶与生产力的,戴有太阳盘及圣蛇的公牛神。而母牛神—哈托尔,则是法老与拉间的信使神,也是信仰之神


希伯来人、亚述人以及更为古老的苏美尔人自然也信仰着牛身人头的神明,也有着属于他们的象征物。其中的拉玛苏【Lamass】是亚述/巴比伦神话中的人首半狮半牛怪,它们保卫着亚述人的神庙和宫殿。它们有巨大的翅膀且力量很大,被视为天使的原型


在凯尔特文化与古北欧文化里,牛被视为创造世界、诞生生命、孕育文明的伟大存在。北欧的创世传说里,原初的巨人—伊米尔就是通过舔食母牛—奥都姆布拉的汁水从而孕育精灵、侏儒、巨人以及阿萨神族。因此,北欧人将【牛】视为象征,是除了雷神之锤外,在北欧祭司们身上最频见的象征物


古伊朗—古印度【雅利安】文明里,牛图腾是神圣的、具有宗教性的象征物。伊朗神话中,阿胡拉·马兹达以泥土造原人凯约马尔特和原牛,并用火和水造原人和原牛的精种。太阳神密特拉后将原牛以献祭用来创造世界,因为密特拉神广布欧亚大陆。因此,牛的文化也以这方式成为了印度教的神圣象征


日本传承中国的神话,将牛头天王—素戋鸣尊【须佐之男】视为习合后的信仰。但也有学者认为其原型并非来自印度的牛崇拜,而是中国渡来的秦氏传来的【牛首人身】的主流崇拜


即公元前五世纪的《尚书》所宣扬的伏羲、神农、黄帝三帝。道教经典后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与中三皇还具人型。但后三皇中的后王皇之一的被人们信仰的神农氏


2、埃癸斯【Aigis/Αιγίς】

古希腊神话中由众神之王—宙斯或是女神雅典娜所持有的神盾,又称【宙斯盾】、【羊皮盾】、【雅典娜之盾】或【美杜莎之盾】。【Aigis】同时也是英文中的守卫、庇护、保护以及守护,即【Aegis、Egis】的词源。


在古希腊神话中,神盾【埃癸斯】也被视为宙斯的象征,即天气的变/转化【阴与晴】。但更多关于【埃癸斯】的事迹,人们则是与智慧的女战神—雅典娜挂钩。


希腊神话中,半神英雄—珀尔修斯曾在雅典娜的赠予下用【埃癸斯】挡住戈尔工的石化魔眼并借助神盾的反射讨伐了戈尔工。消灭戈尔工后,心存感激的珀尔修斯将神盾归还给雅典娜,戈尔工的头颅就被装在神盾上面,后面也起到了不小的妙用。


希腊神话的基本上关于【埃癸斯】的来源,是说它由山羊皮作成的神盾,但由于它拥有着驱除邪恶与灾难的权能,就连宙斯本人持有的雷霆【独眼巨人—基克洛普斯所锻造的神器】也对【埃癸斯】造成不了任何大的影响,堪称最强的守护。


它有时也被描述为用某种生物的皮肤【母羊阿玛尔忒亚的毛皮/巨人帕拉斯的皮肤/蛇妖戈尔工的皮肤】制成的胸甲或战衣,它在大部分的传说是由火焰与锻冶之神—赫菲斯托斯特地锻造的。


3、黄之死亡【Crocea Mors】

拉丁语意为【黄之死亡】,即Yellow Death。Crocea,即黄色的、金色的之意。相传,这把神剑在太阳的照耀下无比耀眼,同时还拥有无坚不摧的能力。


Mors,在拉丁语里表示【死亡】及【死神】之意。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体系里,Mors对就是死亡之神塔纳托斯【Thanatos】,即睡神—修普诺斯【Hypnos】的兄弟。


它由火与工匠之神伏尔甘【火神赫菲斯托斯的罗马名】亲自打造,并将其赐予特洛伊的王子—埃涅阿斯】,这把神剑也就是爱神—维纳斯【埃涅阿斯之母】送给他儿子【埃涅阿斯】的礼物。


神剑从天而降,正好落在埃涅阿斯与特洛伊幸存者们经过的城池,那地方就是赫勒诺斯所预言的罗马建城之地。而当埃涅阿斯无意间发现这把神剑时,他的母神便对他说——【就用它去征服这个世界】。


后来罗马的凯撒大帝进军大不列颠之时,他所佩戴的正是这把神剑——黄之死。在两军激烈的对峙战场上,英国王子内尼厄斯巧妙地用盾牌将凯撒大帝的神剑套住后夺走。


内尼厄斯王子得到神剑后,惊讶地发现任何兵器都无法伤害到他。但不巧的是,王子也正因此而长时间地不停受伤而死。王子死后,这把神剑作为他的陪葬品也跟随他一起长眠于地底之下。


4、埃凯德娜

古希腊神话中的魔兽之母,她同丈夫恶魔之王提丰共同孕育了众多魔兽,例如狮头羊身怪—奇美拉、鹰身女妖—哈皮、狮面人—斯芬克斯、地狱三头犬—刻耳柏洛斯、九头蛇—海德拉、啄食普罗米修斯肝脏的秃鹫半狮半鹫怪—格雷芬、守护金羊毛的科尔基斯巨龙、双头犬—奥特休斯以及尼米安巨狮。据传,她的上半身是美女,而她的下半身却是长蛇模样她同她的丈夫提丰发动了一场希腊诸神与恶魔的战役,最终却已凄烈的惨败而告终。


当然了,她同希腊神话里的蛇妖—拉弥亚还是有所区别的。拉弥亚是古希腊神话中一头半人半蛇的女怪,也是西方传说里专门猎杀小孩的蛇妖。传说,她是海神波塞冬与拉比所生的女儿,有着出众的美貌。但她却因与宙斯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被愤怒的天后赫拉给诅咒成为了半人半蛇的妖怪。


5、昴宿七[Atlas]

昴星团的星体之一,距地球约400光年,是离地球最近的疏散星团之一。昴宿团是由六颗明亮和一颗黯淡的恒星组成。而日语的昴星团对其也有“六连星”之称


古代天文学将它称为七颗星,隋代就将昴宿星官描述为“七星一聚实不少”,而古希腊则将其视为七姐妹。昴星团被视为标志农时的重要星象。因而诗人们说:当阿特拉斯之女在日出前升起时就开始收割,在沉落时耕种


