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乱走】IMWebConf2018之行(上篇)

正常操作,正常分析,大家好我是D1N910(๑´ㅂ`๑)。
看到下面这条动态的朋友们都知道我参加了IMWebConf2018,也是国内前端的一个比较好的大会\‵(●●)‵\。

那么什么是“IMWebConf2018”呢 (◐ˍ◑)?在大家给我点赞夸赞666之前。事先说明,这是只要【交钱】就能参加的前端大会,而不是需要有一定的资质、资历、能力等的人才能够参加,没有分界线(* ̄(エ) ̄)。你甚至不一定是前端开发人员就能够参加。当然,也肯定是和前端有关人员才会花钱参加的吧ㄟ(▔,▔)ㄏ。
那么什么是IMWebConf2018呢o(* ̄3 ̄)o?
(为了在简述方面没有私人偏差,以下都全盘复制粘贴原来让我种草的推文内容(~o ̄3 ̄)~)
简述大会内容
来自:情封
关于IMWebConf
IMWebConf 是由腾讯前端 IMWeb 团队发起的国内顶级前端技术领域开发者大会。
大会从2011年举办至今,已经成功举办六届,累计探讨的议题超过上百个,线上线下参会者数千人,累计影响前端爱好者超过数十万人。第七届 IMWebConf 就在这个秋季即将来袭,我们匠心打造,从挑选讲师,到Topic审核,到会场设计,无一不追求高标准高品质,力求让每位参加者都能享受到优越的待遇,有机会与国内外知名前端大神交流,直接接触前端一线技术,干货满满,诚意满满,让你值会票价。
大会内容
第七届 IMWebConf 开发者大会将于 2018 年 10 月 14 日在深圳科兴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持续1天。
本次大会我们邀请了Google、W3C 组织、Adobe、腾讯、阿里、百度、美团、京东等国内外知名科技公司前端专家前来分享,精心设计了以下五大主题会场:
标准前沿会场
顶级的互联网企业技术专家、行业大咖为您权威解读前端前沿技术趋势与应用实践。从W3C 标准,到浏览器移动设备厂商的实现落地等,应有尽有,精彩纷呈。
Native 跨端融合专场
来自阿里 Weex、腾讯 Hippy、京东 Taro 框架的核心开发者将精准地展现集优雅范式与差异化平台于一身的框架设计思想。从 Web 前端到 App 终端,从 React Native 的 Learn Once Write Anywhere 到 Weex 的 Write Once Run Everywhere,为您带来全新的核心理念、设计思路专场剖析。
Node 服务与性能专场
Node.js 已广泛地运用于 BFF(Backend for Frontend)架构体系,受益于前后端同构技术与 MVVM 框架 SSR 特性,产品的开发效率与加载体验都获得了不俗的提升,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Node.js 服务基础设施如何搭建?面对性能和故障压力如何快速定位与解决?这类问题在 Node 服务与性能专场您将会找到答案。
小程序快应用专场
如果问今年最流行的前端技术是什么?微信小程序一定是选项之一。与此同时,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快更好的移动应用体验,国内手机厂商联合发布了「快应用」技术标准。小程序、快应用、PWA等技术在实践中各自的优势是什么?常见问题在哪里?小程序与快应用专场,大咖将为您指路。
可视化与动画专场
让数据更好地表达出它背后的业务含义,离不开一款优秀的数据可视化引擎。引擎的通用配置能力、大数据场景下的极限渲染性能、SVG/Canvas/WebGL 的渲染差异与补间动画设计都需要历经考量,在一步步的迭代中进行完善,臻至完美。在这里,可视化与动画专场为您呈现国内外顶尖团队的风采。
----- _(:з」∠)_ _(:з」∠)__(:з」∠)__(:з」∠)_----
好的,以上就是官方的主要内容啦ヾ(・ε・`*)。
我按照我的理解翻译一下ヽ(・ω・´メ)。
IMWebConf 是 国内顶级前端技术领域开发者大会(;´▽`)y-~~。
由腾讯前端团队举办(・ェ・。)。
邀请人员所在公司有:Google、W3C 组织、Adobe、腾讯、阿里、百度、美团、京东
(蛋糕注:这些都是全世界顶级互联网公司的前端人员,不管对外经营如何,凡是你耳朵里面知道的公司,能够让普通人知道的公司,他们的技术人员一定是在顶级区域的。比如B站的技术人员也已经是在顶级区域了)
主要内容:
上午:解读前端前沿技术趋势与应用实践ヾ(・ε・`*)。(可以理解为解释合同和应用合同。甲方签订了合同,约定互联网项目应该怎么来做,大佬们解释这个合同,并且在生活中应用这个合同)
下午:四个分会场ヾ(・ε・`*)。
Native 跨端融合专场——前端做app端应用,一套代码可以在H5(一般指移动端网页)、安卓、IOS上应用起来的,而不用专门写好几套代码,这么实现的ヾ(・ε・`*)?
Node 服务与性能专场——前端用Node.js做服务器端功能,在大公司那边,是怎么应用的ヾ(・ε・`*)?
小程序应用专场——比起Native自己做原生自己***,靠近大厂商的小程序是这里两年的一个大热门,这里面,大公司作为大厂商,是怎么做的,作为非大厂商的大公司的解决方案是什么ヾ(・ε・`*)?
可视化与动画专场:时下讲大数据、数据分析,那么大量的数据,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数据怎么渲染在屏幕上?前端动画一直是大家头疼的地方,这里有一些解决方案分享一下(・ェ・。)。
看到了上面的描述内容,我跃跃欲试,于是我马上就去购买了。但是 (`Д´*)9

