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
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动物实验代做】
【造模机制】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病变。
【造模方法】实验小鼠柯萨奇病毒心肌炎模型:小鼠选用腹腔注射的方法。毒株: CBV3m,CBV3o。病毒滴度:3x10pfu/mlhela细胞传代。动物:60只6~8周龄的 BALB/c雄性小鼠,二级清洁实验动物。实验操作:
1.实验分组 实验A组:BALB/c小鼠20只,每只小鼠腹腔注射0.5ml的3x10pfu/ml的 CBV3o;实验B组:BALB/c小鼠20只,每只小鼠腹腔注射0.5ml的3x10pfu/ml的CBV3m实验C组对照组:BALB/c小鼠20只,每只小鼠腹腔注射0.5ml的无血清eagle’s液。
2.动物实验 对各组动物的一般生活状况、活动、毛色、饮水、进食、排便和死亡等进行连续观察并作记录。在实验的第2天、4天、6天、8天和10天,解剖2~5只存活的实验组及对照组小鼠,并获取心脏、胰腺、肝脏等标本。
3.病理 对获取的小鼠心肌、胰腺等标本作常规病理切片,光镜下进行病理诊断。
4.病毒滴度测定 心肌等组织标本,0lmol/1PBS洗2次,组织匀浆器将其破碎,离心2000r/min,15分钟,-70℃保存直到应用。
【模型特点】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感染模型复制比较困难,国外通常选用小鼠、田鼠、狒狒奇病内杨英珍将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培养,并使其感染柯萨奇病毒B感染后心肌细胞停止搏动,变暗成堆,有折光并皱缩,培养液中心肌学明显升高。柯萨奇病毒B染的鼠心肌细胞培养能作为一种体外模型,用来从事研究病毒性心肌炎的生理、病理生理、生化等改变。
(注意事项】病毒操作需要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在制造小鼠心肌炎模型时建议选择CBV3m,此株病毒致小鼠心肌炎的发病率高。
【应用范围】用CBV3m和CBV3o感染BALB/c实验小鼠,常规病理法观察两株病毒致小鼠心肌炎的情况。结果BV3m和CBV3染组小鼠心肌病毒滴度的峰值出现的间基本相同CBV3m的滴度较高;CBV3m感染组小鼠死亡率明显高于CBV3o;两株病毒小鼠心肌炎的发病率分别为76%和17%。CBV3m和CBV3o致小鼠心肌炎的差异明显。
【模型评估】
1.各组小鼠心肌组织病毒滴度的测定 小鼠感染CBV3o后第4天,心肌细胞内可检测到病毒存在,但滴度较低,第8天后心肌组织内几乎检测不到病毒的存在;CBV3m感染小鼠第4天至第10天测定心肌细胞内的病毒滴度,病毒滴度高峰出现在第6~8天,此时的病毒滴度明显高于CBV3o感染的小鼠。到第10天有少量标本病毒滴度仍为阳性,对照组小鼠心肌病毒滴度均为阴性。
2.各组小鼠死亡情况60只CBV3o感染组小鼠有9只在实验中自然死亡,死亡率为15%。而90只CBV3m感染组小鼠有66只自然死亡,死亡率为73%。正常对照组小鼠无一例死亡。
3.各组小限体征及心肌病理改变的情况 CBV3o感染小鼠从第3天开始有个别小鼠
有松毛、后肢瘫等表现,拒食、稀便现象较为多见;常规病理检查显示从第6天开始有少数小鼠心肌有变性、炎症和坏死等病理改变,程度较轻,病灶小而散在。实验工组小鼠心肌病变发生率平均为17%。CBV3m感染组小鼠从第3天开始绝大多数有松毛、双后肢瘫、拒食和稀便等表现。病理检查显示从第4天开始小鼠心肌有变性、炎症、坏死、心包炎、钙化等病理改变,且多数小鼠心肌病变程度较重,部分小鼠心肌有弥漫性炎症、坏死出现。在实验Ⅱ组小鼠心肌病理诊断中,76%的小鼠心肌有上述病理改变。对照组小鼠未见有任何病理改变。
文章转载于北京吉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可承接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