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必在《长安十二时辰》里为什么说自己的李姓是“隋李”?
在这几天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的开头,靖安司丞李必许诺前不良帅张小敬事成可免死罪。但张小敬觉得自己犯的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李必未必有权力赦免,便问李必道:“你可姓李?”

张小敬这句问话的意思是询问李必是不是唐朝的李姓皇族,从而判断免罪许诺的可信度。而李必却回答:“我姓李,但我的李却不是唐李,乃前朝隋李。”那么李必为什么说自己是“隋李”呢?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很多人物都有其历史原型,李必的历史原型就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代名相李泌。李必“六世高门望族、七岁与张九龄称友”的自我介绍也是李泌在史书留下的真实记载。

李姓在战国便是人才辈出,在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一等高门望族。南北朝之一的西魏建立后,实际统治者宇文泰建立了后来成为关陇贵族核心的“八柱国”,而李姓在“八柱国”中占了两位。

“八柱国”的李姓成员一位是唐国公李虎,即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唐皇族的先祖;另一位则是魏国公李弼,也就是李泌的六世祖。而李弼的曾孙就是隋末唐初的风云人物、瓦岗之主李密。

但正因为李密的失败,所以李弼家族在隋末唐初遭遇了一次重创,政治影响力大幅下降,基本退出了朝廷的核心圈。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李弼家族还勉强保持着“高门望族”的脸面。
可以说李弼家族与李唐皇族直到隋末都是地位平等的望族。正因如此,李必说自己是“隋李”一是表明自己的身份;二是他心底里觉得自己的家族与李唐皇族没什么地位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