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杏林菌的孢子 || 它长眠于这个冬天

2023-09-03 04:26 作者:惠州一中杏林菌  | 我要投稿

以生命为代价的课程,

当用以拯救更多的生命。

它们从未离去。

向每一只为了生命的研究而牺牲的实验动物致敬。

(本篇改编于细胞生物学实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有一定的艺术加工处理。这篇散文会涉及部分会引起不适的内容,请谨慎阅读此散文。

       我记得它死在我手里的那天,广州连续几次入冬失败,但也迎来了属于她的冬天。没有落尽叶子的突兀树枝,更没有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只有无孔不入的烈烈寒风和时不时从层云落下的雨滴。但也还是冷,灌进大衣的冷,透彻心扉的冷——就像那天,我接触到亲手被我解剖的小鼠时那样的冷。比灰色云层下的冬天还要冷。

       将手上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放置于桌上后,我们把其中一只小鼠从纸箱拎出来,放进一个红色杯子里。与想象中相比,这只小白鼠有些调皮,把它悬在半空的时候,它尾巴迅速摆动着,会扭过脖子企图咬我一口。四只小短腿在半空中不停地寻找着,似乎想在无边无际的海洋里找到一截枯木。等到它被放置好时,蓝色的小耳朵一动一动,不安地等待着什么。

       向它的腹腔注射了各种试剂后,它开始有些躁动不安。书上说,操作不算复杂。按照规范操作要求,之后我应该做的,是要戴好橡胶手套,左手用镊子夹住小鼠的颈部,右手抓住小鼠尾巴,只需要右手用力往后上方一拉,颈椎脱位,脊髓断裂,它很快就会安静下来。前面几步我还和规范操作一致。

       可是,在往后上方拉的那一刻,我还是犹豫了。

       它全身颤抖着,底下瞬间布满了一滩液体。它想将头缩进那毛茸茸的身体里,可却又被我的手指卡住,于是只能僵死在那里,动弹不得。

       它在等待着那一刻。

       只要轻轻一拉,就结束了。

       “对不起,让你受委屈了。”我心里默念道。随着右手用力往后上方一拉,指尖传来无比清晰又无比细碎的“咯噔咯噔”的触感,那是脊椎脱位脊髓断裂产生的震动。小鼠轻趴趴地躺在实验台上,一动不动,做着一个永恒的梦,而且再也没有人能打扰它了。


这座雕塑2013年建成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细胞学和遗传学研究所,编织DNA链的小白鼠,象征着致敬所有在生物学研究、药物开发中牺牲的实验鼠。


       刚才还是活蹦乱跳的小鼠,瞬间变成了一块毫无知觉的肉体,似乎有什么东西被抽离出来了。我抚摸着逐渐冰凉的小鼠,透过这块肉体,想象着它在刚出生时被鼠妈妈叼着喂养长大的样子,在三到四周时一跃一尺高的活泼可爱,在四处跑动时幻想着外边世界模样的好奇心,以及,在被我处死前,小鼠是否得知这是它生命的结束。我希望能尽可能缩短它的痛苦,可是最终,我的踌躇和犹豫大概吓坏了它。

       剖开腹腔,观察各种器官,然后抽取腹水,操作比刚刚更加血腥,可我却反而比刚刚好受一些。我很清楚,伴随着最后一次的呼吸与心跳,它再也不用感觉到疼痛了。很快,我们得到了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还是安安静静躺在实验台上。我想再去看看那只小鼠,可当我指尖碰上小鼠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像白矮星散发完所有热量时那样冷,比清晨时窗外日渐嚣张的朔风,实验台上闪着寒光的解剖刀都要冷,冷得彻骨。想去温暖它,却发现只是枉然。

       我们为了获得有关医学等方面的新知识或解决具体问题,而使用动物进行科学研究。就像小鼠所做的那样。一条鲜活生命,曾是那样耀眼,可它就在我手上,逐渐从一团火焰,变得冰冷。我不希望它就这么离去,可是它们是在用献出生命的方式给我上课,教会我书上那些晦涩的知识。在一次又一次的目送它们离开里,也许我将学会接纳生老病死、万物永恒的归宿,却绝不会视此为理所当然,以生命为代价的课程,当用以拯救更多的生命。

       毕竟我们做动物实验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动物本身生命现象的研究,进而推用到人类,探索人类的生命奥秘,控制人类的疾病和衰老,延长人类的寿命。它们是不会白白牺牲的。

      我在为自己洗脱罪名吗?或许是吧,又或许不是。可那被抽离出来了的重要事物,却早已被时间之流无情地冲刷掉了。

      愿你永远安康。


杏林菌的孢子 || 它长眠于这个冬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