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3高考喜报来啦!来接喜气~愿所有努力都不被辜负,愿所有青春都不留遗憾

2023-09-01 18:27 作者:Sad-Interstellar  | 我要投稿
  • 【2023·广东卷·1~2】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图示意这三个年份长江下游两岸部分市县距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平均时间的变化。请回答
  • 1.与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期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量均表现为(  )
  • A.大幅增加
  • B.保持不变
  • C.略有增加
  • D.有所减少
  • 2.由图中信息可判断,长江下游南岸市县比北岸市县(  )
  • A.公路网更完善
  • B.车流量更大
  • C.人口更为稠密
  • D.河网更密集
  • 【答案解析】1. 读图可知,2000-2008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时间都约为2小时,属于大幅减少,2008-2016年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时间均不足 0.5小 时,因此 2008-2016年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缩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 2. 读图可知,长江下游南岸2000年、2008年及2016年距江岸相同距离的平均跨江时间均比北岸略短。影响车辆跨江耗时的原因有路程、通行速度等。由材料可知,南北岸跨江直线距离相同,南岸跨江耗时比北岸耗时短,可推知跨江耗时的影响因素为通行速度,公路网的完善有利于车辆的快速通行,从而缩短跨江通行时间,A正确;车道情况相同的条件下,车流量越大,通行速度越慢,B错误;人口分布越稠密,通行需求越大,车流量越大,跨江通行时间应较慢,C错误;河网密集状况主要影响水路运输,不影响陆路交通,D错误。故选A。
  • 【点睛】影响车辆跨江耗时的原因有路程、通行速度等,路程越长、通行速度越慢,车辆跨江耗时越长。
  • 【2023·广东卷·3~4】露点温度是指气压不变、水汽无增减情况下,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图所示的是2020年11月18—19日吉林省某气象站记录的一次较强降水过程相关信息。请回答
  • 3.此次降水过程呈现的天气变化依次是(  )
  • A.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
  • B.疾风骤雨、雪花纷飞、冻雨夹雪
  • C.雪花纷飞、风雨交加、冻雨夹雪
  • D.风和日丽、冻雨夹雪、和风细雨
  • 4.此次天气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对流旺盛
  • B.逆温增强
  • C.暖锋经过
  • D.冷锋过境
  • 【答案解析】3. 由材料可知,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水汽不会凝结。读图2可知,18日14时~20时气温达到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汽饱和形成降水,且风速逐渐增大,应为风雨交加;同时在18日20时左右,离地2m气温开始逐渐低于0℃,降水容易以固态的形式呈现且气温依旧达到露点温度,在此阶段经历了大风、降雨、降雪且持续降温过程,因此天气变化依次为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A正确,BCD错误。故选A。
  • 4.此地位于我国吉林省,且在18日14时—19日20时经历了降水、大风、降温等一系列天气现象,此时为11月中旬,故最有可能是冷锋过境,D正确,ABC错误。故选D。
  • 【点睛】冷锋:冷气团(锋后)推动冷锋向暖气团(锋前)一侧移动。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晴朗,气温较高,气压较低;过境时降温,常有大风、雨雪或沙尘天气;过境后冷气团代替暖气团的位置,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 【2023·广东卷·11~12】某中学学生在山西省太行山青龙峡景区研学活动中发现,这里是典型高山峡谷地貌,两岸岩壁直立,软硬岩层交互,陡壁下常有崩塌物堆积,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图是同学们绘制的岩体崩塌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 5.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 因为(  )
  • A.软岩受风化剥蚀更快
  • B.硬岩的重力作用更大
  • C.软岩抗侵蚀能力更强
  • D.硬岩水土流失更严重
  • 6.同学们提出的以下预防崩塌危害措施中,不能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完成的是(  )
  • A.岩土变形预警
  • B.危险岩体清除
  • C.气象水文预报
  • D.游客行为监管
  • 【答案解析】5. 软岩层岩性软,更容易被侵蚀,使得软岩层上部的坚硬的岩层失去支撑,在重力作用下崩塌,A正确;重力作用受岩层所处高度的影响,与岩性没有关系,B错误;同等外力条件下,坚硬的岩层抗侵蚀的能力更强,水土流失较软岩层更轻,CD错误。所以选A。
  • 6. 岩土变形预警可以运用GPS系统完成,A不符合题意;危险岩体清除需要用工程机械,地理信息系统不能完成,B符合题意;气象水文预报可以运用RS系统完成,C不符合题意;游客行为监管可以运用RS系统完成,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B。
  • 【点睛】崩塌是指陡峻山坡上岩块、土体在重力作用下 ,发生突然的急剧的倾落运动。多发生在大于60°~70°的斜坡上。崩塌的物质,称为崩塌体。崩塌体为土质者,称为土崩;崩塌体为岩质者,称为岩崩;大规模的岩崩,称为山崩。崩塌可以发生在任何地带,山崩限于高山峡谷区内。崩塌体与坡体的分离界面称为崩塌面,崩塌面往往就是倾角很大的界面,如节理、片理、劈理、层面、破碎带等。崩塌体的运动方式为倾倒、崩落。
  • 【2023·广东卷·15~16】图示意长江三角洲地区某特大城市近几十年来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的三个阶段。请回答
  • 7.由阶段I发展到阶段II,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的推动力主要是(  )
  • A.人口增长、社区改造
  • B.社区改造、政府引导
  • C.企业参与、人口增长
  • D.政府引导、企业参与
  • 8.与阶段1相比,阶段1郊区演变的最显著特征是(  )
  • A.产业分布均衡
  • B.产城融合加强
  • C.空间结构单一
  • D.居住功能弱化
  • 【答案解析】7. 由图可知,阶段I向阶段II发展主要表现为远郊区产业园、工业区数量变多,规模变大,新建了开发区、高新区,生产要素、居住要素、消费要素流动更趋于远郊,流动更为频繁。综上分析可知,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主要得益于政府的规划引导和企业的参与。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 8. 读图可知,阶段Ⅲ相较于阶段I,远郊区形成了更多产业园、工业区,并逐步形成了新城、新区各要素也流向新城、新区,产城融合加强,B正确;产业分布并不均衡,A错误;空间结构更加复杂,C错误;居住功能并未弱化,D错误。故选B。
  • 【点睛】“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以提升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通过产业升级换代和城市服务配套,达到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消费结构的匹配,实现产业、城市、人之间的互融发展。

2023高考喜报来啦!来接喜气~愿所有努力都不被辜负,愿所有青春都不留遗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