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宝鸡炎帝陵:姜水岸边,常羊山上
在宝鸡市渭滨区的神农镇,清姜河东岸,常羊山之上,有一座炎帝陵。这里的知名度无法与黄帝陵相比,但依然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重要场所。2020年3月6日下午,我操作自己的无人机对这座炎帝陵进行了航拍——
相传,六千多年以前,炎帝出生于姜水岸边,后来沿着渭水向东南,率领氏族部落迁徙到湖北、湖南、山西等地。因此,宝鸡是炎帝故里,乃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但是,这里的炎帝陵却一直不被大家认可,始终没有被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4月5日,我第一次来到宝鸡的炎帝陵,这里紧邻公墓园,正值清明节之际,上坟的市民很多。但是,炎帝陵景区内却空空荡荡;转眼之间,十年过去,这里的环境依然如此。疫情期间,景区关闭,周围看不见一个人,还是那么冷冷清清。
无人机从炎帝陵入口处的平台上升起,然后从北向南,径直飞过景区,陵前的大殿、祭祀的广场和山上的墓冢依次呈现在眼前。整个建筑群坐南朝北,背靠青山,气势恢宏。
在炎帝陵下方,修建有炎帝庙,由牌坊、山门和大殿组成。正殿内供奉着炎帝的塑像,香火不断,钟声悠扬。东西两侧的厢房里,展示了炎帝的生平事迹和传说故事,以及各界人士的题词、中国农业和中医药史展览。
从北向南拍摄
从南向北拍摄
在炎帝庙大殿的后方,有一座面积巨大的广场,可以容纳上千人进行祭祀活动。在广场的中间,端坐着一尊高大的炎帝塑像,头上长角,手捧谷穗。据说,炎帝出生时,便是“牛头人身”的模样,或许这样的形象与农耕有关系?
在炎帝塑像的后方,有一座“上圆下方”的建筑,体现了“天圆地方”的理念。它的名字叫“归根堂”,体现中华民族同根同祖,号召华夏儿女共祭炎帝。
从北向南拍摄
从西向东拍摄
绕到归根堂背后,有一段通往山顶的台阶,两边竖立着百代帝王石像,按照历史顺序依次排列为:尧、舜、禹、启、夏桀、成汤、盘庚、纣王、周文王、周武王、周幽王、周平王、郑庄公、齐桓公、秦穆公、宋襄公等。登上999级台阶,来到常羊山中峰,便可以看到炎帝的墓冢。
这座墓冢为圆形,高度约8米,直径约20米。底边用青石砌筑,前方的墓碑之上,有启功题写的“炎帝陵”三个大字。周围松柏成林,从高空中俯瞰,墓冢与山势融为一体。
归根堂
墓冢区
目前,在湖南省株洲市、河南省商丘市和山西省晋城市等地也有炎帝陵。其中,以湖南炎帝陵最为著名,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比之下,陕西的炎帝陵就很尴尬了!
根据《国语·晋语》中的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在天顺五年(1461)李贤等人所撰的《大明一统志》中记载:“姜水在宝鸡县南。”如今,在宝鸡市渭河南岸有姜城堡,曾经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跟传说中的“炎帝时代”相吻合。因此,我们应该相信,炎帝与宝鸡确实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