699ヽ(`Д´)ノ?打扰了打扰了ヘ(;´Д`ヘ)
当时是这么想的,过了几天以后上腾讯课堂一看,嗯?减了一半(*゚Д゚*) ?现价:349 щ(゚Д゚щ)
忍不住了,买买买─=≡Σ(((つ•̀ω•́)つ

大会时间是星期天,不是工作时间。带上我的小书包(・ェ・。),剃干净胡子 (●´З`●),就哒哒哒过去啦☆´∀`☆

坐的地铁,没想到星期天还是这么挤人ㄟ(▔,▔)ㄏ,辗转曲折骑着破破烂烂的共享单车,好不容易到了大会所在的地方,上楼梯(・ェ・。)


呀,和IMWEB SAY HI (づ ̄3 ̄)づ╭❤~

大会在三楼,一上来就看到大大的牌子~


“前有沿,端无界”,是这次大会的主题。我自己是想着,前端有前部的边沿,就是指前端阵地最前面的边沿,也是前端技术的第一线。端无界就是前端不只是单纯的浏览器端,安卓、IOS、XR等都可以应用\‵(●●)‵\
进来以后,先拿了发票——虽然目前没有报销,但是拿了就对了。

自皮拍~

主要是因为点赞后累计了数目可以拿到奖品,25个是本子,35个是QQ公仔,65个是QQ哈士奇,我攒到了111个,拿到了QQ哈士奇~

按了以后会发出声音~一共三种~

在腾讯课堂上购买以后,用QQ账号买的门票,QQ扫码后确认了订单,然后拿到了参会证~

主会场很大~


上午的时候全部人集中在主会场,主要是听三场分享。


每张椅子上都放有一个印制有 IMWEB CONF的帆布袋

里面的内容如下:一瓶水,一个麦香杯,一册参会指南,一个记事本,一支笔,一个徽章,其他的事赞助金主的广告宣传册。(包子和香蕉是我的早餐桌子上的,大家请忽视)

