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3.33 批判和继承

2023-01-28 13:46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33、批判和继承


  马克思主义对历史遗产的原则是批判地继承。“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1]

  马克思主义尊重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反对否定历史的虚无主义。马克思的学说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科学,它不同于历史上任何思想体系,但是它并没有割断历史。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学说是人类在十九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        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2]教员一再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许多珍贵品,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地总结。从乌龟壳到共产党都应该给以总结。在[-]运动中,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就是批判地继承我国的历史遗产,用来为现实的阶级斗争服务,为反修防修服务,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对历史遗产绝不能无批判地“全盘接收”,必须进行分析,将反动、腐朽的东西和具有民主性、革命性的东西区分开来,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我们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但并不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即等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坚持的是批判地继承的原则,他们仅仅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而摒弃了它的唯心主义外壳;仅仅吸收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而摒弃了它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宗教伦理学的杂质。他们综合了人类认识史的积极成果,尤其是总结了现实斗争的实践经验,从而创立了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破不立,不批判旧思想,新思想无从产生;破字当头,立在其中,新事物总是在和旧事物作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叛徒[-]及其在文艺界的代理人[-]之流,借口“抢救历史遗产”,大搞复古活动,这是地主、资产阶级复辟阴谋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千万不能放松警惕。

  对历史遗产中有利用价值的东西,也不应该拿来就用。“旧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了。”[3]可见一要改造,二要加进新的内容。没有这两条,旧形式决不会变成为人民服务的东西。即使是最有利用价值的东西,用来表现现实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生活,也是远远不够的。无产阶级应该创造自己的文化,而要创造自己的文化,就必须到唯一的最丰富的源泉        现实社会生活中去吸取丰富材料。批判地吸收历史遗产中有益的东西是必要的,但这仅仅是作为创造新文化的借鉴。如果脱离了现实斗争,到故纸堆里讨生活,用继承来代替自己的创造,甚至颂古非今,那就走到斜路上去了。我国在教员革命路线指引下出现的一批革命样板戏,“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批判继承和创新方面做出了榜样。这不仅是戏剧、舞蹈等文学艺术的革命样板,而且也是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的革命样板。


注:

[1]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984页。

[2] 《列宁选集》第二卷441-442页。

[3]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812页。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3.33 批判和继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