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之愿 核心旗舰 0.71版
追寻千年命运,以圣战宣告民族的夙愿 逆转未来之路,用科学铸就奇迹的出现 单位数据 生命值:12000(升级前) 20000(升级后) 量产设施:无法量产,且不可重新制造 改装要求:盟军基地+防卫局+最高许可 改装价格:4000$+最高许可 升级价格:12000$+最高许可+防卫局 改装时间:90秒 升级时间:120秒 移动速度:50 护盾值:2000 清雾范围:700 单侧光棱炮*2—— (对地 对空) 杀伤类型:光谱 单发伤害:320*2 平均开火间隔(ROF):3.2秒 DPS:100*2 射程:450 单侧拦截激光炮*3—— (对地 对空 反导) 杀伤类型:光谱 单发伤害:6*3 平均开火间隔(ROF):0.15秒 DPS:40*3 射程:350 单侧光束炮*2 (升级后增加)—— (对地 对空 无跟踪) 杀伤类型:高爆 单发伤害:200/300*2(每秒高一级) 平均开火间隔(ROF):3秒 DPS:100*2 射程:50-600 半径伤害:150 灰烬 IIIB两用导弹——(导弹阵列升级) (对地 对空 反导) 杀伤类型:火箭 单发伤害:60 发射数量:4*3 平均开火间隔(ROF):8秒 DPS:30*3 射程:375 技能:救世之矛 核心旗舰为主武器轴炮充能,释放出一股巨大的粒子光束命中目标区域或者空域,撕毁一切敌人的同时将区域内化作炼狱。 效果:选中一个1200-450范围内的地面或者空中目标,在3秒充能后释放一道每秒1000点光谱属性伤害的巨型射线流,发射机制类似摇光但不能手动操作目标点,射线持续5秒,杀伤半径300。 冷却时间:180秒 升级后可解锁协议:紧急升空 核心旗舰将副引擎全功率运转,单舰突破大气层抵达近地外轨道,令敌方单位无法对其发动攻击。 效果:2秒准备后,核心旗舰在1秒内升入高空轨道,无法被攻击与选中,停留20秒,之后回到空中。 冷却时间:360秒 (特殊机制): 每秒回复20点生命值 玩家可将基地车改造为核心旗舰 核心旗舰完成后,该玩家无法建造基地车 核心旗舰完成后,该功能锁死,玩家无法新改装别的核心旗舰。 核心旗舰一旦改造完成,则无法降落且同时不覆盖许可能力,玩家只能通过别的方式为生产建筑提供许可。 核心旗舰无法建造建筑,但视作基地车,可使用其他协议技能。 宿命之愿核心旗舰常驻一个1500点生命值的能量护盾。毒素、榴弹和冷冻伤害无视护盾。质子撞击炮可以对本体和护盾造成直接伤害。 护盾特性: 所有类型伤害溢出时不会转移本体。护盾运转时瘫痪鞭无法瘫痪。EMP会直接将护盾消耗。将军的冲撞攻击将护盾视作t1单位。该护盾脱战后每60秒重新刷新生命值,选择海军协议后50秒刷新一次,刷新时每秒恢复100点生命值,直到回满或者被攻击打断,则重新重置脱战刷新。(新护盾规则套用所有以往护盾规则) 受伤害百分比: 枪弹50% 机炮75% 穿甲125% 高爆125% 脉冲125% 中子125% 电击100% 光谱100% 震荡150% 狙击0% 毒素0% 火箭100% 破片100% 榴弹100% 冲击75% 受伤害百分比(护盾) : 枪弹50% 机炮50% 穿甲100% 高爆100% 脉冲:100% 中子:75% 电击100% 光谱100% 震荡100% 狙击1% 毒素0% 火箭:100% 破片100% 榴弹100% 冲击75% 制造国: 联邦德国 法兰西鸢尾 萨丁共和国 设计方: 后勤局最高机密 量产方: 后勤局最高机密 基本装备—— ——能够歼灭坦克营的自卫武器组 4门光棱炮台武器系统 6门多用途杀伤拦截激光发生器 多具快脱式灰烬系列导弹垂发阵列 ——用于击沉主力战舰的主炮组 4门203毫米高强度激光光束炮 ——足以应对极坚固目标的粒子束轴炮 升级于圣殿级的超强功率大型护盾系统 多舱室碳纳米合金装甲层 修复缺口用的快速自融式填充合金 四座圣辉级质子撞击燃料动力组 两台三氢四嗪可混入过氧化氢推进副引擎 一台极为机密的对撞原理主引擎系统 多个无法进入的禁闭舱室 标着“世界因争端毁灭”的倒计时进度牌 技术规格 长度:622米 宽度:201米 高度:303米 重量:320万吨 解析的战场情报—— 最终圣战: 作为一款埋藏在瑞士州伯尔尼市底下300米的巨型战争武器,核心旗舰的设计初衷和定义非常的令人感到匪夷所思,如果莱茵协约人员去过旭日帝国,那么应该会学会这个定义形容词——决战兵器。毫无疑问这款一直处于试验和测试阶段的唯一秘密武器,是莱茵协约或者说联邦德国的最神秘一张、也是最后一张终极底牌,至于究竟于什么时候亮起,用处何在,不得而知。 