主会场的基本配置是 讲师、背板大屏幕(显示PPT,焦点视频、右下角分享)~

现场的人人多,头发也很多,大家都很瘦很帅,很漂亮,妹子超级多!!!而且很多都是成双成对来的。
(为什么就我是单身肥宅啊/(ㄒoㄒ)/~~
多的就不说了,现在这里是来自D1n910的理解和心得体会。
上午场是主会场
开始是开幕致辞,由腾讯的大佬分享自己认为的前端之路三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人生的初始阶段迷茫困惑,选择多,不知道前方在哪里,不知道为什么而奋斗。就和我们刚进前端一样,前端有这么多东西,我们该学什么,该做什么,刚开始是迷茫的。这位大佬从05年的时候刚开始学习,ajax当时在发展,他陆陆续续做了自己的网站、博客,开始去玩flash等当时比较流行的前端使用的东西。他说他当时玩了一圈以后,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因为他当时连一个最基本的页面都写不了。他认为现在这种前端发展比较快的情况还是如此,就像前段时间他去高校里招聘,很多学生的简历上都会写做过很多个人的前端项目,但是最后他让这学生去用js写前端“hello world”,连getElementById(就是获得页面上id为xxx的元素,啊啊啊w(゚Д゚)w我会啊,可惜腾讯不会来我们学校校招的),所以他认为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因为是连基本的都不会。所以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基础,最重要的是对html、css、js的一个很熟练的把控,然后对浏览器的了解,对一些前端技术栈的了解,比如请求,比如问题的定位,就是对基础的了解。对基础了解,才能够在前端的通道上立足。这是他认为的第一个境界。(我还在这个境界中)
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他认为可以反过来说“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他认为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伊人”,即你个人喜欢的东西是什么,你敢兴趣的对象是什么,只有有这个意愿,才能够“为伊消得人憔悴”,怎么去找到你的“伊人”,怎么去找到你的目标,就是第二个地方,就是你怎么找到让你沉下心来去做的事情,这个在他看来是都很重要的。有了这个事情之后,怎么样才能对这个事情专注。大佬回想起09年的时候他加入QQ空间,回忆当时用户增长后,考虑的性能优化问题,因为当时是个急迫的问题,业界可参考的方案不多,自己感兴趣,就去钻研优化。当时有做预加载,比如QQ农场的flash预加载。用了一个手段是,每天早上用户登录QQ的时候,会有QQ新闻(好熟悉),那么那个时候就会加载QQ农场这类的资源,会把新的资源更新好。这样到了晚上用农场的时候,资源已经加载好了。第二个境界就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然后去追求。

第三个境界这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三个境界是得到了第二个境界获取的项目的历练,通过千百次的历练后(雾草,千百次的项目吗w(゚Д゚)w),在量变引起质变的时候,引起技术上、思维上的顿悟(看来我还没有量变足够👀)会发现很多东西其实是类似的。然后举了一些例子,比如去年年底出来的flutter(谷歌新出的能够开发在安卓和IOS上运行的软件的“语言”框架),其实和小程序的概念非常相似。很多事情,通过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在第二阶段之后,会发现很多事情是很想通的,这个时候就真的能够在前端之路上找到自己的东西。

最后他总结了上面前端三境界,打基础,有方向后持续一万个小时去努力*注意一万个小时相当于完整的416.6666667天,如果一天学12小时,相当于2.28年(还短的),在多个专注的点后,会带来前端上的(忘记了,进化?)
主要是对刚入行的前端说哒ヾ(・ε・`*) (我我我
这个致辞后, W3C Webapps 组联合主席Chaals分享了《Making web products for a global market》(*为全球市场制作网络产品)。

开头的时候说了“你好”,我心里想着太好了太好了,因为我想着,这是歪果仁,我外语水平不过关,难以听讲,幸好是讲中文的。没想到他下一句就讲了可能是我全场唯一听得懂得英文“Sorry,I don speak Chinese”(*抱歉,我不说中文)接下来虽然大屏幕右下角有中文翻译,但是我很难看到,所以他主要讲的内容我都不知道是什么,有点遗憾。如果大会由相关的听译设备、或者一些中文稿件就好了。当然这是我的问题。

Chaals是W3C Webapps 组联合主席,今w3c也有了中文社区http://www.chinaw3c.org/网站,演讲后的提问主要有下面的:(一个小姐姐进行翻译~)

W3c的中文组是什么的,为什么为中国特别实现了兴趣组?
答(整理):它(w3c中文组)本身是作为输入输出的中介,就是大家都知道大家的(整个中国)的web开发社区是非常活跃的,有很多我们本地使用广泛的接口和针对中国特殊的use case(使用案例),或者是有一些技术在中国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但在整个世界上来说,对这些技术了解得比较浅。所以今年w3c就特意为中国成立了这样的社区组,就是有一些大家不是能够用英文那么流利去进行讨论的时候,大家可以先用本地的语言进行充分地讨论,或者对w3c有一些已有的规范,大家觉得没有考虑到中国的用例或者环境,可以通过这个兴趣组的主席或者几个大公司组成的一些工程师或者大家有兴趣的可以随时参与这个兴趣组。总得来说就是大家先讨论好问题和需求,然后核心成员进行转达、推广、追踪。

hey chaals 我等下准备介绍quick,我想问问w3c是怎么看quick的
答(整理):w3c很高心看到quick,但就是大家都知道网络的基层模型,然后w3c主要工作是在应用层,因为我们做的是web,w3c和IETF有很好的关系,然后如果这个模型是基础的模型,如果是应用层的,w3c就会参与。quick是应用层的,所以它大部分的工作是发生子啊IETF,但有很多接口,比如像web rtc,web socket这两个都会涉及。比如web socket,w3c主要是定义浏览器怎么样去使用web socket,然后IETF主要是对协议层的标准化。
时间有限就end啦~
还有一件事情是想要强调的,翻译的小姐姐是w3c 中文组的其中之一,有什么事情可以问她~
每一场以后都会有对讲师的小程序问卷打分。
第二场是由 英特尔开源中心高级工程师,w3c 工作组成员闫绍博来讲《XR on Web》