但在《约伯传》中,昴星团被描述为天主(耶和华)的无限大能以及人类的无力渺小,即天主[造物主]创造星体的代表


6、火神同位体Vulcano Caligorante[侥幸的拘捕网]

1.Vulcano

现在指的是意大利—伊奥利亚群岛中的火山岛屿之一—武尔卡诺岛,该岛是意大利最为出名的度假圣地之一。


‘’Vulcano‘’来源‘’Vulcan‘’一词,‘’Vulcan‘’即罗马神话里的火焰与工匠之神—伏尔甘,也就是希腊神话里的火神赫菲斯托斯的同位体,为罗马众神锻造出了众多武器、宫殿以及艺术品。


在过去的神代里,战神玛尔斯[阿瑞斯]与爱神维纳斯[阿佛洛狄忒]曾一同绿了伏尔甘[赫菲斯托斯]。愤怒无比的伏尔甘[赫菲斯托斯]便做出了一张无形的拘束巨网,将还在秘密幽会的两位神当场逮住,让他们难堪。


后来,这张曾拘束神明的巨网被墨丘利带到了埃塞尔比亚,被贡在了卡诺波的阿努比斯[古埃及神话里的死神以及丧葬神。通常是狼首人身的形象]神庙,但后来巨人卡利戈兰特又将其拿走。


2.Caligorante

即巨人卡利戈兰特,《疯狂的奥兰多》里登场的古埃及巨人,操使着被拿来的火神之巨网,设下了无形的陷阱并吞食着往来的人类的怪物。阿斯托尔福途径此地时,听了高人之言而吹响了角笛,受到惊吓的巨人开始往四处奔逃。慌乱中,巨人竟然中了自己的埋伏网,被巨网死死地捆住。后阿斯托尔福将其奴役,并将其带到街上游行,还将百姓们无法承担的重物让其驮负。


3.蛇腹剑[Snake Belly Sword]

又名鞭剑,是高桥良辅于日本动画《机甲界加里安》中所创的幻想类武器。亦是主角所驾驶的铁巨人—加里安所使用的剑[加里安之剑]。


这一点上,为阿斯托尔福征服巨人将其操使的巨网改造成剑的[二次改编]提供了先例。


历史缘由

二战时期,意大利军事独裁者—墨索里尼曾经命格拉齐尼亚元帅率领意大利军进军非洲,这里的命令特指北非的埃及。意大利趁德国大举入侵英国,在接连征服了当时的埃塞俄比亚、阿尔巴尼亚、利比亚、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后企图将驻扎在埃及—亚历山大港的英军击退,但却遭到了空前绝后的惨败。


虽然埃及最后没有侵略成功,但二战时期的意大利当时仍有着埃及周围的殖民非洲国家。除去当时拿破仑征服埃及带来的珍贵文物外,后来的意大利人也重新将他们那里的一部分岛屿以埃及那里的地名来命名。‘’Valcano‘’岛[武尔卡诺],便是以罗马神话中的火神[伏尔甘]之名来命名的岛屿。而这与《疯狂的奥兰多》里被贡在埃塞俄比亚的地域同名


7、Serment de Durandal [不配剑的誓言]

1.Serment

即法语里的宣誓、发誓之意。[Serment]源自拉丁语的[Sacramentum]即发誓、宣誓、毒誓之意。而[Sacramentum]则是来源于[Sacrare]即使它成为神圣的。而[Scar]意为神圣。因此,[serment]也意为神圣的宣誓。


2.de

即法语里的介词,通常用来连接两个名词。它可表示为所属关系,相当于英文的[of]或名词的所有格,也可它表示来自[某个]地方/东西。


3.Durandal

即杜兰达尔,欧洲三大圣剑之一,法国史诗《罗兰之歌》中的主人公—罗兰所使用过的圣剑。相传,杜兰达尔的剑身中藏着圣彼得的牙、圣巴西流的血、圣丹尼斯的头发和一片圣母玛利亚的衣服[或是耶稣的毛发]


又传说,杜兰达尔是特洛伊大英雄—赫克托尔死后被改版后的武器,这一点描述同齐格鲁德的神剑—格拉姆[大英雄西格蒙德因为犯下与妹妹西格妮结婚生子的禁忌,该神剑被奥丁用神枪给劈碎]、查理曼的圣剑—咎瓦尤斯[圣枪朗基努斯上的枪尖被制成了圣剑的刀刃]一样。


杜兰达尔也被称为[世上最利之剑],因而也有着[天使之剑]的别名,持有者可以受到上帝和天使的庇护。


杜兰达尔又被称为恒常之剑,因为它曾砍断近三米高的大理石,且剑身没有被损毁的痕迹,也被喻为[不灭之刃]。


《疯狂的奥兰多》中,曼迪卡尔多曾经立下过一项神圣的毒誓:在他得到圣剑—杜兰达尔之前不会佩戴任何剑,哪怕那些剑是圣剑。


后来,罗兰因为安洁莉卡公主宁愿和一位普通士兵私奔也不愿和他在一起而发狂。不堪重负的他开始了精神错乱,把身上的豪华衣物、神圣的武器以及往昔的荣耀全部扔下。而圣剑—杜兰达尔正好被游历于此的曼迪卡尔多发现,从而引来了一波[灾难]。


8、俄里翁的第三宝具—射穿女神之猎手[Ortygia Amore Mio]

其中的Ortygia,指的是古希腊神话里月神阿尔忒弥斯诞生的奥提伽岛。宝具后面的[Amore Mio],同月神阿尔忒弥斯的宝具[Tri-star Amore Mio]即‘’月女神的爱之恋矢‘’后缀一致。


[Amore Mio]在意大利语的意思是‘’我的爱人‘’,因此直译就是‘‘月神,是我的爱人’’。


而月神宝具前缀中的[Tri-star],指的是猎户座腰带三星,即‘’俄里翁,是我的爱人‘’。


9、狄俄斯库里【双子座】

即卡斯特罗与波利克斯—神王宙斯与勒达皇后之子,希腊神话中的阿尔戈号英雄。但前者的生命有所尽头,而后者则是永垂不朽。


波利克斯【卡斯特罗】被艾达斯杀死后,失去兄长的波利克斯因公主的哭诉与自身的痛苦而去乞求宙斯,希望父神能让卡斯特罗复活,甚至想放弃自己的不朽,想要分出一半【永生】给自己的兄弟。


