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辐射3】祸起萧墙——英克雷鸦岩基地及其原型简介

2019-07-30 09:55 作者:容克87G  | 我要投稿


鸦岩在大战之前以“R地点”为代号,而现在它是英克雷在东海岸活动的主基地。鸦岩是美国政府在战前建造的军事基地,它被视为为重要人员在核战中提供庇护的避难所。它位于华盛顿特区的西北部郊外,距离市区相当遥远。

鸦岩在冷战期间开始规划并开工建造,在计划中它将作为军方高层人员在遭受核攻击时的避难所。该处还设有一台特殊的超级电脑(即后来的约翰·亨利·伊登总统),该电脑在战前即被安置于此,不过仅用于对鸦岩内部设施运作的监控以及与英克雷组织的通讯。在核战许多年之后,这台超级电脑开始研究在钻井平台上的英克雷组织,并且从数据库中的机密档案中获取知识。经此过程,它逐渐形成了独立的人格。

在形成自我意识之后,约翰·亨利·伊登与西海岸英克雷势力获得了联系,并且被认同成为总统的顾问。在英克雷于2242年从钻井平台撤离之后,鸦岩就成为了他们最主要的基地,而约翰·亨利·伊登也因为他的前任迪克·理查德森的死亡成为了英克雷新一任总统。

鸦岩基地由核反应堆提供能源,从地下深处取水,并通过与避难所类似的装置将它们净化。鸦岩基地应当还具备生产飞鸟直升机,动力装甲与武器的能力。轨道卫星也可能是鸦岩防卫体系的一部分,因为在现实中“R地点”设有大量的卫星阵列。这些措施与一支警备机器人大军结合起来,令鸦岩成为英克雷第二强大的基地(排位略逊于钻井平台)。在独行者与2277年被捕获并送至此地之后,鸦岩内部秋上校与伊登总统的矛盾也终于被激化,并演变成英克雷士兵与警备机器人的内战。

鸦岩基地分为三层,每一层的分区通过一个数字与字母共同表示。第三层是基地的底部,第一层是基地的最上层。鸦岩基地内部的通路相当混乱,它的许多闸门与走廊将基地的各个层次与区域连接起来,而且这些走廊、闸门和房间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因此相当容易迷路。


Level 3:

基地的第三层设有拘留室,拘留室分布在一条呈U字型的走廊上,有些拘留室还关着人,比如南森·瓦格斯(显然英克雷军并没有因为他崇拜英克雷就放他一马)。U字型走廊的中间是一个生物研究室。U字型走廊尽头的那条路则通向第二层的餐厅。

生物实验室中储存着大量被驯养的生物,甚至连死亡爪也位列其中,这些生物由查理生物调研小队捕获并送至此地。还有一部分储存容器中装着诸如超级变种人或者辐射僵尸一类的变种生物。生物试验室的底层为方形,每个角落都有一个房间,上层的四角也各有一个房间并有走廊相连。上层的四个房间中有三个储存着医疗设备,另一个则存放着电脑零部件。生物试验室的上层有门直接通向基地的第二层。

餐厅的布置非常简单——里面全是餐桌。餐厅有门通向基地的第二层。在餐厅的一侧有一个小小的厨房,里面有许多战前食品。在厨房中还有一道小小的楼梯通往食堂地板的下侧,在那里可以发现有许多在进食中不慎落入地板缝隙的餐具。



Level 2:

从生物实验室可以通向第二层科技实验室的上部区域,而走餐厅的话则会进入一个与冷冻实验室相同的小房间。这两个实验室的布局和生物试验室的布局完全一样。技术实验室中可以看到许多眼球机器人的实验型号,而冷冻实验室中则有着包括死亡爪和妖怪在内的许多生物样本。技术实验室的出口通向一个设有许多柱子的方形房间,而这个房间又通向走廊。如果从冷冻实验室出来的话则会直接进入这条走廊。

这条T字型的走廊在两端分别与冷冻实验室与技术实验室相连,走廊的地板之下设有许多激光感应的陷阱,以防止有人在从地板之下潜行。走廊的尽头堆放着许多空着的用于关押死亡爪的笼子,还有许多的储物箱。沿着走廊行走还可以看见两个空房间,其中一个房间里存放着被能量护盾保护着的武器装备。

沿着走廊往基地第三层走,在末端左转的位置是秋上校的房间,房间里同样有着被能量护盾保护着的储物箱。秋上校的书桌上放着能量武器专精的摇头宝宝,他的床尾则是ZAX——也就是伊登总统的自毁密码。

