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海军巡洋舰介绍(十八)-斐济级

斐济级巡洋舰是爱丁堡级巡洋舰的后继型,由于舰名全部取自当年大英帝国的直辖殖民地,故又被称为直辖殖民地级。该级舰共建造8艘:斐济(HMS Fiji)、肯尼亚(HMS Kenya)、尼日利亚(HMS Nigeria)、毛里求斯(HMS Mauritius)、特立尼达(HMS Trinidad)、冈比亚(HMS Gambia)、牙买加(HMS Jamaica)、百慕大(HMS Bermuda)。

建造过程
斐济号于1938年3月30日在约翰布朗船厂开工,1939年5月31日下水,1940年5月5日完工。其余7舰也在38-39年间开工,40-42年间服役。

性能数据
舰员:730-850人
标准排水量:8900t
满载排水量:10725t
舰艇尺寸:169.3m×19m×6m
装甲防护:主装甲带最大厚度83mm;甲板装甲厚度51-32mm;炮塔正面及顶部装甲51mm,侧面25mm,炮座25-12.7mm
动力:4座海军部型锅炉加帕森斯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72500马力;四轴
续航力:7400海里/15节,10200海里/12节
最大航速:32节


武器配置
4座三联装152mm/50倍径BL Mark XXIII舰炮;
4座双联装102mm/45倍径 QF HA MkXVI高炮;
2座四联装40mm/40倍径维克斯MK II 砰砰炮;
2座四联装12.7mm维克斯MK III高射机枪;
2座三联装533mm鱼雷发射管;
6座深水炸弹发射器;
后期加装2座四联40mm博福斯与6座双联20mm厄利孔;
1座高角度设计指挥仪;
284/286对空搜索雷达;
271/273对海搜索雷达;
282/285炮瞄雷达;
1-2架超马林海象水上飞机

服役历史
以殖民地命名的斐济级巡洋舰原本的设计用途也是在殖民地海域巡逻。但在二战中,该级舰被投入到了激烈的最前线,共有两艘斐济级巡洋舰战沉。


首舰斐济号于1941年5月22日克里特岛战役期间,被德国空军击沉;特立尼达号于1942年5月14日在北角同样被德国空军击沉。

冈比亚号则在1943年完成改造后被租借给了新西兰皇家海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余下的斐济级服役到了五十年代。除了尼日尼亚号于1954年被出售给印度海军外,其余各舰在60年代被陆续售出拆解。

印度海军收到了尼日尼亚号后,将其重新命名为Mysoret号,并投入到了之后的印巴战争。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退出现役被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