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钱才能做的成“后浪”?

我在看到这个标题时很气愤(不排除是深夜情绪不稳的因素
我真想化身网络喷子,可又想到我一直深信愤怒只能让环境更污浊,
于是我冷静下来,慢慢分析一下。
《后浪》是b站和央视等多家媒体联合发布的一个公益广告性质的视频,
在我看来就是站在前辈的角度对年轻人的一种鼓励,
你把它理解成鸡汤啊、还是纯粹就是励志营销啊,应该都可以
但怎么着都要承认人家文章内容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人家在说,和前辈比起来我们年轻人的物质基础是丰厚的,机会是增多的,
我真觉得一点毛病没有。
之前一直存在的观点是“你tm连996、买不起房都没经历过你就好意思说自己有更多幸运?”
“你说b站那些摄影、跳伞、潜水那个活动不是有钱人才能做得?”
我没领教过生活的重担,
但我知道已经工作的大部分人都很辛苦,并且自己以后也会这样,
我接受”不同意自己是”后浪““的观点:
因为确实有人愿意因为自己的一些困境而抱怨环境,
我偶尔也会,
但在看到这个标题是我真的炸了,(对,这个文章成功了,标题就很吸引人
如果真有人愿意连自己都价值化,那和案板上的猪肉有什么区别?
我想做“后浪”应该是值得年轻人敬佩的勇气,
一个上班族愿意努力工作、攒钱买房,我佩服,
一个背包客愿意时而工作、时而行走,我也佩服
做一个合格的“后浪”是有勇气做选择,只属于自己的选择,
如果996那就做,受不了就重新选择,
一面隐忍地痛苦着一面只敢在积极向者面前做一个“独醒者”,
这是懦夫。
不承认自己是后浪没问题,因为我也不是,
但别把这个词肤浅地价值化,
清醒一点,这些被还在温吞着不敢承认自己的人讽刺着的“后浪”,
的的确确已经比浑身缚冷气者走的远了。
ps说一些这种话真的挺奇怪的,在发表自己观点的时候难免会让别人感觉自己在制高点。真不是,我就拿写这些当日记,我知道可能除了我朋友也没有小伙伴会看,但是........写的过程很快乐,在这个过程中能体会拥有话语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