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罗马之拜占庭帝国(第二期)

2022-07-21 17:11 作者:七年大乱战  | 我要投稿

查士丁尼王朝

三、查士丁二世

(一)查士丁二世是查士丁尼一世妻子狄奥多拉皇后的侄女婿,同时也是狄奥多拉皇后的养子。 548年狄奥多拉皇后去世,查士丁尼一世因自己没有子嗣决定封查士丁二世为恺撒,565查士丁尼一世去世,查士丁二世继位。

(二)由于查士丁尼一世连年发动战争导致帝国的财政消耗殆尽,哥特战争也使意大利的城市惨遭破坏,加上当地资源匮乏让拜占庭帝国根本无法长期占有意大利。568年日耳曼部落的伦巴德人攻陷意大利,建立伦巴德王国,定都帕维亚。查士丁尼一世为了维持东西两线的战事向百姓贷了不少款,百姓手里的那点蓄都被查士丁尼一世换成长矛弓箭,当查士丁二世出现在赛马场时观众对他喊道要可怜百姓,查士丁二世出于自己守信用、讲义气、仁慈的原则把强行借来的钱退还给民众,还释放监狱里欠缴苛税的囚犯,减少百姓的赋税。572年查士丁二世因国家处于财政危机而断绝对萨珊王朝的年贡,萨珊王朝决定攻打拜占庭帝国,查士丁二世拉拢西突厥、亚美尼亚人与萨珊王朝开战,最终拜占庭人在亚美尼亚惨败与萨珊人。查士丁二世无奈给萨珊人45000磅黄金,萨珊人拿到钱后离开,从此查士丁二世被内忧外患逼成精神病。578年查士丁二世宣布退休,让自己的亲戚提比略二世管理帝国,不久查士丁二世病逝。

四、提比略二世

(一)提比略二世是查士丁一世侄孙的岳父,578年查士丁二世因精神失常而让提比略二世登位,不久查士丁二世病逝。提比略二世为了给自己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不顾一切向百姓撒钱,国库再次濒临掏空的边缘。579年斯拉夫人派出十万大军渡过多瑙河洗劫马其顿,提比略二世因财政问题无法整军备战,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斯拉夫人满载而归,此后斯拉夫人的此后斯拉夫人开始成为拜占庭帝国的外患。582年提比略二世去世,临终前因自己无子让自己的女婿莫里斯一世继位。

五、莫里斯一世

莫里斯一世

战略革新

(一)莫里斯一世出生于小亚细亚半岛的卡帕多西亚,成年时成为提比略二世的女婿,582年提比略二世去世,莫里斯一世奉命继位。莫里斯一世鉴于查士丁尼一世的征战耗尽国力采用守势的战略,使用各种手段避免战争,其中吓阻战略就是莫里斯一世常用的手段,这个方法能使敌人知难而退、不敢进犯。

(二)莫里斯一世针对防守战略建立一套完整的国防体系,一方面用最小的成本来维护最大的安全,另一方面预防国内叛乱的发生。莫里斯一世规定军事人员的升迁调动之权直属中央,部队指挥官不得擅专。莫里斯一世减少佣兵人数,并对其严格限制,只用来组成中央战略的预备队和充任边防部队的骨干。莫里斯一世建立民兵制,不仅让民兵防守边疆,还让民兵建筑要塞网来增强防御。莫里斯一世对民兵采取免税和授田的措施,在边区推行兵农合一的制度。

(三)莫里斯一世撰有军事著作《战略》,重点论述军队编制、武器装备、训练方式、队形编成、作战方法、战斗保障和各民族的战争特点,以便为军区的指挥官们提供作战理论上的指导,也能做到培养军事人才的目的。《战略》极力主张帝国要建立更为强大的骑兵队伍,骑兵要装备精良的护具和武器,优良的骑兵是克敌制胜的重要力量。《战略》强调作战的突然性,战争的胜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攻击时间和地点选择。《战略》要求将帅不仅要关心武器精良程度,更应讲求指挥艺术,强调将帅多用计谋、少用武力击败敌人。

