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识这个妹子吗?她值70万

16年的爆款手游《阴阳师》最大的功劳是什么?

要我说,对于游戏玩家,就是把“欧洲人”、“非酋”这些本属于小圈子自嗨的调侃,变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连网易BOSS丁三石都不养猪了,亲自搞了场真人秀,结果60抽无SSR,一时间好像身边的人都在抽卡。

那会儿“抽不到SSR”的梗变成了全民的P图素材,病毒一般传播开来。
网易还顺势在《阴阳师》里做了各阶段的非酋成就,600张符都抽不到SSR,大哥你还没删游戏,好毅力!

从此,只要有抽奖要素的地方,“欧非”之间总会爆发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顺带心疼下海豹,日子过得比过街老鼠还惨。
恰逢最近国服《FGO》大更新,新出了“梅林”这个角色,总结下就是又好舔又好用。

身边的姐妹们都叫苦连连,掏空了钱包,就为了抽出这个美型帅哥。
毕竟把梅林P在任何一个霸道总裁身上都是没有违和感滴。

平时一起开黑的暴躁小哥已经备好了一个月份的泡面,听说梅林能把刘禅都扶起来统一三国,他势在必得。

我就很不解风情,什么欧不欧非不非,还不是看财力?世界上最好用的作弊器肯定是支付宝啊。

话虽这么说,不论是《阴阳师》还是《FGO》,类似以抽卡为核心玩法(误)的游戏,曾经的抽奖概率都是一个谜。
吃瓜群众们即使不充钱,也想问一句:这游戏里的XXX到底有多难抽啊?
美工拯救世界的《崩坏3》还因为抽卡几率的问题差点遭殃。
去年年初,新角色“血色玫瑰”登场,开活动的前几个小时,各大土豪、平台主播纷纷卷起袖子砸钱想接老婆回家。

可这些第一批入场的不约而同吃了闭门羹,抽到的几率太低了,玩家们质疑游戏运营故意操控了概率。
数据大触分析发现,活动开始3小时的抽出概率远低于后续,上万投入打水漂绝不是个例。

呼吁游戏抽卡公示具体概率的呼声愈演愈烈。
有趣的是,在抽奖机制公布概率方面,中国的政策称得上世界领先!
早在16年12月,文化部就发布规定:游戏运营商需要公布“可能抽取或者合成的所有虚拟道具和增值服务的名称、性能、内容、数量及抽取或者合成概率。”

新规在17年51劳动节生效,许多游戏陆续都公布了自己的抽奖概率,这时候人们终于发现:原来不是自己脸黑,是自己去的就是“黑店”啊!
《阴阳师》的SSR抽取率只有惊人的百分之1,白嫖多个SSR的室友当时就觉得自己错过了500万彩票。

此外,在游戏行业规则制定上中国往往谨言慎行,这次却成了“世界灯塔”?
国外论坛热议:可以通过国服,来反推同个游戏自己服务器的抽奖概率了。
有些人说终于能破除补给箱骗局、知道炉石卡包里有没有橙卡了。

更多人称赞中国已经站在保护消费者的前沿,希望别的国家学习。
难得在游戏方面,被歪果仁称赞,还有点脸红呢!
为什么看到国内发布“公示概率”的新规定,外国玩家的反响这么大呢?
在游戏抽卡中,玩家都成了刀俎上的鱼肉,而他们也许被宰得更久。
同样是《FGO》抽梅林,去年10月份日服就闹得不太愉快。
有个玩家在推特抱怨,自己氪金26万日元,没有抽出梅林,扬言已经想自杀了。

这件事引起了国内外月球人的热议,说是没抽出梅林,推主其实到手的5星也是屈指可数。
在游戏抽卡领域,还真不是只靠钱就能如愿以偿,准确的说,更像是个无底洞。
你以为26万日元抽一个角色就很夸张了吗?那是没见过更吊的。
16年新年,另一款日本游戏《碧蓝幻想》推出了新年生肖限定角色“猴妹安琪拉”。

立绘保持了一贯的高水准,配上强力的技能,残忍的属性,日本阿宅们肯定是心动不已啊~
在出现率UP的情况下,一位重氪玩家花费68万100日元,总共2276连抽,才抽到猴妹。

看到了血淋淋的抽卡统计,几位氪了70万+日元还没有出货的大非酋冒头力挺。
“70W猴”的梗本来只是广为流传的导火索,真正点燃这个炸药桶,使其成为社会事件的是我们常说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著名声优田中理恵在推特晒出,一发十连就抽到了限定生肖,这下群众们坐不住了。

推特瞬间炎上,玩家怀疑官方暗中操作,为了让声优宣传,帮他们的账户悄悄调高出率。

全网规模的征讨,终于引来了日本消费厅的审查,连时事新闻讨论的节目也把事件作为议题。
随着中国公布概率规定的出台,各国也陆续有相关政策,阻止这种单方面的信息压制,玩家们氪金时,心里也有个掂量。
App Store在上个月,就要求所有开发者公布“开箱子”掉率。

可现在游戏公司公布了概率,抽卡就真的成了你情我愿的买卖了?
有过体验的老哥们相信已经会心一笑了,留给游戏厂商们的“操作空间”还是蛮大的。
稍微聪明些的会使用障眼法,把几个概率混为一谈,自己眼花可别怪我没写清楚哦。
比如前一阵被投诉的《拳皇 98》手游日服,开开心心看到抽卡界面写着3%,但实际界面上的角色,抽到的概率只有0.333%。

更鸡贼一点的想到了在卡池上下文章,概率不变,把分母(卡池)扩大,分子(抽卡数)就跟着变大了呀。
卡牌游戏就偏爱这招,因为他们可以通过相似效果的“废牌”来慢慢扩充总体卡量,这样你抽到特定卡的几率就变低了。

类似通过误导、迭代、暗改等手段,实则“骗氪”的行为,从侧面降低玩家们抽卡的价值。
比较大度的玩家,就要说了,我抽角色是因为喜爱,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打着情怀牌,铤而走险、大捞一笔的无良运营也不在少数。

最后,对于公布的概率数字,在频频沉船的非酋眼里仍然是空头支票,“游戏里说百分之3就真的是百分之3?凭什么信你?”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何在抽卡方面维护玩家利益呢?
《碧蓝幻想》在“70W猴”事件后加入了天井机制,在同一卡池抽满300次后,可以“强娶”井池里的角色。

很多游戏也效仿,实施了类似的保底机制,给了氪金天花板,这算是可行的办法之一。
游戏的可持续发展,不只在于那些无止境氪金的大佬,更多的时候得照顾到中低层玩家的感受,有诚意的交流才能换来长期的理解。
而是否看重“可持续发展”,是否愿意“真诚交流”?
目前来看,只能靠游戏公司的自律。
对于游戏氪金抽卡,你们怎么看呢?
-END-
微博:BB姬Studio
微信公众号:BB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