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孝子猫

2020-03-30 03:34 作者:我这五块钱的拖鞋可不是闹着玩的  | 我要投稿

https://weibo.com/2710213833/IAFTUoyHX来源哦

紫薯补丁

有个糟糕的现象是“公正世界理论”越来越泛化了。


第一次听这个词的朋友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什么好词,在这个词被引述的时候,前置定语往往是“臭名昭著的”。


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二极管式相信:相信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坏事只会发生在坏人身上。


因此,如果受害者明明是个好人,却受到了侵害,那么,TA坚信的原则就受到了挑战。


这时候,TA会陷入严重的自我怀疑,并感受到剧烈的不安全感。在这样的情况下,大脑会调节认知失调所带来的恐惧。


而这种调节,就是不自觉地扭曲受害者的形象,归罪于受害者,让受害者成为坏人从而合理化其所受的侵害,藉此来保护自己的价值观,并巩固自身的安全感。


广受抨击的“受害者有罪论”和“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就是这种心理机制的产物。


以前“世界公正理论”被提及,往往是在关于性侵事件、荡妇羞辱等。


虽然“TA被性侵是因为TA穿得骚”这种论调依然存在,但近年来(起码在我看到的,微博的范围内)批评这种论调的声音越来越多,毕竟一两岁的幼童都被性侵了你还能怎么归因?


然而,即便在关于性犯罪的讨论中,“世界公正理论”终于略有退潮;在其他领域的讨论中,我却觉得它的变体和衍生,侵蚀的范围越来越广。


封城中的病患得不到救治,亲人亡故:造谣!不可能是真的!


行政措施有问题,造成普通民众受害:你能想到,政府想不到吗?不要操心!


文学创作平台被封了,创作者和读者蒙受巨大创伤:不搞黄不就没事了,还是你们的错!


……


“公正世界理论”的本质,除了心里防御以外,它更是一种惰性逻辑。


不看、不听、不想,这样才能维持住自己摇摇欲坠的安全感和精神世界。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评判对方,好像这样就能使自己也免于相似的困境。


个体精神上的懒政,造就了无数只傲慢的鸵鸟。


把头插进狭窄的“正义”之洞里才能感到舒适安全,殊不知自己也暴露在达摩克利斯之剑下,且那整个自以为正义的英姿看起来实际上是个大写的蠢而怂。


孝子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