索拉孔会战

早在公元572年查士丁二世拒绝向萨珊王朝缴纳年度贡金,立即引起拜占庭帝国与萨珊王朝的战争。萨珊历任皇帝的私人产业比较有限,无法对帝国全境的基层实施垂直征税,这与萨珊王朝的贵族制度有关,因此来自拜占庭帝国的固定收益就成为萨珊皇帝供养王室军队的重要保障。经过历代萨珊皇帝的演变拜占庭帝国的朝贡成为君主的一份外交成绩单,以至于拜占庭帝国不再愿意提供黄金时萨珊皇帝会在贵族圈中的颜面丧尽。亚美尼亚人的大规模叛乱严重打乱萨珊王朝的军事部署,拜占庭帝国也暗中派人与亚美尼亚人进行联系,同时还与中亚腹地的突厥汗国进行沟通,这样拜占庭帝国就对萨珊王朝构建一个包围圈。

突厥汗国

萨珊皇帝霍尔木兹四世采取强硬手段对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拜占庭城镇发起进攻,利用拜占庭帝国麻痹大意之时将达拉要塞占领,莫里斯一世继位时便立即着手东部边境的问题,在前期和谈尝试无果后莫里斯一世派自己的妹夫菲利库克斯担任统帅指挥东方前线。菲利皮库斯为了追求战术的突然性放弃行动迟缓、战力愈下的步兵,只以纯粹的骑兵骚扰美索不达米亚和亚美尼亚的萨珊人,从而引来萨珊人的报复。

达拉要塞的地理位置

(二)586年霍尔木兹四世让萨珊将领卡尔达里干率2万大军向向拜占庭帝国的边境发起进攻,莫里斯一世派菲利皮库斯抵御萨珊人,菲利皮库斯让全军在阿尔扎蒙河边进行活动,借机阻止萨珊人靠近水源。萨珊人没有因水源被敌人控制而丧失信心,他们联系效忠于萨珊王朝的阿拉伯部落,阿拉伯人派出大量的骆驼为萨珊人输送饮用水,萨珊人轻松地解决水源危机。,菲利皮库斯手下的阿拉伯雇佣兵在侦察时抓住几个萨珊士兵,菲利皮库斯通过严刑审讯得出萨珊人发动突然袭击的日期,然后菲利皮库斯在索拉孔平原布阵,等到萨珊军队的到来。菲利皮库斯根据侦察兵的情报将全军布置在高地,在左翼的丘陵上埋伏一支匈人雇佣骑兵。

索拉孔会战中双方的布阵

卡尔达里干让阿拉伯骆驼队在保护萨珊人的后方营地,自己则让全部骑兵发动冲锋。萨珊人边冲锋边发射箭矢,拜占庭人同样用弓箭还击,拜占庭人因占据高地而在箭矢射程方面稍稍超出萨珊人,在互射中处于优势地位。拜占庭骑兵等到萨珊人靠近上坡的位置时俯冲而下,他们经过长期的发展比萨珊人拥有更加精良的装备和更加秀的战技,拜占庭右翼骑兵率先击垮萨珊左翼骑兵。一些拜占庭右翼骑兵分队自作聪明,擅自离开右翼编队去攻击萨珊人后方的骆驼辎重队,他们不仅可以切断对方的水源补给,还可以掠夺那里的大量金银珍宝用于战后赏赐。萨珊人先前故意将骆驼辎重队放置在拜占庭骑兵可以观测到的地方,除了缩短运输距离之外还可以引诱拜占庭骑兵冲入埋伏圈,这些擅自行动的拜占庭骑兵惨死于萨珊人设置的陷阱机关,不仅没能将负责看守物资的阿拉伯人击退,还导致拜占庭右翼骑兵力量的削弱。