宙斯于是让兄弟二人轮流在人间与冥间之间生活,两人平分了不朽与死亡。两人的后来一半时间待在地狱,而另一半的时间待在天堂。最后,两人后来被神王宙斯升华为了守护人们航行于大海的神灵—双子座。


10、Potnia Theron【动物女神】

指的是米诺斯文明时期形成后,诞生出了大量关于女神与动物的图像以及雕刻,这类作品在艺术史中被称为Potnia Theron【the Mistress of the Animals】,用来特指与动物联结的女性形象。


其最早可追溯的神格来源于Theron【Potnia Theron】。她是古老的米诺斯文明时期的女神,因她有一部分是主管野兽、狩猎与生育,后期的古希腊文明—奥林匹斯信仰体系把她与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Artemis】混同。


11、Karma Ataraxia(业报寂灭)

Karma—印度教/佛教术语,意为“业力”、“因果报应”

Araraxia—心神安宁、回归平和、安定

又被称作Ataraxy,起源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古希腊极端怀疑主义。该教派认为所有的知识和理论都是无法成立的、不可相信,因为从根本上说,所有的认知都取决于人的判断,而这一判断本身就是不完善的臆断。


因此,只有一种方法可以避免人类生活里所遇到的危难和恐慌,那就是不对任何事物给予评判,按照传统的习俗和事物的表像生活,以求得生活上和心理上的平静与安宁,即ataraxia(无忧无虑)


六个世纪后,希腊享乐主义哲学家专门著书论述这理论:Ataraxia是摒弃了内心的一切混乱后精神上达到的完美平衡状态,但要达到这种境界对于物质和精神的本质要有极为深切的体验,而这种体验的过程常常是一段极端痛苦的经历


12、奥德修斯—女神的宠爱

身为希腊联军的大英雄兼伊塔卡国王的奥德修斯(赫尔墨斯神的后代)受到了来自古希腊众神的加护,其中女神雅典娜则是格外宠爱奥德修斯。


雅典娜,古希腊的十二主神之一,战场上的智慧一光辉的女战神。她与其它几位希腊主神站在希腊联军的一边,帮助希腊人同特洛伊人【阿波罗、阿瑞斯、阿尔忒弥斯:……】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特洛伊城攻防战。


奥德修斯作为希腊联军的智将,受到了女神—雅典娜各方面的爱护。雅典娜作为希腊联军的庇护神之一,在大英雄阿喀琉斯与赫克托尔的战斗以及各类战役中也贡献出了她自己的一部分力量与计谋,使得希腊联军与特洛伊人的持续战斗中也难分上下。


阿喀琉斯死后,他的兄弟—大埃阿斯与奥德修斯为了阿喀琉斯死后遗留的黄金甲【火神赫菲斯托斯给阿喀琉斯定制的盔甲】展开了争夺。最后,奥德修斯用不正当的计谋得到了阿喀琉斯死后的盔甲,这使得大埃阿斯十分难受。大埃阿斯一气之下想对奥德修斯痛下杀手,宠爱着奥德修斯的雅典娜便趁机让他发狂,失去了理智的埃阿斯冲进羊群里大开杀戒。最后,不堪此辱的埃阿斯以自刎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


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即在《奥德赛》的故事里,雅典娜与赫尔墨斯两神也多次化身/出计帮助奥德修斯脱离了绝境与死亡的边缘。在奥德修斯回到他国家的最后,女神雅典娜还特地化身凡人【门卡托】帮助奥德修斯解决了【向珀涅罗珀的求爱者】,并重新让奥德修斯过起了他【参加特洛伊战争前】的过去生活。


13、埃涅阿斯、罗穆路斯——特洛伊的延续与罗马的新生

关于【罗马】的建成,至今流传着两类说法

1.埃涅阿斯【爱神维纳斯之子,普里阿摩斯国王的亲戚】带领剩下的特洛伊人漂洋过海来到意大利后与当地人发生了冲突与融合。后来,埃涅阿斯之子—阿斯卡尼俄斯建立了最早的罗马文化圈的雏形【阿尔巴隆迦】。


2.罗穆罗斯与其胞弟被叔父遗弃在过去的阿尔巴隆加,两人被母狼与牧人依次扶养长大后合力杀死了叔父—阿穆利乌斯,之后两人还另外建立了传统意义上的【罗马城】,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罗马。


但在中世纪的诗人—维吉尔写《埃涅阿斯纪》的史诗前,就有着罗马人是特洛伊人后代的传承。同样地,罗马人也从希腊史诗—《奥德赛》中引入了神祖【罗穆路斯】的传说原型之一—罗慕斯【Romus】,即大英雄奥德修斯与女巫喀耳刻之子,他们甚至还将喀尔刻的魔岛就定在意大利的沿海附近。罗马,在《埃涅阿斯纪》以及罗马的传说里也意为【流浪者之城—拉丁语里的Aberrigines,被学者狄俄尼修斯认为那群生活在罗马城上的原居民是居无定所的来自希腊岛屿的外圈流浪者】。


《埃涅阿斯纪》中,当埃涅阿斯造访了未来罗马城的所在地,发现罗马人的原始祖先们就已经在那里定居【他们就是追随坎德拉国王从古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阿卡迪亚流亡的希腊人】,之后两地的居民们逐步交流,并最后融合为一块。可见,来自欧洲各地聚集而成的罗马人们【漂流者们】将罗穆路斯比做【罗马的精神象征】,而把埃涅阿斯当成是自己的【民族/血液传承】。


罗马人将二者比做自身的传承,且因为罗马的始祖—埃涅阿斯与奠基人—罗穆路斯都是【漂泊的异邦人】的缘故,罗马人的宗教包括了很多派系【犹太教、密特拉教、狄俄尼索斯教】。形成了罗马人这种吸取外来的文化并将其转化为自身宗教、文化与神话的独特体系与生活方式,这一点最终促成了罗马在全欧洲领域的扩张,奠定了罗马那【自由且多元的时代】


14、卡珊德拉

特洛伊的公主,阿波罗的女祭司【欧里庇德斯的《特洛伊妇女》】。她是特洛伊的国王—普里阿摩斯国王最美丽的女儿,同时也是特洛伊的英雄—赫勒诺斯【特洛伊王室的唯一幸存者,引导了罗马人的始祖—埃涅阿斯前去意大利的预言家】的妹妹。