上来以后,他先感谢了大家还有刚刚chaals对于标准的介绍。他认为对前端标准的了解,就可以对于前端一些新兴领域进行了解。为什么呢?第一,如果w3c对于一个领域提出了标准,说明这个领域很热,有很多的需求;第二,w3c组做的是什么事情呢?chaals跟大家说了,它要考虑许多跨平台的特性,就是意味着在制定标准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这个领域的“共性”,API的设计也是有很多复杂的考虑,那如果我们可以参与这种考虑和考量,相信会对这个领域的了解非常深刻;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w3c工作组的内容是在github上,我们可以很轻松地访问到这些文档,通过issue看到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争论。然后我们甚至还可以直接通过github参与这些讨论。有些还会介绍一些api整个的设计师什么样的一个思路。他也和chaals一样,希望国内的开发者能够更多地参与到标准的制定和讨论中。希望各位开发者能够把自己的技术和声音带到更广阔的舞台上。

闫绍博回到了他分享的话题,XR on Web。他说如果是2016年来分享的话,大家的反响会更加热烈一些,但是到今天的的时候,大家肯定是对XR有疑问,就是XR凉了没。对于他个人而言,他觉得没有,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做这行的。他对XR的理解是一个单纯的技术,它是一种人们对更多信息量的获取,更便捷地获取信息,以及与信息进行更好地交互的一种系统性的工程。他觉得人类对这种的诉求是在不断提高,也是不断地想要有更简洁的交互方式的。因此XR才会默默地去发展。这次他想通过这个舞台,从一个新的角度,从鼓励大家参与的角度,从一个制定者的角度去看Web XR 和 Web XR API。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去看构建一个Web XR APP所需要的真个架构和技术有哪些。从而让大家有一个认识就是为什么XR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如果您想看到这方面的详细的内容,请到腾讯课堂看看有没有放出。

我个人听了以后的理解描述:XR 就是我们知道的AR、VR的集合。AR、VR有很多共性,同时也有不可忽视的特性。两者最大的区别是用户是否可以感知到真实的环境。标准的相关标准制定还在制作中,还没有放出。确实有些大厂商已经在制作的应用,比如我们知道的苹果等。

后面准备演示真实的demo的时候出问题了,Chrome浏览器崩溃了,有点小尴尬。
提问环节——w(゚Д゚)w我我我我,没认真听!
休息了五分钟以后,开始了第三场。
第三场是由 腾讯TEG基础架构工程师罗成分享《make web QUIC》。为什么用这个标题呢?一方面是因为要讲的是QUIC,还有一方面是有quickly,的意思,让web更快。他先介绍了自己的职业历程,展示了自己的资历。以及介绍了下自己目前的工作。涉及到了性能的优化。现在他讲的事QUIC在他们内部的一些经验。今天分享的内容主要是有四个部分,一、QUIC的背景,二、介绍下QUIC协议的主要优势 三、QUIC在实践方面的事情,实践的架构 四、QUIC在腾讯内部的应用和收益。
展示了个数据图,是web页面的构成,来源于近几年综合统计出来的数据。页面的大小,从2012年以来,从200k增加到了1.6mb。请求数量从29个增加到了76个。TCP连接数是20个,连接数没有增加。HTTPS的请求,增加到了77%。但是国内的HTTPS没有这么乐观。等到了后面,因为注意安全性,HTTPS的要求就会越来越多,IOS、小程序不是HTTPS都不能上。所以HTTPS到了后面是标配。这是告诉大家两个事情,一个是页面的大小越来越大, 用户对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web的体积是越来越大的。第二个是要求响应的速度是越来越快的。HTTP2的请求越来越多,HTTP2已经是一种的大家都知道的标准,主要是因为它支持多路复用。可以将多个请求一次发出来。还有其他的优势就是头部压缩,会优先处理JS请求等。刚刚有一个问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因为HTTP2是基于TCP。有一个问题,就是连接成本非常的高。要建立TCP的连接,完成两个握手阶段。一定概率的情况下,还需要校验证书的在线状态和本地的进行校验。校验的时候又要有是三个TCP连接。所以TCP连接一直维持在20个左右的原因。连接成本高。

