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寒之城的一些观影建议
极寒之城这部电影,总得来说就是被夸过头了。 很多镜头连接不顺畅,特写又太多,导演辛苦担任了编剧,又担任了制片人,感觉摄影的权利在电影制作中也没那么大!应该剪辑工作也是导演亲力亲为的! 评价这部电影,应该有两个前提,第一个是因为电影拍摄于疫情前,后来因为某些原因剪辑后电影保留了140小时的时长。第二就是演员有实力的太多了,有些角色还没发挥的余地就杀青了。 本来去电影院为了捧场金士杰,金士杰的电影我没在电影院看过一部。 喜欢金士杰去看的这部电影,可以参考剩者为王。因为金士杰只有几分钟的镜头,而且都是特写面部。还被剪成好几段!看的很不过瘾。光靠台词来表现角色,太难了,虽然是老戏骨,也扛不住啊。记得最深的,金士杰电影里喝了一杯酒!就连喝这杯酒,连胳膊都看不清,灯光又黑。也不知道金老怎么被忽悠来演这个角色的。 电影选角都是实力派,但是实力派也应该有好的剧本,很多剧情的设计,莫名其妙不知道是不是当时没有打磨好,剧情的进展特别唐突。根本没有沉浸感。 电影开始画外音,配的很有问题,不能让人入戏。 很多莫名其妙的冲突,例如仲震忽然拿算盘拍人,有点看不懂,拍的谁也不知道,一个镜头给了十几个人,莫名其妙靠最近的被拍了。不是很能理解那场戏的意义,为了塑造他易怒的性格特点吗 电影的镜头有很大的问题感觉总是偏低,总是有种仰视的感觉。 滨城,这个词,我不知道外地人怎么说,肯定本地人不会用冰城这个称谓,当然了为了不出现现实中地名,叫滨城是没问题了,其实这不重要,因为电影压根没在哈尔滨拍! 电影中还出现了海城这个称谓,自然指上海。所以大家看到下雪的戏不要出戏,这群人压根拍戏没来过东北,所以雪景的戏让哈尔滨人看不懂也应该理解。 但是听到冰城这词,我在哈尔滨待了2年!大家都知道广州叫做羊城,可是我也没见过几个人聊天用羊城的,因为这种称谓偏书面吧。 潘雄打人前给了一个脸部特写,被打的人也给了脸部特写特写,多余的镜头太多了。总是在特写和特写之间切换。观看感觉有点电视剧的味道了 后面那句鄙人潘雄,山里来的。设计的很好,演员也演的很好,还有吃牛排的地方,但是看了好几个镜头,都有种电视剧塑造角色的味道。那志东为了电影是做了很多准备的。毕竟拍了很多电视剧,有经验,也有实力。 火车站追击的戏更是给了杂兵不下5个镜头,一个全景也没给,不知道在打谁,谁被打,莫名其妙结束了。 类似方言的问题,还有大家会餐吃饭的戏,说生意不说买卖?南方人口气?整部电影只有一个哈尔滨本地人那志东,就是潘雄这个人的出现,确实有点哈尔滨的味道了,同样确定背景在哈尔滨还有白日焰火,有李彩霞,悬崖之上是张译。一部在哈尔滨拍的电影需要一些哈尔滨本地人的加入,哈尔滨人的气质很难演出来!这是地域文化吧,因为我在哈尔滨工作过两年,女朋友也是哈尔滨的。 一个谍战戏每几分钟就有背景音乐,背景音乐也没有推动剧情,也没有烘托气氛,在前15分钟,真的看的云里雾里。有种看电视剧的感觉! 电影过多的有烟镜头,不会抽就别作!真的拉低电影体验。又不利于小孩子看! 潘雄手枪被打掉后掏手榴弹的剧情到底有什么意思。感觉看过亮剑! 自焦先生就拿出来主编的照片,到照片里的主编被杀。主编的剧情和人物没有任何互动,我觉得这个角色应该多一些描写。 杀张主编的那个杀手,很稳,表演很准确,特别是他出现才出现了剧情才开始合理,可以说最好看的一个剧情就是这段 后面潘顺杀屠宰场里两个人,也是看不懂,塑造人物吗?镜头也太多余了吧? 张奕聪,那个台词,这个火柴有用,拿着它又烫手,用完了就扔掉。醉了,其实张奕聪演技挺好的。这个台词和他的表演很能说明问题,有实力发挥不出来啊。最后他杀他父亲的剧情也很迷惑!可能得罪了编剧吧! 对了编剧就是导演, 后面夏雨拿着一张照片特写了4次。 最后夏雨被杀了两次,虽然看不懂,应该能理解导演的心情,导演改了又改,最后发现应该这样结局比较好。 电影拍的很好,因为我期望太高吧!李立群的表演就像他的实力一样,稳的一匹,他的角色就像现实中的他自己,摇摆不定。罗京民,杨皓宇,焦刚这些老戏骨演的都很好,但是看到焦刚我就想到万箭穿心这部电影,主编这个配角,还没发挥演技就下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