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品牌总部人去楼空,多家门店紧闭,欠薪欠租
说起上海滩面包房,少不了老牌网红:克莉丝汀。
最近,“克莉丝汀”关门倒闭的消息在网上发酵,多家门店尚未恢复营业,预付卡无法兑付,客服电话也无人接听……

不少市民发现,尽管上海已从6月起全面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但家门口、地铁里的克莉丝汀门店却至今迟迟未开。
4号线大连路站内的克莉丝汀门店,原本是不少市民上班途中购买早餐的选择之一,如今却大门紧闭,仅能透过玻窗看到货架上还有少量包装食品。
“疫情结束后,这家门店一直没开,之前我会进去买三明治或者面包当做早餐。”市民罗女士告诉记者,公司福利发过一些克莉丝汀的抵用券,是她进店消费的主要原因。
家住殷行路的钱女士附近有家开了非常有年头的克莉丝汀,今年6月1日后周边其他店都开了,它也没有再开过。让钱女士庆幸的是,手上的面包券早早就用掉了。
钱女士表示:“印象里这些年,克莉丝汀门店越来越少了。去年有个国定假日,我开车路过一家克莉丝汀正想买个面包吃,谁知停好车走过去发现门不开,门上通知的大意是因为假期所以暂时不开。我想假期不正是做生意的好时候吗?当时就觉得这个牌子要不行了,所以赶紧把手上的券都用了出去。”
位于名都路82号的克莉丝汀门店也已闭店,可以确认的是,该店应该是不会回归了。店门前搭着脚手架,有施工人员正在制作全新的门头。一位男士告诉记者,这家面包店已经关了好几个月了,目前他已经接手装修,未来会更换为其他业态。
曹杨路上的这家克莉丝汀门店大门紧闭。门口贴出的告示显示,房东已决定将门面收回转租。

克莉丝汀位于银都路的中央厨房也停工至今,工厂和门店的相关员工普遍被拖欠四个月的薪水,目前已求助劳动保障部
克莉丝汀妙境店的房东丁先生从2002年起将新德路上的这处门面房出租给克莉丝汀,到去年一直按时缴纳房租,但今年的房租至今一分未付。“我发过两次催款函,都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公开资料显示,创立于1993年的克莉丝汀,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烘焙企业之一,主要布局长三角地区的大中城市。这一品牌最初进入消费者的视线,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遍布大街小巷的门店,二是从单位或亲友处收到的预付卡。
克莉丝汀自2012年在港股上市后开启门店扩张计划,将募资所得的40%左右用于开设新门店,颠峰时期,克莉斯汀在全国拥有近千家门店,其中仅在上海就有543家。
然而门店扩张带来的高成本,迅速拉垮业绩。尽管克莉斯汀在意识到这一点后陆续关店,仍颓势难挡。2020年,克莉丝汀因业绩“连续八年亏损”而见诸报端。2021年,克莉丝汀的财报显示,公司当年总收入2.92亿元,较上年减少1.1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亏损为人民币1.7亿元。

同样一份财报还显示,2021年,克莉丝汀的礼券及预付卡兑换的销售额为1.42亿元,约占当年销售额的49%。事实上,预付卡业务曾是克莉丝汀发展壮大的秘诀之一。有很多消费者是因为从各种途径收到了预付卡,才选择到门店消费。而在2016年,由于预付卡兑付出现问题,克莉丝汀还被上海市单用途预付卡协会列入警示名单。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认为,此事再次为热衷通过发放预付卡来锁定客源的企业敲响了警钟。预付资金的不断入账,有时会让企业误以为资金很充足而盲目扩店扩产,而一旦后续的经营发展跟不上,消费者又拿着预付卡要求集中兑付时,企业就会遭遇资金挤兑,有的靠着拆东墙补西墙暂时躲避危机,有的可能就一蹶不振、濒临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