菲利皮库斯派一名贴身卫士告诉右翼骑兵如果继续放肆妄为就会得到军法的严惩,于是右翼骑兵立马恢复秩序,继续与前线的萨珊人进行厮杀。萨珊中央骑兵利用这段空档期冲乱拜占庭的中央骑兵,被擅自行动削弱力量拜占庭右翼骑兵也被萨珊中央骑兵的侧翼击退,拜占庭左翼也与萨珊右翼相持不下,萨珊人有直接从正面突破的架势。菲利皮库斯让中央阵线的所有骑兵下马,前排骑兵用骑矛和大圆盾组成一道盾墙,后排骑兵在盾墙之后发生箭矢,他们组成滴水不漏的盾墙和漫天花雨的箭矢让萨珊人苦不堪言。拜占庭右翼骑兵返回战场与中央骑兵组成交叉火力网攻击萨珊人,萨珊中央阵线开始支撑不住密集箭矢的打击。隐藏在丘陵的匈人骑兵趁机袭击萨珊右翼,拜占庭左翼与匈人骑兵合理将萨珊右翼击溃,这时只剩下萨珊中央阵线苦苦支撑。

萨珊中央阵线在箭矢的密集打击下体能已经消耗殆尽,许多萨珊骑兵因不能忍受疲劳而纷纷溃逃,萨珊骑兵轰然崩溃,拜占庭人开始围歼萨珊人,卡尔达里干从包围圈逃出后拼命跑向萨珊王朝领土,许多萨珊人也拼命冲出包围圈逃跑,菲利皮库斯没有下令追击,而是劫掠萨珊人的后方营寨。通过索拉孔会战看出萨珊重骑兵在罗马重骑兵面前的优势早已荡然无存,然而拜占庭-波斯战争仍在延续。

(三)591年萨珊名将巴赫拉姆六世因受霍尔木兹四世的猜忌而被逼的发动政变,霍尔木兹四世遇害,萨珊王储库思老二世逃往君士坦丁堡向拜占庭帝国求救,莫里斯一世以自己国家财政的吃紧为由要求拜占庭人暂时停止对萨珊王朝纳贡,还要将达拉要塞和亚美尼亚割让给拜占庭帝国,库思老二世为得支援只好答应莫里斯一世的要求。为了加强两国的友谊莫里斯一世将自己的女儿西琳公主嫁给库思老二世,同时让纳西斯统率7万大军与库思老二世杀回泰西封。巴赫拉姆六世因夺位不足一年而力量有限,面对数量上远胜于己的联军处于下风,加上拜占庭名将纳西斯统的精明指挥让巴赫拉姆六世兵败于巴拉拉图斯河,巴赫拉姆六世逃至突厥汗国避难,库思老二世即位后继续执行先前的诺言与拜占庭帝国交好。

阿瓦尔人的入侵

(一)594年至600年间阿瓦尔人数次入侵巴尔干半岛,都被拜占庭将领普里斯库斯击退,阿瓦尔人是西迁的柔然人,在6世纪初柔然的部分部落因受北魏的逼迫而西迁,经过一个世纪西迁至欧洲。601年阿瓦尔首领巴颜可汗率3万大军亲征拜占庭帝国,普里斯库斯在蒂萨河岸击败阿瓦尔人,巴颜可汗慌忙逃跑。602年巴颜可汗再次亲征拜占庭帝国,普里斯库斯再次击败阿瓦尔人,巴颜可汗愤而亡。莫里斯一世还通过金钱、武力、联姻和结盟等手段解除伦巴德人和摩尔人的威胁,至此西、北、东三面的威胁终于解除。莫里斯一世为了缓解帝国财政的匮乏和取得对外的进展尽力缩减军队的薪金和平民的救济金,同时不断加重赋税,因而招致下层民众怨声载道。