阿波罗赋予其【预知命运】的权能,但作为回礼她被要求同光神阿波罗发生特殊关系,但她言辞拒绝了。愤怒的光明之神—阿波罗随即诅咒卡珊德拉:你出口的预言虽然会百发百中,然而谁也不信以为真,而且这些预言将全是不吉利的预言。


特洛伊城陷落的夜晚,卡珊德拉躲进了雅典娜神庙请求女神—雅典娜的保护,但是希腊将领—小埃阿斯却闯进雅典娜的神庙并将卡珊德拉拖出并对其进行强J然后掠走。


女神雅典娜对此行径感到极为愤怒,于是在小埃阿斯离开了特洛伊之时,女神雅典娜趁机用闪电攻击并沉没了他的船只,但海神波塞冬还是设法让他在一块石头上幸存下来。


小埃阿斯开始得意忘形,于是当着两位神自夸他本身就是神明也不能杀死他。波塞冬听到后就用三叉戟把石头弄坏,就这样小埃阿斯最后被淹死在了大海。


在特洛伊城陷落后,卡珊德拉又被迫成为了希腊统领—阿伽门农的女俘。阿伽门农回到迈锡尼时,卡珊德拉根据自己的【预言能力】知道阿伽门农即将被其妻子和堂弟刺杀,但她为了报仇没有说出来。阿伽门农遭遇到了蓄谋已久的刺杀,卡珊德拉也随之被克吕泰涅斯特拉杀害。


15、赫勒诺斯

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和皇后赫卡柏之子,与女预言家—卡珊德拉互为孪生兄妹,是普里阿摩斯50个孩子中唯一的幸存者。普里阿摩斯一家在特洛亚平原上的阿波罗.提漠布里俄斯神庙祭祀与后,家人狂热地庆贺完毕后各自离去,竟然误将卡珊德拉与赫勒诺斯留在阿波罗的神庙内。


次日,家人全部清醒后随即追到阿波罗的神庙寻找二人,见有神蛇【一说阿波罗化身】以舌为二子洗耳,神蛇见到他们后立刻潜入桂树的枝间消失,卡珊德拉与赫勒诺斯从此便获得了【预见命运】的权能。


与卡珊德拉被阿波罗诅咒【口出的预言无法被人相信】不同,赫勒诺斯的预言是【明知如此却没法阻止】。当帕里斯想去斯巴达带走海伦时,赫勒诺斯多次极力劝说帕里斯最好不要这样做,因为他知道【希腊人那方就是等着这个时机】的出现,特洛伊城也会因此遭遇巨大的灾难。


赫勒诺斯在特洛伊战争中也不只一次地给赫克托耳提出建议,赫克托耳也凭借着赫勒诺斯的建议多次打了胜仗。帕里斯死后,为了娶海伦,他和弟弟—得福玻斯间发生争吵。最后,得福玻斯获胜,而赫勒诺斯便退居伊达山中。


预见到了【特洛伊城陷落】的赫勒诺斯一直生活在伊达山中但却在那里被奥德修斯偶然俘获,奥德修斯迫使赫勒诺斯说出夺取特洛伊城的必要条件。


既然已经预见了特洛伊城无法守住,赫勒诺斯干脆就加入了希腊的阵营。他预言了夺取特洛伊城的条件:希腊人必须夺取雅典娜神像/必须有菲洛克忒忒斯带着他的弓箭参战。


特洛伊城陷落后,赫勒诺斯与涅俄普托勒摩斯结为【阿喀琉斯之子,他在阿喀琉斯阵亡之后参加特洛伊战争。攻城后俘虏并爱慕赫克托耳的遗孀—安德洛玛刻,后被阿伽门农之子—俄瑞斯忒斯所杀】朋友。赫勒诺斯曾劝他朋友从陆路回希腊,但后来涅俄普托勒摩斯还是遭遇到了不测。


涅俄普托勒摩斯临死前把赫克托耳的遗孀安德罗玛刻送他为妻。赫勒诺斯便带着安德罗玛刻及幸存的特洛伊人在厄皮罗斯定居下来,赫勒诺斯成为了那里的国王,他与爱妻率领剩余的特洛伊人将厄皮罗斯建成【小特洛伊】,用以延续过去的【特洛伊】。


当罗马人【特洛伊人后代】的始祖—埃涅阿斯来到这里时,赫勒诺斯还盛情接待了他,并预言了他与愿意迁徙的特洛伊人们未来在大海上的漂泊生活。他预言到:当埃涅阿斯看到一只白母猪给三十只小白猪喂奶时,那就是他的安身之地。后来埃涅阿斯与他的儿子便在那里建立【阿尔巴·隆加】,也就是罗马最初的原型。


16、普布利乌斯·维吉利乌斯·马罗(Publius Vergilius Maro)

英文名为维吉尔(Vergil),奥古斯都时代的古罗马国民诗人。其作品有《牧歌集》、《农事诗》、史诗《埃涅阿斯纪》三部杰作,目前关于他的其他作品仍有不少争论


他因在《牧歌集》中预言了耶稣诞生而被后来的基督教奉为圣人(虽然他关于救世主的有些描述和新约是冲突的)。其耗费了半生心血所创作的文学史诗—《埃涅阿斯纪》影响了包括贺拉斯、但丁和莎士比亚等许多当代与后世的诗人与作家


《埃涅阿斯纪》曾在中世纪被当作占卜未来的圣书,由此衍生出了“维吉尔卦”。在但丁的《神曲》中,维吉尔也曾作为但丁的保护者和老师出现


维吉尔的拉丁语原名是 Vergilius,到了中世纪,维吉尔的名字开始拼成 Virgilius。有人认为这和中世纪的人相信维吉尔具有预知未来的魔力有关,其名字拼写受到了拉丁语virga(魔杖)的影响


也有人相信这是因为维吉尔生前是同性恋的缘故,因此将他的名字和 virgo(处女)联系起来,所以他的外号叫Parthenias(παρθενίας:意为处女、贞洁)


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受到了荷马史诗的巨大影响。《埃涅阿斯纪》全书12卷中的前6卷讲述的是埃涅阿斯从特洛伊漂泊到意大利的过程,与《奥德赛》中奥德修斯返乡的主题非常接近。后6卷的内容是埃涅阿斯在到达亚平宁半岛后与当地的领袖图尔努斯进行的战争,与特洛伊战争为主题的《伊利亚特》相似。


