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996 电影世界杂志 合作导演夸奖马景涛的敬业

2020-11-28 12:17 作者:west007  | 我要投稿

1996 电影世界杂志

我眼中的“小马哥”

文/刘彤彦(计中计状元财的副导演)

 


 

参加吉林电视台与香港孔氏传播有限公司合拍的电视剧《计中计状元财》的拍摄,使我有幸结识了台湾当红小生马景涛。


此君系辽宁省人氏,身高181公分,天庭饱满,粗眉大眼,一身阳刚之气,剧组里不分男女老少,均称其“小马哥”,马景涛喜欢这个称谓,因为他自觉年轻属小字辈,出道较晚,在同行中自己是个小学生,加之本人不愿招摇人前,“小马哥”既听之入耳,又称之顺口,称者高兴,听者惬意,久而久之“小马哥”成了马景涛的爱称。

 

初识小马哥,他的“冷傲大牌”的神态,使人很难接近,可与他相处时间长了,却发现他待人热情且爱交朋友,对他给人的两种迥然不同印象,他是这样解释的:“我待人太热情了略显得轻浮,对人过沉又显得冷傲,所以我只好少在人前招摇,有时间看看书,读读剧本,待有人想了解我,结识我,我会以诚相待,热诚友好地接待。”

 

小马哥常讲,自己在表演艺术领域还是个年轻成员,出道成名较晚,功力尚不坚实,所以在工作中,表演上要分外用功,每个镜头,每件服装,每个道具,都轻心不得,在本片中他扮演一个行侠仗义,惩恶扬善的“神偷”——傅荆洋,对这个特别的角色,他做了很多设计,如贼的眼神,偷东西的小动作,如何跳起,如何踢脚,腾空跳几圈,就连飞镖把的细线怎么系,与对手怎么配合等,他都与导演仔细商量,有时几个镜头他就拍了几十遍,足足耗费了三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看回放,一个极具特色的神偷形象十分鲜明地凸现了出来。

 

  小马哥在艺术创作中十分“较真”,不论是灯光、服装、道具都要求最好,达不到要求他也要尽一切办法完成自己的设想。如拍戏中他发现刀鞘不理想,他向道具提出应换换,但库里没有,小马哥自己掏腰包买了一个好的配上,这时他心里才会踏实。他告诉我,他拍戏从来不让这些细节马虎,有几次拍时装戏,他几乎把自己所有名牌衣服都拿出拍戏用了。

 

  小马哥十分谦虚好学,在艺术创作中他能汲取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也很尊重受过专业教育很敬业的人,说他们有理论知识,有技能又很敬业,一定会拍出好作品的。他说自己没能进入专业的大学学习很遗憾,所以他拼命地学习,他博览群书丰富自己,并常与同行的切磋技艺。一次,他看我拍戏,当一个镜头拍完后,他十分兴奋地走到我面前说:“刘老师,你的对白讲的那么松弛,干净,吐字也很清楚,这真是功夫哇!他说他自己全凭感觉、感情投入拍戏,不论是自己还是观众都觉得累,这是因为我缺少理性技巧的关系,这是我的毛病。我觉得这正是小马哥的可爱之处,他能将自己的一份真感情献给观众,这是难能可贵的,至于技巧是可以磨练的,何况小马哥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会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地去完善自己,在导演的点拨下,他会进步的。事实证明,在这部戏中,小马哥的演技有了显著提高,相信他今后会有更精彩的作品问世。

 

  小马哥讲话你听不出他的台湾口音,他的语音十分标准,这绝非是一日之功,他拍戏时每次讲完对白都要问问周围的人,台词说得清楚准确了没有? 如有不准之处,他一定会请导演准许重新再拍一条,他喜欢讲国语,而且是要标准的,他说作为一名中国演员,不讲标准的国语是不应该的。

 

  在摄制组,小马哥与内地同行相处得十分融洽,从导演到临时工,他都热诚相待,对场工、服装化妆道具得师傅们他都十分尊敬,时常是姐长、姐短地称之,每当一场戏拍完,他都由衷地抱双拳对大家说:“谢谢合作!” 他因串戏每次从香港回来都给很多人带烟带酒,以表深情厚谊,他说,我们都是中国人,同民族,都是搞艺术的,能来到一起,这是缘分。

 

  小马哥走了,回到他的家台湾去了。我确实很留恋,留恋海峡两岸同行、朋友们的友谊合作,相信两岸艺术家的合作会为中华民族电影事业的腾飞做出贡献。

  相见时难别亦难,

  至今心里仍思念。

  若问明月何时圆?

  明天,明天,就在明天。

 

(文章作者为《计中计状元财》的副导演刘彤彦 国家一级导演)


1996 电影世界杂志 合作导演夸奖马景涛的敬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