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来一段不标准的‘过度解读’

2020-04-11 15:16 作者:本本陣九郎  | 我要投稿

凑巧看到了这个视频。

BV1p7411D7gJ?t=85


来了兴致,今天就聊聊‘过度解读’。

我先来一段,大家感受一下。

现在的某些网站之中,不知不觉设立着奴划创作者的制度。为了些许渺茫的不实际的虚荣奖励像讨吃一样从观众那里恳求没有价值的数据货币。这是现在的最终结果。

他是怎么演变来的呢。首先,‘消费者’的给予方——施舍者自身不会有任何损失。获取他人所需的东西时不需要有任何付出。问题的发生点不包含对双方的任何伤害,所以这种规则被默许。执行久了,再加上一些激化生产者们竞争意识的‘比赛’。最终便走到了现在的样子,变成了鼓励创作者迎合大众的规则。创作者们甚至不会意识到自己被定位在了乞求的地位。规则的设立者们不经思考就制定了规则,潜移默化的改写着大众的观念。现在的人们尚且身在局中不知局,但是未来呢?

没有任何付出没有任何劳动的人每天都在反复体验着‘他们在向我祈求’→‘我在向别人进行施舍’→‘评论家是高于创作者的’这一扭曲的互动历程。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有了问题,生活在框框中的人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核心创作者基于自己的思考方式产出内容……这样解释起来有些复杂,不如举个例子。

像是擦鞋工在比赛,比谁的顾客更多。一些鞋匠找来了最好的鞋油准备进行服务,又或者是单纯想靠自己的手艺赢下这门比赛。但一切却也敌不过看透了消费者们低级追求的鞋匠们,他们用一条舌头就可以舔出自己想要的一切。当这种舌技换来了利益,低贱的姿态不仅正当化,也更加的愉悦化。像极了撩开裙摆露出大腿的舞女,被塞了一些小费,摆出了洋洋得意的表情。

就结果而言,舌头灵巧的鞋匠赢了。于是这场比赛的结果是,舌头灵巧的鞋匠赢了。

奖励却永远被迎合大众的‘创作者’们笑纳,在创作食物链的低端,创作圈的贫民窟里,绞尽脑汁的人产出的东西是那么生涩乏味,不能带来快感的东西,无人问津,最终悄无声息的消失在沙雕段子与网络的流量的洪流之中。

正像极了那句老话,世风不古,戏子当道。这种扭曲的环境,试问在不久的将来谁会愿意做一个饿死街头还会被当成沙雕消遣的落泪英雄呢?

大多要去卑微学会那句‘求求各位给我一个三连,这对我真的很重要’了吧。

以上,就是一段标准的‘过度解读’了。

那么,再回到过渡解读这件事本身。

大多数人在面对别人直接给出的结论和思考答案时,是会摆出‘すごい’这种口气的。一是因为第一次见,新鲜。二这也等同说明了大部分人还不至于每天闲着去思考乱七八糟的东西,毕竟可以吃饱喝足了,是没什么必要给大脑制造没必要的风暴和问题。

但是这时出现了‘过度解读’的人。解读这种东西往往就意味着是要带着自我的思考去判断,去看待外界的结果结论,也就必然等同于是在“夹杂着私货”。可这就有问题了,有了自己的见解在里面,大家说他“有私货”,没有私货的点评出来了,大家又说他“营销号”。不得不说人被取悦的多了,口味也变得刁钻起来。


“私货”多的解读者大多难以被接受,因为不是每个人都会在吃牛排的时候思考‘肌肉和骨头的结构’,进而了解到动物胫骨肉体结构,再深造变成一流手术医师或是领悟到分筋错骨手。如果这个例子有点苍白,那牛顿呢?又有谁成功的质疑过苹果掉在地上和引力这件事呢。大概有人质疑过吧,不过面对众多的支持者们,这些提出质疑的人,已然死在了不认同的攻击之下。

同样 没有人能拒绝兽耳 因为我们都是自然之子——德鲁伊的后代

*你们这样下去,精神的贫瘠会导致毁灭的。

*哈哈哈,这个傻查在说啥呢。

*真当自己是哲学家了,还像模像样的,吓唬谁呢。

用‘层次太过不同了’来解释这种事情又带上了蔑视和拔高自我地位的嫌疑,但实际上解读者们提出质疑和不同声音的基础,不也就是普通人所没有去思考,去经历过的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东西么。

面对这种层次的不同,见解的不同,或是表达出不懈,或是表达出不认可。‘过度’解读者们就这样被娱乐至上追求快感的人群孤立了。

有谁不想被快感支配呢

神明很无聊,他想跟自己的分身做一个游戏。

创造了人类的神将思考的权利和能力分给每一个人类,希望人类通过这条橄榄枝顺藤摸瓜的找到自己。然后告诉人类,这其实是个游戏,你赢了。

却没想到,人类也觉得无聊,便玩起了泥巴,成了像他一样的创作者。


惯例,图文无关。


来一段不标准的‘过度解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