事实上从农村长大的维吉尔早在罗马就读时就深受荷马影响。据说,他终生的目标就是写一部以罗马文化为题材的希腊化史诗。不过也据说奥古斯都本人就是埃涅阿斯的直系后代,他希望维吉尔通过对埃涅阿斯建立罗马民族的艰苦叙述来颂扬他本人。但《埃涅阿斯纪》也直接赞扬了罗马和罗马人民,用史诗的诗句传达出天神对罗马的青睐,把罗马提升到了天赋王权的位置


维吉尔在中世纪仍然具有很大的文学和神秘学影响,甚至由于神学的研究。圣哲罗姆称赞维吉尔为“罗马人的第一位荷马”。在维吉尔影响过的中世纪文学家中,最著名的一位便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诗人但丁。但丁在他所有的文学作品中都引用过或改变维吉尔的诗句,并且让维吉尔出现在了他的作品《神曲》中。在书中,维吉尔是但丁在地狱和炼狱旅途中的指路人和保护者。但丁称他为“我的向导”、“我的老师”。随着他与维吉尔越来越深入地狱,书中的但丁对维吉尔的崇敬也越来越强,后来他称其为“我的主人”


17、Claudia(克劳蒂亚)

有短剑的意思,在基督教的《新约》里是属于很常见的女性名字。克劳迪娅是克劳迪斯的女性化形式,且最早源自拉丁语,意思是“虚弱的女人”。在古罗马神话中,克劳迪娅是纯洁的圣处女(基督教的圣女,修女,女牧师),她同时也是灶神(赫斯提亚—维斯塔女神)的女祭司,也是女神的代行人。在罗慕路斯的传说中,他的母亲西尔维亚就被强制作为维斯塔女神的女祭司,终身不得婚嫁,她最终因为被战神玛尔斯那啥从而生下了罗慕路斯和雷慕斯而被活埋或是囚禁


18、维斯塔(Vesta)

是罗马神话中的炉灶、家庭女神,罗马十二主神之一。对应希腊神话中的赫斯提亚。在她的神庙中燃烧着永远不能熄灭的神圣之火,并且有六位处女祭司,轮流守卫,以保护火焰不熄,传说只要维斯塔的火焰不熄灭,罗马就能够保持风调雨顺。传说中维斯塔女神的每六位圣处女至少要轮流为其值班8小时,主要负责保持维斯塔神殿内圣火不熄灭。她们还有诸如到圣泉去取水为公众祈福以及烹制祭礼仪式上用的祭品等其他职责。但在如今幸存的维斯塔神殿却并没有灶神雕像,只有她的圣火和雅典娜雕像,雕像据信由埃涅阿斯从特洛伊带来。根据狄奥尼修斯的哈利卡那苏斯,罗马人相信灶神圣火与城市的命运密切相关,并将其作为灾难的预兆


19、狄俄尼索斯的历程

塞墨勒公主被宙斯的雷火烧死后,宙斯从赫耳墨斯手中接过未足月的狄俄尼索斯,将他缝进了自己的大腿中,以至于一段时间内宙斯是个瘸子。狄俄尼索斯在父亲的大腿中发育成熟后,宙斯再将发育成熟的狄俄尼索斯取出。


赫尔墨斯从宙斯手中接过小狄俄倪索斯,将他抱在怀中,将这个可怜的孩子交给了河神拉摩斯拉弥得斯们抚育。嫉妒无比的赫拉却迫使拉弥得斯们发狂,她们残杀路人,甚至要将狄俄尼索斯砍成肉块。赫尔墨斯只好再次赶来,抱走狄俄尼索斯。


赫尔墨斯于是抱着小狄俄倪索斯来到了塞墨勒的妹妹伊诺那里,将这位未来的酒神交给他阿姨扶养,并嘱咐她千万不要让天上的赫拉看见这个孩子。但赫拉还是看到了年幼的狄俄尼索斯,愤怒的她这次要让洪水淹死这位幼神,赫尔墨斯只好变成法涅斯的模样再次赶来并将其从赫拉眼皮底下抱走。赫耳墨斯吸取教训,他将年幼的狄俄尼索斯托付给了瑞亚[克洛诺斯之妻,宙斯之母]扶养。天后赫拉再怎么使诈,也无可奈何。于是在瑞亚的养育下,狄俄尼索斯在狩猎猛兽与接受教育中正常地成长,并成功地通过冥王哈迪斯的考验[渡过冥河,击倒三头犬]后见到了生母塞墨勒。


然而这也是命运注定,这个名为狄俄尼索斯的半神将来要率领他的酒神信徒们远征希腊,埃及与印度多地。即便赫拉使得他多次与爱情与幸福失之交臂,即便他因为赫拉的缘故而多次发狂,一生都疯疯癫癫。他依旧完成了他在凡间的功绩,他教会了人们种植葡萄,农业与酿酒工艺,并在游历了半个地球后回到了众神所在的奥林匹斯山加勉成为了新的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


20、厄洛斯(Eros,Ἔρως)

名字意为欲望或是命运,他是希腊神话中的爱与情欲之神。其古罗马最早的神名为(阿莫尔/Amor:古罗马爱神)。而他的罗马同位体是比较多人熟悉的小爱神—丘比特,后来因为形象与基督教的天使混同


一些版本里面认为他是希腊的原始神之一,另一些故事里他是美神—阿芙萝黛蒂(维纳斯)的儿子,而在其他一些故事里他代表了一群带有翅膀的厄洛特斯们之一


根据古希腊宗教或是神话文献中最古老的来源,即赫西俄德的《神谱》中,其描述厄洛斯是在卡俄斯(混沌—大海)、盖亚(大地之母)、塔耳塔罗斯(地狱)之后第四个出现的神


但荷马本人则是完全没有提到过厄洛斯,但一位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巴门尼德则将厄洛斯纳入原始神,后来柏拉图解释了其传说的一部分乃是美神—阿芙洛狄忒之子。宗教或是伦理学将同为爱神的母子视为一体,即接受与释放爱


在古希腊—罗马爱神的象征意象之中,阿莫尔不同于象征纯粹欲望的厄洛斯,其更侧重于爱的升华,强调心灵的契合、精神的沟通。因而,学界普遍一般认为他是一种灵态,一种思想与感觉


而古希腊的爱之哲学也明确地将爱分为四大类:性欲之爱、他人之爱、家人之爱以及无偿之爱。厄洛斯与阿莫尔毫无疑问地掌控着爱的肉体性和精神性(即爱的统一与矛盾),即便在柏拉图之后神格被下降了,也不会像某神话里的爱神那样被烧成灰


