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和《银河补习班》:从未有一堂课,教我们如何长大
《少年的你》:从未有一堂课,教我们如何长大
作者:魏宇梦
最近又回顾了《少年的你》这部影片,《少年的你》作为校园暴力代表作,它的风格注定是压抑的。
《少年的你》,讲述了高考前夕被一场校园意外改变命运的两个少年,如何守护彼此成为想成为的成年人的故事。导演用犀利现实的题材配合纪录片般写实的风格,讲述了一个被动救赎、主动靠近最后又拨云见日的青春故事。
从色彩角度看,《少年的你》色彩风格总体上是暗沉的,但是也有对比强烈的地方。在前期陈念被欺凌的时候,整个电影的色彩似乎都沉入了黑暗之中,陈念独自穿行的潮湿暗巷;在黑夜里,陈念被疯狂逃脱追打时……但是当两个人惺惺相惜互相温暖的时候,阳光似乎悄然出现,整个电影的色彩伴着两位主演嘴角的笑容,都变得明亮而温暖起来。
电影中,作为主要的施暴者魏莱,却有着美好的名字“未来”,但她施暴的行为却让女主没有了本该明亮的未来,这是一种讽刺,也是一种暗示。陈念的未来如阳光一般绚烂,但因为魏莱,她变得黑暗,她学着小北以暴制暴的方式,最终将自己送进了监狱,虽然最后她与小北都被放出来,但这段被毁掉的青春又何尝不黑暗,不疼痛。
从表达方式看,陈年的哭与小北的笑,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陈念的泪有复杂的成分,有不同的表达方式,陈念的隐忍,悲愤,感动都是她经历过的最真实的感受,而小北的笑让陈念本该黑暗的生活添了一丝温暖,让她有了安全感。反过来说,在小北眼里,陈念又何尝不是他的阳光呢,最后的隔着监狱的玻璃相视一笑的时候,表现出他们的坚毅与执着。
学校,“是我们曾经的乐园”。 在大人的眼中,学生的世界是纯洁无暇的,而学校这个“乐园”也能够真正保护我们。但是又有谁真的知道“从来没有一节课,教过我们如何成为大人”。所以,我只希望当受到欺凌的时候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相信“成长的痛,阻挡不了未来的光明。”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银河补习班》:名校不是目的,只是过程
作者:闫铭
这部电影的整体风格很温馨、很有教育意义。
整部片看下来不会有视觉疲劳,每一个故事情节都很吸引人,影片中大部分也讲述了我们会与父母发生的事,很真实。电影主要讲了在回忆中孩子与父亲共同学习一起克服困难的一系列感人事迹。也指出了八九十年代社会教育方法存在少许错误,整部影片围绕父爱展现出来,让人温暖、感动、深思......
故事开始航天员在发布会上看着空空的座位,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的故事,父母离婚。父亲是设计师,设计的大桥突然崩塌,父亲入狱,自己在父亲入狱期间很堕落。成绩也是倒数。当父亲出狱时,和父亲回到了当初的小房子,父子俩互相鼓励支持,孩子在父爱的温暖下美好的成长,实现了自己当航天员的梦想。
影片中主题思想是教育,父亲的台词没有华丽的语言,多数是朴实的。电影中有三句台词值得让所有的父亲与孩子来看“真正的人生难题,不会像考卷那样,会自动跳出ABCD四个选项,有且只有一种标准答案。而是会有EFGHIJK的岔路,甚至能开出XYZ的脑洞”、“如果你身处黑暗,还想要照亮别人,那你算是长大了”、“他的重要时刻应该是均匀的分散在他人生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而不是现在”。
父亲一直鼓励孩子去多思考,要每一天活得都有价值,对自己来说每一天都应该是有意义的,甚至于每一分、每一秒。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最适合自己的事。父亲没有打骂孩子,而是让孩子看他怎么做。
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多样的,利用倒叙、插叙、补叙用回忆来描写,每个小故事情节都是有串联的,有铺垫、有伏笔。影片中前后也是互相对应的。完整的展现了这部电影的主题思想,电影情节的展开始终带着对这个命题的思考,孩子生活的变故,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人,都或明或暗抖动着关于人生奋斗终极目标的标签。每一次笑容、每一句台词、每一个情节,都让观众深思感动。
《银河补习班》,一部关于亲子教育的温暖电影,仅以此片献给父亲、献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