福卡斯之乱

(一)6世纪末的拜占庭帝国面临纷乱复杂的艰难局面,由于查士丁尼一世不断扩张导致财政亏空到7世纪初都没恢复过来,其中阿瓦尔人、萨珊人、伦巴德人的不停入侵也让帝国无法快速地恢复财政秩序,具有军事才干的莫里斯一世虽然通过外交、战争、联姻、收买和结盟的手段驱逐外敌的入侵,但财政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莫里斯一世为了满足长期作战的需求采取加税的政策,加剧各阶层的不满,越来越多的平民为了逃避兵役和赋税而躲入修道院,致使大片农田的荒废和地方税收的缩水。地方势力趁国内凋零时开始收纳流亡百姓,莫里斯一世为遏制住地方势力的扩大建立地方总督区,以严格军事建制抵制各地的分裂趋势,结果自己反倒成为地方势力眼中的绊脚石。莫里斯一世为了缩减耗资巨大的军费不断拖欠边区的士兵军饷发放,好要他们继续执行驻防任务,为防止士兵逃跑莫里斯一世禁止修道院收容逃兵。

602年拜占庭将领古德温率领一支偏师渡过多瑙河抓获众多蛮族俘虏和战利品,莫里斯一世本该让古德温的部队回国,却因节省军费开支而让他们在敌境扎营越冬,导致思乡心切的士兵群情激愤。古德温派8位使者到巴尔干边军最高指挥官彼得那里请命,当彼得驳回他们的诉求时百夫长福卡斯因忍无可忍而煽动全军哗变。福卡斯只是拥有蛮族血统的普通农户,此人性格坚忍、狡诈且善于拉拢人心,因而在下层军士中拥有深厚的威望。福卡斯就是这8位使者当中的之一,在亲眼目睹彼得的奢华作风后就有取而代之的野心。身为巴尔干边军最高指挥官的彼得既不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又因畏惧底层作乱而离古德温部队的10英里处驻扎,当承受哗变的压力时将责任全部甩给古德温,古德温为首的高级将领因无法直接反抗上级的命令而选择消极抵制,放任军营内的哗变隐患。

莫里斯时代的巴尔干防区

彼得察觉到手下的高级将领不能很好地应对哗变而亲自到古德温军营中看望,准备安抚的士兵情绪,当彼得召集全军宣示皇帝的敕令时福卡斯趁机挑起士兵们的逆反情绪,古德温为首的高级将领不仅没有出面阻止士兵的哗变,反而簇拥彼得逃离,导致福卡斯发动叛乱。福卡斯立即率军南下,在途中用煽动手段吸纳反感皇帝的同僚,这让原本只有一小撮叛的叛军迅速壮大,短短数日内叛军从多瑙河北岸直趋君士坦丁堡城下。

福卡斯

(二)莫里斯一世并未在第一时间抽调兵力勤王,反而要封锁边军哗变的消息以粉饰太平,但这种做法在拥有众多人口的君士坦丁堡是无法奏效,因为民众完全可以从各渠道解最新战报,仅仅4天消息就被所有人知晓。莫里斯一世非没有翻盘的机会,君士坦丁堡的高大城墙就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最佳护身符,整个城墙体系由护城河、内外两座城墙和无数强固的塔楼组成,在没有火药的时代很难轻易攻克君士坦丁堡的防御体系。

君士坦丁堡的城防体系

莫里斯一世会见城内蓝党和绿党的领袖,从他们手中拿到900名蓝党和1500名绿党的中高层领导者名单后命令这些人带各自的成员到各段城墙进行防御,并委任将领科门提奥卢斯为战时总指挥。不幸的是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建立在皇帝指挥有方的基础上才能生效,莫里斯一世一开始就树敌无数,在民众中也早已没有任何号召力可言,市民阶层的绿党就鲜明地亮出敌视态度,代表贵族元老的蓝党虽然在表面上拥护皇室但实际上有另立符合其利益替代者。城外的福卡斯更非庸碌无能之辈,他不断放消息声称自己只为废黜昏君,会拥立皇子提奥多西登基。提奥多西及其岳丈日耳曼努斯被召回皇宫进行解释,提奥多西及因父子感情身后而获得莫里斯一世的谅解,但日耳曼努斯则遭到亲家的指控,日耳曼努斯因被猜忌而选择武力反抗,蓝党和教会大力支持日耳曼努斯,尚有外敌威胁的君士坦丁堡便陷入内斗中。