第二个问题是,队首阻塞。HTTPS保密性很强。如果有1、2、3个包,有一个丢失了怎么办?就需要重传。就算后面第二个、第三个到了应用层,也不会被读取。它阻塞到了那里。这就是队首阻塞。为什么说HTTP2会加剧队首阻塞呢?因为以前HTTP1的时候只是一次发送一个请求,阻塞也是阻塞一个。而HTTP2可能同时发送50个或者100个。发送100个的话,丢了一个包,可能影响的范围就很大。而且发送的包越多的话,丢包的概率就越大。所以HTTP2加剧了队首阻塞。
不仅如此,TCP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TCP是基于操作系统,是基于内核的。对于TCP协议层的优化,对于一些安全性的优化,我们都要内核的支持。我们需要内核的升级,操作系统的升级,比如说路由器的升级。升级的代价非常高,所以更新就非常慢。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等等。
那么如何解决HTTP2和TCP协议的问题呢?如果是想从TCP协议来修改这个问题,优化这个协议来提升性能,那这个基本是不可能的。成本太高,有些时候支持不了。既然不能从TCP协议上来改善,那么久换了TCP,就不用TCP。就是用QUIC。QUIC是Quick UDP Internet Connection的简称,是GOOGLE在2013正式发布的一个web传输协议。简单来说,就是用UDP实现的HTTP2连接协议,是可靠的,具有TLS的安全性,多路复用,头部压缩,全部都有。这个就是QUIC的简单的介绍。
QUIC就是快。传输用的UDP,没有连接的概念,直接发送就可以了。TLS 方面,它的握手实现了0 RPC(好像是这个。。。)。它全部基于用户空间的。直接在应用层可以对协议进行任何修改。只要客户端和服务端进行修改,不用对硬件等进行操作。有可插拔,可以对不同的用户不同的场景应用不同的配置.......(详细的大家可以google一下。)

和第二场一样,详细的内容请大家自己去腾讯课堂上听。
以下的内容,是一个小白在听了以后能够记住自己消化理解的东西。
因为是谷歌的东西,所以谷歌自己本身已经在用QUIC协议来做自己的应用,比如谷歌搜索等,在已经优化到了极致的情况下,应用了QUIC,依旧提升了8%的性能,而腾讯自己在线下对QQ空间、腾讯视频上的应用QUIC,提升的性能是15%。
QUIC在开源社区上有几个应用的框架,但是因为QUIC本身体积庞大,更新迭代速度快,所以开源社区上的轮子们现在基本上都不更新了。有的甚至停滞在16年。腾讯只能够自己做一套自己在用的QUIC,也为几个重要的客户提供了QUIC的解决方案,是国内首家。也欢迎大家提供工单申请使用。
后面的提问都是围绕着UDP相关的问题,以及有关丢包重传标记的问题。因为我的水平有限,所以难以复述。
对了,腾讯做的这个QUIC的解决方案目前没有开源的计划2333
但也十分感谢这次的分享!
第三场会议分享结束后,是圆桌会议。三位讲师,还有同时可以作为翻译的讲师小姐姐,她同w3c交互领域技术专家。和大家进行讨论。

这是难得的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因为我技术差,无知,所以当时都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第一个问题是问chaals的,不过有点搞笑的是,他是用比较蹩脚的英文提问的,但是我非常佩服啊啊啊w(゚Д゚)w。因为他的太紧张了,第一个提问嘛,所以后面又用中文复述了一遍。现场很欢乐,哈哈哈。
问:chassls对网络安全的看法,对支付如何更加安全怎么看。
答(小姐姐翻译,我整理):其实W3C是有专门针对安全问题的工作组。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专门针对地理位置的api的获取,比如协议层的信息传输,防止钓鱼、信息劫持的考虑,考虑层面是用户交互,就是尤其是你的用户里面包括无障碍人士,无障碍考量人士,就是包括盲人,很容易造成误操作的情况下, 如何让误操作不会引起安全问题,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然后具体chassls提到的现在新一代的web payment是怎么操作的,这个同学非常欢迎下午可以跟我(这个小姐姐)交流一下。现在的四大浏览器内核(Trident、Gecko、WebKit和Presto)都是用新一代的web payment api,通过浏览器的信息封装去隔离各个???的信息传输,保证是https来进行交互的。(鼓掌👏)