但古老的俄耳甫斯教和厄琉息斯秘仪这是将厄洛斯作为一个非常早期的神。两派系都认为他是夜之女神—倪克斯的后代,且他和男女同体之神—法涅斯一样有着诞生自宇宙之蛋的传说


21、圣瓦伦丁(Valentinus)

传说中,他是一位广受尊崇的三世纪罗马—基督教圣人,他的专门纪念日在2月14日(原为罗马传统的牧神节,以庆祝春天的到来,好发展畜牧业),自西方中世纪的中期起便和男女的自由爱情有连系,相传为情人节的起源之一


目前,学者们并不确定圣瓦伦廷是一位圣人还是两三位同名的圣人,目前大部分推测认定其可能是以一位为模板加入了其他两位后形成的形象。因而,关于他的传记加入了很多种不同的(与典狱长之女恋爱是一个版本,帮助年轻男女恋爱也是一个版本,拯救盲女又是一个版本)的故事。也因此,他的纪念日不被保留在1969年修订的天主教圣人历,但他仍在2月14日这天被人们尊敬


如今,在正教会,圣瓦伦廷监督节在7月6日纪念,而殉道者圣瓦伦廷节在7月30日。而在希腊正教会,名为华伦提奴(男)或华伦提娜(女)的信众会在西方的教会历中的2月14日庆祝。圣瓦伦丁同时也是癫痫的守护者,癫痫曾一度被称作圣瓦伦丁病。在信仰基督教的人们看来,象征着圣瓦伦丁的金钥匙,即可以作为情人间打开心锁的象征,也可以作为驱除癫痫的护身符


三•波斯系

1、阿拉什•施沃梯尔【Erekhsho Khshviu-Isheu】

波斯传说中俾什达迪王朝的英雄弓箭手,古代波斯王麦努切赫尔时期的传奇射手。他以【射手阿拉什】之名在西亚,尤其是伊朗地区内被广泛传颂


在伊朗人和图兰人的皇家荣耀战争中,图兰人的将军阿法拉塞布包围了玛努切赫尔的军队。双方同意和解,但是双方在激烈的土地权谈判后差点让战火再燃。于是他们达成了一个协议:任何在一次弓箭射及范围内的土地,都将被归还给马努切赫尔和伊朗人,其余的则应落入阿法拉塞布和异族人手中

 

彭塔·阿尔迈蒂(Spendarmad:象征善之创世神—阿胡拉•马兹达的谦恭和慈爱,波斯神话的土地女神)指示马努切赫尔去专门铸造一把特殊的弓和一支箭,而英勇的阿拉什则是被天神们要求成为代替他们旨意的射手 。马努切赫尔王原本根本不想阿拉什前去送死,直到神谕传到了他的面前,阿拉什必须通过自我的牺牲为双方缔结和平


于是,阿拉什在晨曦之时射出特制的箭,箭飞越了极远的距离,最后降落,划定了两族未来的边界。至此,长达六十年的战争在这堪称神灵般的一箭下迎来了终结。无论是图兰还是波斯全部都接受了这一箭的结果,并一致认为这些都是神灵的旨意,再无异议


而阿拉什最终被他所射出的这一箭摧毁了自己的肉体(肉身炸裂)并消失。在穆罕默德·伊本·贾里尔·塔巴里等人的记述中,阿拉什在他死后被伊朗人民推崇,并被任命为弓箭手的象征与代名词,获得了伟大的荣耀


阿拉什生前拉动的箭矢跨越过了数以千计的里格(farsakhs:3英里)。另一说宣称它跨越了四十天的路程。在某些记述中,这支箭从黎明飞到中午,又或者从黎明到日落。另有一些资料甚至标出了这一事件的详细日期


中古波斯学者Mah i Frawardin记录这日期为一月的第六日(胡尔瓦塔特的佛拉瓦奇:琐罗亚斯德教的宗教用语。指的是由上帝所设计,类似于自然规律的一种精灵。它代表着上帝所设计的正确生活方式)。后来的史料则将这个事件与“雨水节”(Tiregan:伊朗人年历的夏至)的命名日庆典结合起来(即蒂尔的第十三日—亚扎塔·蒂尔:每月第十三日的守护神,守护神)


2、阿梅沙·斯彭塔(Aməša Spənta)

意为“不死的圣者”,或译“天使”、“天神”。是琐罗亚斯德教主神阿胡拉·马兹达的从神,分别代表了部分抽象的教理,一般的说法是“六大天使”。


1.瓦胡·马纳(Vōhu-Mánāh)

即“善灵”,后被奉为动物神。代表了阿胡拉·马兹达的智慧和善良,被视为主神与人类灵魂交往的媒介,是牲畜和定居牧民部落的保护神。


2.阿沙·瓦希什塔(Aša Vahišta)

即“真理”,后被奉为火神。代表了阿胡拉·马兹达的至诚和圣洁,与代表谎言的恶魔德鲁杰(Drūj)相对立。在《伽萨》中阿沙·瓦希什塔与圣火关系密切


3.赫沙特拉·瓦伊里亚(Xšaθra Vairya)

即“权威”,代表了阿胡拉·马兹达的威严和仁政,负责救助穷苦百姓,后被奉为金属神。


4.斯彭塔·阿尔迈蒂(Spənta Ārmaiti)

即“虔敬”,代表了阿胡拉·马兹达的谦恭和慈爱。后被奉为土地女神。常被描绘为手持麝香玫瑰的美女,一说斯彭塔·阿尔迈蒂源于原始的地母神。


5.胡尔瓦塔特(Haurvatāt)

即“完美”,代表了阿胡拉·马兹达的完美和健康,后被奉为水的女神。


6.阿梅雷塔特(Amərətāt)

即“不灭”,代表了阿胡拉·马兹达的永恒与不朽,后被奉为植物女神。


另一说法为“七大天使”,包括了斯彭塔·曼纽(Spənta Mainyu),即“圣灵”,是阿胡拉·马兹达的代表,七大天使的首领


*斯彭塔·曼纽(Spənta Mainyu)