秋上校房间的对面是一道旋转楼梯,这条楼梯通向作战指挥室。指挥室正中有一副电子地图。该房间与伊登总统的控制室相连。

 

 

控制室:

控制室的大门由机器人和英克雷军士兵共同守卫,这样可以避免单一的保安系统被攻破后控制室就立刻处于不设防状态,但很显然这样的布置在某些其它方面也有着不小的功效,譬如说……内讧。控制室的大门后是一道长长的螺旋向上的楼梯,伊登总统在楼梯的末端等待着访客。为了将新型FEV病毒送入废土,它已然筹划许久,独行者看起来就是一个绝佳的执行此任务的人选,而伊登总统绝不打算给独行者拒绝的权力。

 


Level 1:

1层是鸦岩基地最靠近地面的楼层,因而防卫也最为森严,基地的走廊中布满了英克雷军的士兵,同时也有着不少的英克雷警卫机器人,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是外来的还是内部的敌人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都绝难安然穿越此地,但若是警卫机器人系统整体反水那自然就另当别论。在这一层设置有许多飞鸟直升机的升降平台,通过这些平台飞鸟直升机可以前往基地上方准备起飞(英克雷军似乎非常中意这种方式,在莫哈维发现的英克雷军地堡中,英克雷残军的那架飞鸟直升机也是通过同样的方式出入基地)。由此可以推测在第一层的下方有着规模庞大的飞鸟直升机地下机库。只不过目前为止尚未有英克雷军的成员真正对外界公布过基地的内部详情,唯一从鸦岩基地中逃离的独行者显然也没有得到充分游览此地的机会。但仍然可以想象,基地的第一层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应当远在第二层和第三层之上。

飞鸟直升机升降平台

不过,关于这个问题,废土上的人们大概在有生之年内已经永远地失去了验证的机会,因为鸦岩基地已然毁于一旦,关于这个地方的毁灭有着许多传言,有人认为是英勇的独行者启动了基地的自毁系统,另一些人则坚持认为是钢铁兄弟会控制的自由金刚立下此等大功,但不管怎么说,随着西北方向的剧烈爆炸,曾经令整个废土都不堪其扰的英克雷电台都彻底地沉寂了下来。



现实中的鸦岩基地所处位置

以下内容源自链接:

https://aboutcampdavid.blogspot.com/2011/08/raven-Rock-mountain-complex.html

https://whitehouse.gov1.info/raven-Rock/index.html

现实中存在的鸦岩基地有着ABCD四个主出入口,每个出口都用钢筋混凝土进行加固,基地内置有发电站,供水和通风设施齐全:

根据2013年美国防部基础结构报告所述,鸦岩基地共有69栋建筑物,建筑面积达640000平方英尺,占地716英亩,相比2012年时增加了3栋建筑物和25000平方英尺的面积,相比2001年时增加了10栋建筑物和188000平方英尺的面积。

鸦岩基地大体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区域:


站点R:备用联合通信中心


站点RT:站点R的通讯天线所在地

站点RT的通讯天线


站点克里德:位于备用联合通讯中心(AJCC)西侧,设有地下建筑群

据部分网站所述,站点克里德是一个微波无线电通讯塔,它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建立的总统应急通讯网络的一部分。塔楼本身由地下9层与地上2层(设置有微波通讯设备)组成。塔楼距离主建筑群不远,通过单独的隧道进入,据悉该塔楼现今已经停用。


站点C:位于马里兰州华盛顿奎劳克山顶,设置有卫星通讯设施,由第302通信营运作。

站点C的卫星通讯天线

据1991年马克斯韦尔中校发布的公开报告,鸦岩基地拥有四个出入口,基地本身深埋于山体深处,深度达650英尺(山体本身海拔为1529英尺),基地内部设置有生活区、健身中心、餐厅、理发店、小教堂、法务部和便利商店。基地的地下水库中可以储存数百万加仑的水,另有一处污水处理设施。鸦岩基地内部设置有东西两个发电站,在基地长时间与外界隔离的情况下可以确保基地的能源供应。基地内的180根电线杆上悬挂着总共有35英里长的缆线。总体而言,鸦岩基地的内部看起来就像是普通的办公楼,只不过没有一扇窗户与外界相通。据悉在紧急情况下,设置于鸦岩基地的备用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可以保证3000人在30日内的正常作业。

