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互争 十力
几天摸索 突然明白了有什么疏忽 那就是之前说上下左右前后螺旋内外十力 说的是力 其实还是十种十面的具体位置 而不是力 这就是受现代影响了 前后左右上下螺旋内外 是前后面 左右面 上下面 螺旋面 和内外深浅面 而武术自然是秉承中式哲学的 人体结构是网络形态 是混同一体的 使力大致分为纵横二力 而纵横结合开合折叠 得出上下左右四力 上下又得前后 左右得出拧转 八力齐全 而内外是什么呢 是主次 是互争 是把八力结合融汇在一起不分彼此的状态 而不再是深层浅层肌肉 这样也就解决了一直的疑惑 按照之前的内外互争 身躯自然是有的 四肢的内外在哪里 深层浅层不够明显 且这么分 太过现实具体了 四肢的上下既是前后既是螺旋既是左右 这就是一体 只不过其中分着主次的互争 上下互争 左右互争 前后互争 螺旋互争 融汇形成主次的内外互争 即前几天得到的互争体系 细分 再回合 这就是武术的哲学 而不是无限的分化 人的精力是有极限的 极致细化适合研究 而不适合使用 四肢的纵横 十力 其实是为一体 纵就是横 左就是上 回到身体上 也是一样的 这样就得到了唯一的劲力 混合互争的劲力 有一种表现形式 和武术是相同的 那就是声音 武术是从生活中得到的 而最基础的 自然就是声音 吥 嘟 呼 这三个音 就像武术一样 最基础的力 即肌力气力 就是声带的颤动 这种力呈现出来就必然有一个载体 或是呼 或是呵 或是嘻 而舌动为嘟 唇动为吥 唇舌互为主次 武术把力合在筋骨上 或纵或横 互争为显 一句话 一个词 就是这样的无尽组合变化而成的 而绝不会有达不溜这样的音 即便是极为复杂的音 也是一种显现 而内在变化韵味 这就是南音的特色 北音也有 比如biang 武术的力 自然也有一些很复杂的表现 比如拔背 胸肌合 背肌开 这就是一组左右互争 哪怕我们什么前后 上下 拧转 都不加 就是最简单的左右互争去拔背 也有不同的展现 那就是肩 胸合 肩开 而背裹 即圆背 胸合 肩合 而背开 即展背 胯自然也是一样的 裆合 股开 臀裹 即翻胯 裆合 股合 臀开 即裹胯 最后 都会融成一个状态 而内在不同 再加上拧转 起落 前后 就更为细腻 最后三体式等桩法也就得到了 所以武术学个外在架子 是没大用的 就像你学个口型 是学不会一种语言的 十力从十面 变为十力 是蜕变式的变化 不在拘泥 不在框架 整合为活力 而不再是僵形 即明白了面的互争 变为了力的互争 那么 整体的力 就会争入其中 而不再是简单的在一面上去找 这样也就真正的找到了 前几天所说的内外真互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