或译斯奔逹·麦纽。意为“圣灵”,部分说法将其列为阿梅沙·斯彭塔的首领,认为他是阿胡拉·马兹达的化身。一说斯彭塔·曼纽与安哥拉.曼纽是孪生兄弟,皆为主神阿胡拉·马兹达所生,负责“造物”,斯彭塔·曼纽创造了善的事物,安哥拉.曼纽则创造了恶的事物。据说斯彭塔·曼纽在末日到来之前给予琐罗亚斯德启示,鼓舞他消灭恶神安哥拉.曼纽


3、钦瓦特桥(Cinvatô Peretûm)

意译裁判之桥、审判之桥或束状桥,或报答者之桥,是琐罗亚斯德教中将生界与死界分离的筛选之桥。在某些中文文献中又译“离渡之桥”或“天桥”。在人死后,灵魂必须通过这座由两只四眼犬守卫的桥。与其相似的是在印度教神话中,地狱之主阎摩与他的两只四眼犬守卫着地狱之门。


桥的外观取决于审判者的天则。《班达希申(英语:Bundahishn)》中有这样的记载,当被鉴定为邪恶的灵魂后,桥就会变窄,恶魔维萨利什(Vizaresh)现身并将邪恶的灵魂拖入谎言之屋(druj-demana),一处永远充满着惩罚和痛苦的场所。如果被鉴定为善良的灵魂,则桥会变得足够宽,代表天启的圣灵达埃娜(Daena)将会现身并引导善良的灵魂进入乐曲之屋。成功过桥的灵魂将团结在主神阿胡拉·马兹达之下。通常,钦瓦特桥被认为如同彩虹或银河系一样


4、佛拉瓦奇(fravaši)

类似天启宗教的圣灵,是琐罗亚斯德教的宗教用语。指的是由上帝所设计,类似于自然规律的一种精灵。它代表着上帝所设计的正确生活方式。据祆教《创世纪》(Bundahishn)所述,上帝在最初的三千年里,创造了无数的“虚空”和“佛拉瓦奇”。虚空用来分割明暗,保护光明不为黑暗所污染。而佛拉瓦奇则是一种其他宗教都没有的精灵,祂存在于天堂。但会进入任何一种创造物中,促使该创造物按上帝预定的方向运动、发展和演化。如日月的升降、生物的成长,都与佛拉瓦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祆教中,人由三部分组成:肉体、灵魂以及佛拉瓦奇。灵魂和佛拉瓦奇先于肉体存在于天堂中。在胚胎形成之时,灵魂首先进入,当婴儿生下时,佛拉瓦奇随后进入肉体,三者合而为一。佛拉瓦奇是个人的精神导师,但选择行善或作恶的权利属于灵魂,佛拉瓦奇不会干涉灵魂的选择。但如果灵魂做岀的决定与佛拉瓦奇所预设的一致,人就成为至善至美的完人


当人死亡时,灵魂和佛拉瓦奇迅速与肉体分离。佛拉瓦奇会以一种纯净的状态回到天堂。而灵魂则要在人死后第三天的清晨,才可以停止游荡。变为男性形象的灵魂会由天使长“Sraosa”接引到审判桥(Chinvat Bridge)的桥头


每个人的灵魂在此将受到守桥天使密特拉的审查。依据该人生前的善恶品行,桥会变得或宽广或细窄。决定是由其本人的佛拉瓦奇(以美女形象示人)带领入天堂还是坠入地狱接受最后审判


5、德弗

又译达埃瓦,也称迪弗、德维。是琐罗亚斯德教中恶魔的统称,与善神阿胡拉对立。值得注意的是,在印度神话中,提婆(Deva)被视为善良的神族,而阿修罗(Asura)被视为负面、暴力的神族。《阿维斯塔》中的驱魔书《维提吠达特》就是针对恶魔德弗的宗教文献。[3]德弗与阿梅沙·斯彭塔、亚扎塔为敌对关系,主要的有二十多位


阿里曼是一切邪魔的主人,统驭以六大恶魔(加上阿里曼为七大魔王)为首的无数德弗(泛称古伊朗神话传说中的魔怪,与善神为敌)造恶无数,他的德弗(Daeva)手下包括Druj(谎言的象征)、Naonhaithyeh(傲慢的象征)、Sauru(混乱的制造者)、Aka Manah(邪恶的化身)、Nasu(腐烂的化身)、Apaosha(干旱的化身)、Jahi(诱惑的女魔)以及艾什玛Aesma(愤怒的恶魔)。他同时也是三首毒龙“阿兹.达哈卡(Azhi Dahaka)”的创造者,也是引发物质世界与无数国王堕落的罪魁祸首


1.阿卡·马纳(Aka Manah)

也称阿库曼(Akuman):意为“恶思”、“恶意”,是瓦胡·马纳的死敌。


2.德鲁杰(Druj)

也称多鲁格(Dorough):意为“虚伪”、“欺诈”,是阿沙·瓦希什塔的死敌。


3.阿埃什马(Aēšma)

也称哈什姆(Khashm):意为“愤怒”、“暴虐”,是赫沙特拉·瓦伊里亚的死敌。


4.塔罗克马特(Tarōkmat)

也称塔鲁马特(Tarumat):意为“叛教”、“傲慢”,是斯彭塔·阿尔迈蒂的死敌。


5.托里兹(Tōrīz)

也称图里兹(Turīz):意为“疾病”、“破坏”,是胡尔瓦塔特的死敌。


6.阿斯托维扎图(Astovidhātu)

也称阿斯特维达特(Astvīdāt)、维扎图(Vidhātu)、维达特(Vīdāt):意为“死亡”,是阿梅雷塔特的死敌。


7.贾赫(Jah)

也称贾希(Jahī)、杰赫(Jeh):淫荡女妖,一说为安哥拉.曼纽之妻,另说为安哥拉.曼纽之女。


8.阿日达哈卡(Azhidahāka)

也称阿日达哈克(Azhidahāk)、扎哈克(Dahāk):蛇形巨妖,传说中的暴君。曾与火神阿塔尔争夺灵光未遂。


9.阿普沙(Apausha)

也称阿普什(Apūsh):旱神,是雨神蒂尔的死敌。


10.派里卡(Pairīka)

也称帕里(Parey):蛊惑女妖。


11.布什扬斯塔(Bushyānsta)

也称布沙斯普(Būshāsp)、布沙斯布(Būshāsb):贪睡恶魔,是遵命天使索鲁什的死敌。


6、阿兹达哈卡(Ajhidahak)