鸦岩基地的内部照片
鸦岩基地入口处的防爆门,重三十吨厚三英尺
鸦岩基地餐厅,设置有假窗户让它看起来不那么封闭
鸦岩基地发电站使用的发电机
建于山洞中的巨型油库
控制室
因鸦岩基地深埋山中之故,通风系统必不可少,通风系统设置有多级过滤装置,可以有效滤除空气中的核生化有害物质
此处为指挥中心,五角大楼与全世界美军军事设施的联络均途径此处,游客请勿触碰任何按钮(尤其是红色的)
建设中的通道,完工后通道总长度将达97.5英里,从地下直接和五角大楼相通


以下内容源自维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aven_Rock_Mountain_Complex


鸦岩基地(Raven Rock Mountain Complex即RRMC),又称为“站点R”,是一座美国的军用地下核掩体,它坐落于宾夕法尼亚洲蓝岭峰附近的鸦岩山。这座核掩体中驻扎着美国陆军、海军和空军的应急指挥中心,故而有着地下五角大楼的别称。鸦岩基地和位于弗吉尼亚州的气候山紧急应急中心还有位于科罗拉多州的夏延山基地一同构成了美国冷战时期政府延续计划的核心设施,在核大战发生时,政府部门将撤退到这些基地中继续履行其职能。

在当前美国国防威胁降低局是鸦岩基地的主要驻扎单位,除此之外还有第114通信营驻扎此地承担各种通信任务,整个鸦岩基地中设置有38部通讯系统,各种计算机相关服务由国防信息系统局提供。

鸦岩基地的建设规划始于1948年,目的是在华盛顿特区的周边建造一座防护设施用于重新安置国家指挥局和联合通讯部(Joint Communication Service)。在1950年递交的联邦呈文中,这个深埋在地下的通讯设施的选址位置在比尔德洛特(Beard Lot),这座高1500英尺(457.2米),长1英里(1.6公里)的山丘位于福田戴尔(Fountaindale),沿韦恩斯伯勒-埃米特斯堡公路向东向和南向伸展开来。1951年1月23日,亚当斯郡法院签署了一份“美利坚合众国1100英亩土地的征用公告”,使得美国政府正式获得了此地280英亩土地的所有权(包括位于阳光小径上的卡尔森服务站上方和南方的土地),但实际上1951年1月19日时推土机就已经开始施工,至2月3日一条通向此站点的道路已经被平整出来,截至2月24日时,基地地下部分的建设已经开工(此时尚有四十名“正常工作”的工人在地表施工)。同年5月26日,陆军将此地命名为鸦岩山,并标注其海拔高度为1527英尺(465.4米)。

至1951年10月17日时,有两人死于施工途中:一人死于比尔德洛特隧道中安置的炸药早炸,另一人则死于挖土机的误操作。截至1951年11月华府宣布削减国防预算时,此地的工程均由S.A. Healy公司承包。1952年1月16日时,政府表示在完工后基地内将有100人常驻,此外由于施工过程中对阳光小径造成了损坏,美国政府将以任何州政府所希望的方式重建这个小径。

至1952年3月29日时,有超过100名工人在里奇营地建设鸦岩基地的附加房屋,这些房屋将成为位于福田戴尔的这个地下五角大楼的补充设施投入使用。其时鸦岩基地的隧道仍未完工,因此人们要是需要从一头走到另一头依旧得翻越蒙特利和福田戴尔之间的山坡,这使得这个未完工的隧道从那些不得不绕路的人们口中得到了“杜鲁门的‘洞’”这个不太雅观的别名。

1952年4月7日时,联合电话公司优先获得了四条通讯管线的架设许可(其中之一通往坎伯兰)。在1953年12月时,政府又额外批准了三条私人管线的架设。1954年时,一个叫阿尔弗雷德·霍尔特的人对美国政府提起诉讼,试图为他在比尔德洛特拥有的140英亩土地争取每英亩2000美元的赔偿金。

1952年时陆军公布了鸦岩基地的信息,次年基地的三个地下建筑物全部完工,截至1954年4月,这个地下小五角大楼已经花费了3500万美元。

1954年防空司令部地堡于恩特空军基地修筑完毕,1955年大陆防空司令部正式开始运作。1955年8月,应国防部长办公室令鸦岩基地被选中成为备用的联合通讯中心(Alternate Joint Communication Center即AJCC),在防空警报发布或是遭遇突然袭击时该基地自动启用,至1955年底时,命令与控制(Command & Control即C2)系统的各种硬件设施安装完毕。