早已对莫里斯一世不满的绿党不仅威胁莫里斯的支持者施以剥皮酷刑,还纵火焚烧达官贵人的府邸,将城内弄得乌烟瘴气。那些被调往科门提奥卢斯门下的蓝、绿党成员在听闻莫里斯一世与日耳曼努斯发生冲突后迅速加入暴乱的队伍中,莫里斯一世不得不带着全家开始逃亡。莫里斯一世带领家人乘坐1艘德罗蒙战船横渡马尔马拉海,抵达普拉伊尼图斯的一座教堂避祸。在君士坦丁堡那边绿党煽动日耳曼努斯打开城门迎接福卡斯,福卡斯在绿党的拥立下加冕为帝。3天后莫里斯一世、科门提奥卢斯、提奥多西被福卡斯的手下捕获,福卡斯将他们处决。

德罗蒙战船

六、福卡斯

福卡斯

残暴的百夫长

(一)602年百夫长福卡斯利用军队对莫里斯一世的不满发动政变,杀了莫里斯一世,史称福卡斯之乱。福卡斯因攫取帝权的过程过于轻松而暴露出自己残忍好杀和狂妄自大的性格,即位伊始时就在首都大肆屠杀反对者。602年至610年间福卡斯肆意捕杀持有不同政见的人,日耳曼努斯和绿党高层也没能逃脱捕杀,于是又引起民众的不满。

(二)由于福卡斯抽空北方的边防军导致阿瓦尔人变本加厉地入侵巴尔干半岛和希腊地区,每次都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满载而归。萨珊皇帝库思老二世以为岳父复仇为由向福卡斯宣战,萨珊人将之前失去的亚美尼亚和达拉要塞再次夺回。

希拉克略起义

(一)福卡斯在发动叛乱时没有暴露出恶迹,甚至在名誉声望方面被人赞美,由于许多平民不满莫里斯一世的统治而纷纷夹道欢迎福卡斯,不少贵胄认为福卡斯的统治让帝国会焕然一新。然而福卡斯却脱离大家的期盼,由于福卡斯出身卑微其人格非常扭曲,对达官权贵表现出刻骨仇恨的态度。福卡斯稳住都城都局势后迅速暴露出残忍的本性,不仅杀了莫里斯一世为代表的1000名原皇室成员,还将那些有影响力的军政人物一一清楚,甚至许多声名卓著的法官惨遭福卡斯毒手。入选福卡斯的死亡名单的还有各地的市政官、主簿、学院院长、公爵,他们都被福卡斯斩首。更糟糕的是福卡斯还开始针对平民,不少平民只因一句针砭时弊就被福卡斯处死,那些阿谀逢迎之辈因不知廉耻地献媚而能在福卡斯的统治下生存。

福卡斯虽然对内冷酷残暴但在外交领域却表现出懦夫和奴才的本质,曾经被莫里斯一世驱逐的阿瓦尔人就重新获得拜占庭的大量年贡,萨珊人入侵拜占庭帝国时福卡斯表现出腿软的状态。福卡斯为了坐稳江山必须对萨珊人的入侵进行反击,由于福卡斯屠杀大量的军政高官造成许多重要岗位出现空缺,于是福卡斯把自己在巴尔干种田的文盲亲戚招来,让他们补缺空位。那些巴尔干亲戚因不懂如何治理国家和指挥作战而在准备十足的萨珊人面前败下阵来,许多亲戚阵亡,军队也损失惨重。福卡斯被迫向萨珊人交出大量的贡金进行求和,萨珊人这才回师。

(二)603年当初支持叛军入城的绿党魁首约翰·克鲁西斯看到福卡斯的举动后幡然醒悟,于是联络同道中人进行起义,老将纳尔西斯受到约翰·克鲁西斯的书信后在埃德萨起事,叙利亚和埃及等地旧部纷纷响应。 605年这些起义军因缺乏军队支持而失败,约翰·克鲁西斯在事情败露后被福卡斯烧死,只是整个绿党完全失去福卡斯的信任,纳尔西斯因错信福卡斯儿子多姆尼齐奥卢斯二世的劝降骗局而被逮捕后处死,叙利亚和埃及的暴动也被福卡斯的军队镇压。