或称蛇王扎哈克(Zahhak),恶神安哥拉•曼纽之子。阿兹达哈卡意为“狰狞可怖的巨龙”,它是古波斯神话中的巨妖,恶魔阿赫里曼(安哥拉•曼纽)的重要帮凶之一,后演变为伊朗皮什达德王朝的暴君。


据《阿雄斯陀·耶斯那》记载:法里顿杀死了残暴的阿兹达哈卡—生着三张嘴巴、三个脑袋和六只眼睛,精通各类法术且有上千种形体变化的妖魔。那妖魔极其虚伪,力大无穷,是恶神为损害尘世、扼杀真诚,而特意制造出来的元凶”(《阿维斯陀·耶斯那》第9章第8节)


《扎姆亚特·耶什特》中提到,代表恶魔阿赫里曼的阿兹达哈卡与代表阿胡拉·玛兹达的火神阿扎尔,为争夺神圣的“灵光” 展开激烈的争夺


《阿维斯陀》其他部分中还提到,阿日达哈克是异族的首领,居住在巴比伦。另据琐罗亚斯德教传说,尘世的第一位统治者贾姆希德因居功自傲,亵渎神明,失去了神圣的“灵光”的庇护,被妖怪阿兹达哈卡杀死。残酷统治伊朗长达千年之久的阿兹达哈卡,后被出身名门的法里顿击败,关押在达玛万德山。


当第二位隐遁先知霍希达尔·玛赫降世时(即教主琐罗亚斯德升天后的两千年),阿兹达哈卡将挣脱锁链,逃出达玛万德山,继续行凶作恶,致使世间三分之一的人畜和其他善神的创物归于死亡。此时,阿胡拉·玛兹达将唤醒沉睡在扎布斯坦原野的英雄伽尔沙斯布,最终他除掉了罪恶昭彰的毒龙—阿兹达哈卡


7、法里顿

波斯历史中的第一位英雄,在《阿维斯塔》中,法里顿是击败了“三头魔龙”阿兹达哈卡,并用锁链将其封印在深山之中的英雄,在菲尔多西的《列王纪》中,这则神话与波斯历史以及传说里的特里陶纳复合了起来,成为波斯历史中的第一位英雄。


蛇王查哈克命令众人为自己写称颂之词,证明自己是个明君,此时恰逢铁匠卡维向查哈克申诉,要求他释放自己的第18个儿子,因为前17个都已被当做祭品。查哈克答应了铁匠的请求,但要他也称颂自己,铁匠愤怒之下撕碎诉状,带领百姓揭竿而起,向东进发寻找“屠龙者”法里顿去了。


传说法里顿的两位哥哥在找到铁匠卡维后,让铁匠帮法里顿打造了一柄大棒,在“蛇王”与“屠龙者”最后的大战中,法里顿在挥舞这柄大棒时,神启从天而降告诉他杀死了毒龙会让无数的毒蛇猛兽侵害世界,最终三头毒龙被法里顿锁在了达马温德山峰之中。


8、伽尔沙斯布(Garshāsp)

意为“瘦马所有者”。波斯神话中的大英雄,永远的不死者。他武力超群,不知疲倦而且永远保持对邪恶之物的警惕,是凯扬灵光(Farr-e-Kayani)的第三任寄主同时也被认为是贤王贾姆希德的子孙(后代)。


他曾经力斩头上生角的巨龙,那遍体流脓的怪物,有上千个肚子、鼻子和脖子,喷出的黄色毒液高过梭标,吞噬的人畜无以计数。据《阿维斯塔》记载,他还杀死号称“金脚踵”的巨妖甘达尔弗(帕拉维文Gandarv)。


但他居功自傲熄灭了圣火从而被女妖布沙斯帕(Buahasp)的梦魇所困,沉睡在扎布斯坦原野。他的灵魂被打入地狱,在自己的忏悔以及世间万物的共同求情之下,得到在未来救世的使命,从而在扎布斯坦原野进行等待。在遥远的未来,恶龙阿兹达哈卡(Aži.Dahāka)突破封印,它在吞噬了三分之一的世界与生命后后被伽尔沙斯布击杀,他拯救了剩下三分之二的世界,因此得以进入天堂。


9、凯扬灵光(王者之灵光)

音译为阿扎尔,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尊奉的圣火之神,被认为是光明大神阿胡拉·马兹达之子。据说贤王贾姆希德(Jamšid)晚年高傲自大,使得原先护佑他的凯扬灵光化作三只雄鹰飞去


他在拜火教所有天使和精灵中虽然地位不是最高但拥有最强的力量,传说他能随意操控火焰,也能使晴朗的天空中出现雷电。他曾代表善神阿胡拉•马兹达与善于变化的三头蛇妖阿日达哈克(狰狞的巨龙)争夺。他具有自己意志且能够自主行动变化为其他形象,能分辨并选择主人(救世主)的灵光


这称为凯扬灵光(王者之灵光)。它产生于最高善神阿胡拉·马兹达的神圣光芒,得到它的人将得到成功和幸福。凭借高贵血统拥有强大力量的阿扎尔最终将灵光送回其安居的法拉赫·卡尔特河。


10、额外

琐罗亚斯德教的异端“扎尔万派”认为,奥尔马兹达(ohrmazd)和阿里曼是一对双胞胎,是“永恒存在”之神(真正的最高神扎尔万)的儿子。神曾发誓:要赐给先出生的儿子统治一切的权利。于是本该后出生的阿里曼竭尽全力挤了出来,代替他的兄弟成了先出生的儿子。无奈的神只能在洗礼奥尔马兹达之后,将权柄交给了阿里曼。虽然阿里曼一时得逞,但最后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扎尔万(Zurvan)

又号恒主(Eternal Lord),他是琐罗亚斯德教内的异端教派扎尔万派神话中的至尊神灵,作为地位最为崇高的神明,恒主—扎尔万象征着时间,是光明之主阿胡拉·马兹达和黑暗之主安格拉·曼纽的父亲,后来被摩尼教吸收成为明父祖尔宛,是正义之神先意和救赎之神耶舒的父亲


尽管随着祅教、摩尼教及继后的明教逐渐消亡,明尊察宛逐渐被世人遗忘,不过后世的帕西教为了应对基督教的传教活动对自身的冲击,提出恒主扎尔万就像天主耶和华一样是天地万物的起源,并且是善恶的开端,解决基督教批评帕西教难以解释正邪是否恒古常存的问题

额外补充篇(不定期更新)•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