1956年7月,鸦岩基地中增设了一个由空军运作的附属联合作战室,而鸦岩基地本身的职责也从紧急状态下启用扩展成为只要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Joint Chiefs of Staff即JCS)认为有必要就可以在实际危机发生前启用。至1959年时,鸦岩基地又兼任了作为参谋长联席会议紧急部署中心的角色。而对空军来说,此处已经成为了美国空军的高级指挥部,具备让参谋长和其它重要官员进驻并履行指挥角色的能力。1958年,在艾森豪威尔总统表达了对核力量的命令与控制的关注之后,国家指挥局和联合指挥部之间的关系有所变化。1958年7月1日,鸦岩基地的空军防空指挥控制中心(蓝岭峰)成为北美防空指挥部的33个警戒站中编号第一的站点,但和战术空军指挥部以及旧金山的普莱西迪奥基地一样仅具备接收指令的功能。1960年10月20日,参谋长联席会议指示联合参谋部建立一个备用联合指挥部(Joint Alternate Command Element即JACE)以便让战斗人员可以暂驻此地执行任务。

1960年11月,五角大楼联合作战室正式投入使用,而备用联合指挥部则于次年7月11日在美国空军准将维拉德·W·史密斯的掌管下开始运作,指挥部有五人永久驻扎于华盛顿,1961年时里奇堡的行政区也成为驻地之一(里奇堡同样设置有国防部长办公室的紧急转移地点)。1961年12月,弗雷泽-戴维斯-麦克唐纳公司承包了小五角大楼的扩建任务。1962年时因基地内部发生火灾之故人员被疏散。同年10月初,国家军事指挥中心(National Military Command Center即NMCC)成立,起初它仅仅被当成是一个临时的设施,在附近的深层地下指挥中心(Deep Underground Command Center即DUCC)建成之后就可以弃之不用,但是深层地下指挥中心的建设——不论是50人版本的还是300人版本的——始终都没有真正地完工,因此弃之不用一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1962年10月1日,鸦岩基地处设置的联合作战室,美国空军防空指挥中心和其它设施被指定成为备用国家军事指挥中心(Alternate National Military Command Center即ANMCC),同时期巴勒斯SS-416L控制警告支持系统和半自动的地面引导拦截系统(Semi 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即SAGE,这个直译很奇怪所以直接简化了相关词条的简述)也已经投入使用,备用的拦截系统则在12月于北湾空军基地开始运作。此时备用联合通讯中心(AJCC)这个称呼仍在使用,但仅限于指代陆军下辖的综合通信系统。

1962年10月17日,国防部的第S-5100.30号指示提出了一个由五组命令与控制(C2)系统组成的全球军事指挥与控制系统的构想:国家军事指挥系统将成为主要架构,为总统、国防部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提供服务,这个系统将囊括五角大楼中的国家军事指挥中心(NMCC)、鸦岩基地中的备用国家军事指挥中心(ANMCC)、3架充作国家紧急机载指挥所(National Emergency Airborne Command Post即NEACP)24小时地面待命的飞机、2艘充作国家水面应急指挥站(National Emergency Command Post Afloat即NECPA,详见末日孤舰——北安普顿号核战指挥舰简介)的船只和将它们互相联系起来的通讯系统。

1963年,鸦岩基地的掩体结构被进一步强化至140psi,而建设中的夏延山基地的强度尚未敲定。随后美国空军就将IBM 473L命令与控制系统、AN/FYA-2集成数据传输控制系统和大型面板显示装置安放到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和备用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当中(第二台IBM 1410计算机于1966年12月15日安装完毕)。

1976年,站点R被指定成为美国陆军通讯指挥部下辖的一个通讯中心。1977年国防部特别项目办公室(后更名为保护设计中心)提出了一个国家军事指挥控制中心的改造方案,意图为地下的控制指挥中心设置超过3英里(4.8公里)的通风管路,但该计划于1979年被取消。,在911事件发生后,时任副总统切尼将鸦岩作为自己的避难所,这样就可以保证副总统和总统能够分别避难。2007年5月25日,美国国防部宣布任何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进入或是滞留于此地、对鸦岩基地进行任何拍摄、素描、绘图、测绘等行为均属非法。



尽管功能强大,设施齐全,鸦岩基地却依旧不是英克雷军曾经拥有过的最为理想的据点。曾几何时,英克雷军的主力部队驻扎在一个远离西海岸的钻井平台之上。凭借着大洋的阻隔,那里几乎天然地成为了废土人可望而决不可及的世外桃源。无数自诩美利坚文明最后继承者的人在这个平台上繁衍生息,把自己祖先的傲慢和偏激代代相传,终有一日,这种愚蠢将酿造出巨大的苦果,但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辐射3】祸起萧墙——英克雷鸦岩基地及其原型简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