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独行——动画公司漫谈第四期:京都动画

声明:本系列非科普,内容可能有误,欢迎交流指正

京都动画,昵称京阿尼。和我们之前几家公司比起来,这是最特别的一个公司,亦或者说是日本最特别的一家动画公司。
京阿尼成立于1985年。前文说过,日本动画公司可以根据成立时间分为三种公司。一种是和“虫制作”同一时代的老牌动画公司,这些公司基本上是制作了一代经典日本动画业的奠基者;成立于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动画公司,成立不久便遭遇了“宫崎勤事件”、“有害书运动”和“亚洲金融危机”与日本经济大萧条的年代,由于经历又创新了“制作委员会”模式,他们基本上是现在日本动画界的中流砥柱;最后一种就是千禧年间的动画公司了,犹如D社和七公司,倒霉的他们只能去改编《国王的游戏》这类烂片,在艰难中求生存。
特立独行
但是京都动画很难用一般的动画公司来套,这也是为什么标题要说他是特立独行。众所周知,现在的动画基本上采取“制作委员会模式”来制作和运营。很多人在看了《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第一集后,来问我什么是“制作委员会”。这里就简单的说一下。制作委员会最早是EVA开创的,简单来说就是各个利益方按照自己的收益预期来对动画进行投资。举个简单的例子,一部轻小说改编动画要进行制作,该小说的出版社、手办制作公司、光盘销售方等等各方,开始对动画进行投资,募资结束后,委托动画公司进行制作。这种模式的好处就是,可以分散投资风险,更好更快的为动画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但是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在这个过程中,动画公司一般沦落为给制作委员会打工的打工仔,在制作动画的时候很难发表自己的意见。《pop子和pipi美》那集讽刺的就是这个。
但是京都就很不同了。首先我们从地理位置来看。日本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动画公司都在东京分布。但是京都动画却在京都。之所以坐落在京都,原因很简单,东京的房租太贵。不过也因祸得福,京都动画公司没有像东京的动画公司一样,有着高昂的房租压力,有更多的资金来干自己的事。而京阿尼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在这个制作委员会流行的年代,京阿尼是唯一一个不采取制作委员会的公司。
和很多公司不一样,京阿尼在内部采取的是员工制。看过《白箱》的朋友应该知道,动画公司的原画师基本上是采取临时招募制度,在原画师完成工作后,再由公司排人去他们的家中取回原画,回到公司后,作画监督还要对原画进行修正。但是京阿尼就不同了,他们采取员工制,原画都是员工来公司打卡完成。
京阿尼在公司的运营上其实是偏向迪士尼模式的,也有很多人称作京都模式,以此来区别“制作委员会”模式。京阿尼和迪士尼相似的地方就是,他们都不是用动画来作为收益点,而是利用动画来延长产业链,以此来获利。所以我们在看迪士尼的时候,他的游乐园才是重点。而对于京阿尼而言,它的赢利点就很多了。首先是和地方政府的协定,京阿尼很多动画都是实际的地方,在《幸运星》后,京阿尼看到了动画圣地巡游的潜在利益,于是开始大力发掘这里。除此之外,京阿尼还成立了自己的出版社,KA Esuma文库。这个文库出版的轻小说全部都是京阿尼改编的对象。自己改编自己的东西,自己延长自己的产业链。这就是京阿尼独到之处。
由于没有“制作委员会”的催债,京阿尼没有工期的限制,员工打卡工作,动画的质量也就有了保障,而且自己也有对动画的最大发言权。这是别家公司所不能相比的。
盛世危机
就和辩证法一样。京阿尼的各种优点实际上也是他的各种缺点。远离东京确实远离了高房价。但是为何动画公司要扎根的去东京?很简单,东京有着近4000万的人口,占据了日本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也是日本的政治文化科技的中心。只要在东京,你才能接受到最先进最主流的文化和技术。而京都动画远离了东京,实际上也是远离了动画行业的核心圈子。员工制的确保证了作品的质量,但是由于员工长时间无法和外面的公司进行交流合作,他们的画工进步也遭到了制约。为什么有人戏称有“京都脸”,就是源于此。由于原画师就在一个公司里工作,画风逐渐难以改变,而且没有同行之间的交流,再进步的可能性也遭到了遏制。京都动画公司有150多人,但是能够画战斗画面的画师不过三人,这也是为什么京都动画少有战斗动画,也就只有在《中二病》和《无彩线》中来一些蜻蜓点水的操作。