问:我想问一下我们这边的这个美女啊,就是我们那个,就是那个w3c有很多国家参与,那我们中国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参与到这个w3c里面的这个标准的制定,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就是JavaScript是由ECMA委员会来制定,想到知道和W3C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么问的。。。)
答(chassls答,小姐姐翻译,我整理):就是和刚刚那个ITF的问题有点类似,就是如果你的问题是纯粹的JavaScript的问题,就是JavaScript语言的定义的话,那就去那个什么(谷歌一下?)如果JavaScript 形成的的 api,就是表现形式是接口的话,就是w3c的工作范围。然后在中国公司,中国开发者。参与方面其实是w3c标准的制定流程的技术讨论都是公开免费的,以前我们就是通过订阅一个邮件列表,每一个技术讨论,我们都会通过一个邮件,每一个公司、每一个开发者的参与记录、言论都是有公开记录的,然后现在大家如果想对这些已有的api接口、新的接口讨论了解,都可以去github的w3c这个组织下面,找到对应api查看,如果有问题的话,可以看一下历史的issue,如果没有的话,可以提一个issue(类似提问~)如果你想用一些新的接口,可以去MDN看一下,现在四大浏览器都把自己的文档托管到MDN上面。
问:额,我问一个不是那么技术的问题啊,就有点感兴趣啊,就是w3c维持这么久,这个钱是哪来的?(全场大笑。其实我之前有了解过,所以我知道怎么回事~其实w3c可以看作是全球几个大公司为了合作互通有无搞起来的组织,这样不会因为打架而产生内耗)
小姐姐答:就是其实,刚刚chassls提到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上面所有的技术都是开放免费的,这个是怎么实现的?这个实现的是,当你提一个新的议案到w3c的时候,你都要放弃这个议案的所以技术专利,然后w3c有自己的制度,把这个技术方案提供给全部的公司和全部的使用者,所以这个专利的梯度和专利的授权是用会员制来实现的。所以w3c 的主要收入是来自会员费支撑的。其实w3c是一个高效的、小的组织,全球只有八十个人。中国这边大概有五个全职员工。然后大家平时看到的规范,有一个误解是说这个技术是w3c制定的,制作的。其实技术决定都是由所有的w3c会员共同决定的, 每一个会员对于有自己的公司。
(相当于几个公司一起联合发布共同的规范,比如说微软有自己的浏览器内核,谷歌有自己的浏览器内核,如果两个公司的标准不能大范围统一,那么同样的效果,在微软上要某一套代码,在谷歌上又要另一种,开发者累死)

chassls从一个会员的角度说:就是chassls过去所有的工作经历是为w3c的会员公司工作的。w3c的会员费是公司的一大比开销,但是大家交这笔会员费是合理的。没有w3c的话,大家要花更多的钱去做一个新的w3c。
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开始了向右边两个大佬的提问,
问:刚刚知道了QUIC传输到服务器端,不是打个标注吗,怎么判断这一个,两个标注。从客户端到服务器端的这个标注是否是相等的,还是怎么样判断这个。
答(罗成):你说的这个应该是QUIC的版本协商,连接问题。(问:对,就是QUIC怎么判断这个包是丢了的这个包,还是要丢的那个包?)你是说连接的过程,你写版本协商优化重传的吗(就是你不是说它是打了一个标注,然后推到那个服务器端,再返回来的吗?是这个过程吗)额,说的是它的序列号是吧?(对)是啊,啊,是啊(全场笑~我,我就想问下你是怎么看这个是相等的,还是怎么区分的)我尝试回答下啊,就是它发生了序列号的这个,第一个的话就是,传输层的1、2、3,丢了的话,或者超时的话,就会很快地打回去?????上面的请求层面,还有一个.....(后面的断了不少,现在就忘记了QAQ

以上就是上午我记得的部分,加上了现场的一些录音辅助。肯定是有很大的偏差的!
因为上了一天的课,又到处奔波,现在在火车上进行文章回忆书写,难以坚持,先写上午的事情,下午的印象更加深刻,将在下一篇进行分享~
还有后续orz
图片版权归IMWEB所有!
文字虽然是自己整理,但是可能偏差较大
如果有后续问题,请联系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