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天津宜童自闭症孩子自言自语?
一、基本情况:
点点(化名),男孩,4岁8个月,刚出语言,有少量单音,处于仿说阶段,对于食物和玩具没有非常强烈的需求,日常生活化的简单指令能听懂。认知能力较好,常见名词及颜色形状等形容词都能认识,但目光对视较差,呼名反应较差。平时玩玩具兴奋时会有尖叫的行为以及自言自语情况。

二、行为分析:
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到,幼儿在家玩具玩法会比较单一,并且在家中经常独自玩游戏,也会长时间看动画片,这也是幼儿经常自言自语的原因之一。平日里,在上课的时候,幼儿比较喜欢玩鲨鱼吃水果的游戏,每当这时幼儿就会伴有尖叫或自言自语,通过连续观察幼儿是用这个声音代表鲨鱼吃东西的声音,这时的自言自语是有功能的。另外,平时幼儿在兴奋的时候也会有尖叫,在课上和在家已经出现的频率过高,影响到幼儿的学习生活,因此需要进一步干预。
三、理想行为:
1.提升幼儿的自控力,帮助幼儿建立良好行为,能够在被要求“小嘴巴安静”的时候,立刻安静下来,逐渐减少自言自语的次数和频率。
2.在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中,能够在被允许的情况下在恰当的情景中满足幼儿想要说话的欲望。
四、干预过程:

1) 主动干预:
提升幼儿的自控力,在项目中穿插自控力的一些小游戏,比如,木头人游戏、红绿灯游戏等等,并且让幼儿模仿老师将手放在嘴巴上做出安静的手势动作,当幼儿出现自言自语的情况时会示意幼儿安静。
在课上会对幼儿的自言自语的行为做记录,观察到幼儿最长能够坚持2分钟的安静,于是我会在这之前安排一些手指谣和儿歌接字项目,以及喂鲨鱼吃东西的游戏,把幼儿能说的单音穿插在游戏中进行仿说,例如:我们一起喂鲨鱼吃一个(菠)萝、(橘)子、(苹)果、(西)红柿、黄(瓜),在课上我也会加入手指谣儿歌的接说,让幼儿接简单的能发出的单音,比如,数鸭子、种豆等等,用这样的方式主动满足幼儿想说话的欲望,同时让幼儿所说是有意义的语言。
另外一方面,与家长做好沟通,尽量减少在家让幼儿独处的时间,以及控制动画片观看的时间,当幼儿安静时及时强化好行为。
2) 代币
首先找到幼儿喜欢的玩具,发现幼儿喜欢玩声光玩具以及喂小动物吃东西的游戏,然后使用代币系统,每次在奖励代币前,先请幼儿自己选择要换取的玩具,起初加入2个代币,高频给予,在幼儿安静时立刻给予代币,快速集齐后奖励玩玩具。代币使用一周,幼儿慢慢建立起了代币意识,后来增加了代币数量3个、5个,幼儿能够安静的时间越来越长。

3)被动行为干预
当孩子出现自言自语的情况,而且语言是无意义的时候,就及时的使用动作“嘘”或者及时转移注意力,帮助孩子从无意义的语言刺激中脱离出来。只要嘴巴安静就及时强化孩子,逐渐延长安静的时间。
五、干预结果:
经过2个月的干预,幼儿的自言自语明显减少了,目前一节课内自言自语的频率在2-3次,在小嘴巴偶尔发出声音的时候,能够在提示下自己安静下来,课上学习效率也明显提高,后期会继续增加代币数量,提高幼儿的自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