千里之遥的北非确实终结福卡斯统治的地方,这个粮食出口大省自查士丁尼一世再征服运动后便逐渐淡出主流政治家的视野,由于语言文化差异和地理隔绝士坦丁堡当局很难真正地对当地的直接掌控,导致当地总督拥有军政领域的绝对话语权。福卡斯所刮起的政治飓风没有对北非造成任何不利影响,反而焦头烂额的福卡斯为应付内忧外患而不对北非的动向有所过问,不少躲避福卡斯的人都不约而同地逃往北非。608年北方总督老希拉克略不满福卡斯的统治发动起义,609年老希拉克略准备完毕后派希拉克略率领舰队向君士坦丁堡进发,同时派长孙尼基塔率领一支军队前往埃及以控制君士坦丁堡的口粮输入,自己和长子格里高利、幼子提奥多鲁斯一起坐镇北非以确保根基稳固。

希拉克略大帝

由于福卡斯的统治实在不得人心导致所有人对他都咬牙切齿,就连福卡斯的许多亲戚也暗中联系老希拉克略除掉这个昏君,因此尼基塔登陆埃及时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势力,反而当地的驻军纷纷向尼基塔投诚,就这样君士坦丁堡的最重要粮仓落入起义者手中。

希拉克略的舰队也在地中海上一帆风顺,爱琴海诸多岛屿的驻军纷纷赶走福卡斯的耳目,并向希拉克略主动提供补给。萨珊皇帝库思老二世再次入侵拜占庭帝国,这让福卡斯无暇顾及西部的形势,因此希拉克略很快就到达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城内的绿党开始焚烧市政厅、监狱和高官宅邸等政府机构,更让福卡斯无法顾及君士坦丁堡城外的情况,直到希拉克略攻城时福卡斯才察觉出起义军来犯。福卡斯派自己的两位兄弟多姆尼齐奥卢斯和诺苏斯分别前往狄奥多西城墙和君士坦丁堡海墙指挥军队防御,既无才无德又贪生怕死的多姆尼齐奥卢斯听到敌军逼近城墙后逃回皇宫,导致狄奥多西城墙的守军一哄而散。诺苏斯虽然比多姆尼齐奥卢斯能干些,但他也无法抵御希拉克略舰队的进攻,诺苏斯手下的将士早已人心思变,将诺苏斯杀掉后开门迎接希拉克略的军队,希拉克略大军轻松攻入君士坦丁堡。

穷途末路的福卡斯还试图联络自己的另一个兄弟,也就是担任东方驻军总指挥的科门提奥卢斯(同名),科门提奥卢斯因萨珊人攻打小亚细亚腹地的安卡拉而无法抽出兵力回师,福卡斯开始在紫色寝宫发疯。贵族普罗布斯因自己的妻子曾遭福卡斯侵犯而率领警卫军闯入紫色寝宫将未来得及逃跑的福卡斯逮捕,并送到希拉克略面前,希拉克略对福卡斯处以磔刑。那些跟随福卡斯为非作歹的亲族和心腹也被希拉克略处死,与萨珊人作战的科门提奥卢斯也被自己的部下刺杀,这个祸害拜占庭帝国整整8年的集团就这样被彻底推翻。

(三)610年身在北非的老希拉克略去世,功劳最大的希拉克略被众人推举为皇帝,倘若没有这样一位英雄的出现福卡斯的统治必将把整个帝国搞垮,即使拜占庭帝国没有被萨珊王朝弄得分崩离析,也会被后来崛起的阿拉伯帝国吞并,横空出世的希拉克略将拜占庭帝国从火坑的边缘拽出来。


古罗马之拜占庭帝国(第二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