除了原画师的进步。导演也是一个大问题。去看一下京都动画的导演,就那么两三位交替工作,由于原画师的限制,他们自身也难以展开手脚。于是就造成了这个场面,京都动画,废萌动画。除了废萌片外,京都动画几乎不会制作其他动画了。
京都动画有自己的学校和出版社,改编作品也是用自家的作品。这也是个大问题。日本出版业,集英社、讲谈社、角川集团等大头基本上瓜分了日本出版业,京都能签约的优秀作者真的不多。拿《中二病》来说。这部获得了京都大奖铜奖的作品……说实话真的很无聊。就这种作品也能获奖,也能看出京都小说的水平了。这也不难理解为啥京都动画在改编《中二病》的时候要进行魔改。你看看《中二病》里最有魅力的两个角色,学姐和凸守早苗都是京都动画原创的……而《无彩限》,人家原本是一部正经的战斗作,结果京都没啥会战斗场面的人,于是这部作品原创了露露和熊枕久瑠美两个角色,硬生生的改成了废萌卖肉片……
变革时代
京都动画的决策层很明白自己的处境。出来key社的三部曲、米泽穗信等这些原作就很给力的作品外,京都动画前期的废萌片战略在这个时代是越来越不吃香了。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声之形》和《紫罗兰》。这两部作品可以说是京都开始转变应对危机的时刻。这些片子我们已经看不到京都废萌开场的做法了,转而好好制作作品。《声之形》原作就很火热,我们抛开不谈。
我们来说说这个《紫罗兰》吧。京都动画的动画除了作画细腻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光影的把我。好的光影把我,可以让画面看起来更加华丽。所以我们看京都动画里的头发、水等物体,由于好的光影结合,看起来十分的漂亮。《紫罗兰》在画面上是没得说了。但是重点就是在剧情了。这部作品的原作也是京都旗下的小说,这部小说刚出来后没啥反响。很多看过的人都说这是一部没什么特色的作品,风格玛丽苏。也就是说,这部动画很有可能是京都试水之作。只要不犯《大鱼海棠》那种低级错误,只要将故事讲明白,这部动画都不会崩。但是,由于这部作品是试水作,是京都摆脱废萌片的试水作,发什么也都有可能。《声之形》少了许多废萌的元素,但是我们从对原作画风的小改看出,京都虽然在好好讲故事,但是废萌的元素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抛弃的。
这里我们就期待一下京都的发展吧。
作品
聊了这么多,该说说京都动画的动画了。
京都动画2003年开始独立制作动画,前期比较重要的作品是这几部。key社的三部曲。这几部作品和《全金属》是奠定了京都动画在业界的地位。而《幸运星》和《凉宫春日》则是京都自我定位的作品,京都从此之后,就对没什么名气的作品,加上废萌着了迷一样。《轻音少女》就是在这个状况下制作的。但是好景不长,很快日本观众不吃这一套了,对废萌片审美疲劳。之后京都改编了米泽穗信的《古典部系列》,并改名为《冰菓》。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推理小说,那么米泽穗信的名字应该不陌生。作为日本推理界新星,目前正在直追樱庭一树(《哥特萝莉事件薄》作者)。在优秀的原作下,《冰菓》自然也就不差。
之后好长一段时间,京都都是在魔改自家的轻小说,《中二病》、《free》等都是这个时候的作品。轻改起起落落的。但是之后的小说改编《吹》又让人们重新了认识了京都动画。
总结一下。
京都动画是日本很特殊的一家动画公司。在众多动画公司开始变革的时代,京都动画反应不算快,但也不慢。《紫罗兰》最近是被人吹爆了,然而比较讽刺的是,吹的人大部分都是吹画面,没有人吹剧情的。首先本片还没有完结,谈论剧情确实不妥。但毕竟,动画看的还是其讲故事的能力,别忘了《大鱼海棠》。那动画几乎是聚集了我国新生代动画人的全部力量,《大鱼海棠》制作时对画面要求极高,韩国外包公司后来都干不下去了,最后是由清华美院的学生自愿免费制作完成。《大鱼海棠》的画面是不错,帧数是挺高,但是由于故事没讲好,最终成为了……为了避免引战,我这里套用一下《人民日报》的评价吧,一个传统文化的花瓶。最后成了一个好看的花瓶。《紫罗兰》目前最低要求是把故事讲好,目前京都似乎是放弃了魔改和废萌,但是谁也说不准。所以就期待石立太一不要发神经就行……《境界的彼方》我没看过,不好对石立做出评价。这些就留给各位自己思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