光芒万丈: 宿命之愿核心旗舰的武器系统多采用光棱和高能激光类能量武器,同时也具备多个武器系统用于摧毁各类型部队。不管是控制目标还是地面目标,没有人能在如此热烈的光芒照射下活蹦乱跳。敌人和友军都将在其照耀下难以睁眼,更不可能直视其光辉。 划破长空: 很可能是受到基洛夫与青龙战斗核心舰计划的影响,莱茵一直深知天空中将会具有强大的空中堡垒级武器悬挂天际。为了应对这些武器威胁,核心旗舰在射击时拥有极为恐怖的对空火力。几乎没有任何飞行器胆敢面对此劲敌,其中心轴炮的强大贯穿性火力,很难说的上不是针对某些设备作为瞎想敌的大杀器。 奔向深蓝: 其综合推进系统“救世”和青龙战斗核心舰一样,是一款主要面向地外轨道的推进系统,在大气层内并不特别适用,但是不同于龙船的等离子电推,其三氢四嗪和过氧化氢混合推进剂造成的喷流推进力极强且不太好控制,在大气层内一般不运行,同时主要将功率用于提供各系统消耗的能源,但是如果完全启动其主推进系统,混入过氧化氢进入加力状态,则可以迅速将核心旗舰送回地外轨道,不过正如之前所说——不太可控。因此核心旗舰并没有像外界所理解的那么来去自如。 羽翼未满: 核心旗舰虽说是性能恐怖,但实际上在战争前夕其武器系统刚完成可靠性测试,并没有完全按照更具有利用效率的方式去强化其武备与生存系统,可以说核心旗舰还有着不俗的提升空间,假以时日完善,其必然能够力压群芳,独树一帜。 西方之蛇: 虽然宿命之愿核心旗舰拥有不可否认的强大战力,但其并未完工,而且仅有一艘,相比于神州强大的战斗核心舰队,核心旗舰显得有些单薄,相比于龙船,其对地火力较为不足,尚不能对漫天遍野的集群敌人有效歼灭。而且最重要的是在后来其表面外观暴露出后,一些神州网友冒出了一句金句名言——“感觉不如龙船”。于是在神州网友口中,“西方之蛇”的称号在后来被赋予其身。 发展历史—— “若越过此河,将是悲惨的人间世界,但是如果不越过,吾将毁灭” 前进吧!到诸神所等待的地方,到污辱我们的敌人所在之处!孤注一掷! 骰子,已经掷出了…… 在源远流长的德意志军备发展历史长河中,尚未有一种武器装备,能够如此之重要与绝密,其存在只有后勤局和三军中的高层了解其存在,在一些相关部门的蛛丝马迹中,有关其记录的不少都被抹除与擦拭,即便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其存在,隐隐约约中,有些要员和关联专业与机构,还是能够感觉到她,如同一面无形墙一般遮挡着不为人知的地带,又如一个隐形的脚镣一般,沉重的拖着莱茵物资周转的速度,更像是一个不存在的老虎,侵吞着后勤局的资源,因此少数人逐渐感知到其存在。 有很多人猜测,很有可能核心旗舰设计与建造计划大批量采用了脑机接口的记忆屏蔽功能,以此来完全隔绝信息传播与泄密等等问题,即便并不那么完全,但确实达到了绝密且无人了解其细节的目的。这个猜测过于疯狂,但似乎又有那么些合理,因为确实没有任何渠道去了解这款秘密武器的细节,甚至无从得知项目动工时间从何时开始,一直到战前期间,知晓者都极其稀少,战时进度系统在战争当日上限时,人们才注意到这个家伙在列表名单的底部,一个完全灰色不可访问的词名——宿命之愿核心旗舰,不少前线士兵将希望与未来寄托在这个传说之物上,希望其能够力挽狂澜,挽大厦于将倾间。
由于极度缺乏资料,设计时间和早期构型与过程完全无从得知,甚至包括相关设计人员,显然当一些必要的情报得以保留和存在时——核心旗舰的设计建造工作就已经不知不觉或者说稀里糊涂的进入第二阶段,这可能是因为设计人员采用分区分阶段管理的原因,实际上设计人员和技术员们似乎并不固定,第一批设计员也不知道是谁,更不知去向,如同人间蒸发一般。但不管如何,眼前的完善和测试工作继续进展,毕竟在框架与结构上不断的完善且补充模块没什么难的。 核心旗舰的设计之初很有可能参考到了青龙战斗核心舰和基洛夫空艇的存在,实际上莱茵协约了解过苏联飞艇的骇人轰炸,不过关于龙船的细节一直难以了解,哪怕是这样的庞然巨物,神州的保密工作也做的较为出色。为此莱茵协约费尽周折搞到的外界情报资料也很难说明青龙战斗核心舰的作战用途,虽然莱茵指挥官在神州尝试接近龙船,但是神州对其的关照度与管控也颇为谨慎,可谓所知甚少。在经过思考和总结后,后勤局和莱茵最高安全理事会认为龙船是一种巨型空中作战兵器,具有极强的攻击能力且能够轻松消灭来袭的基洛夫空艇——显然莱茵协约搞错了用途方向,后续甚至将其理解为陨灭鲲鹏计划中的主要火力投射平台,用于摧毁旧大陆的超级轰炸舰——这也差的比较大,但那些都是后话了。对于莱茵协约来说,其衍生出的这个重大隐患一直缠绕在最高安全理事会的心头…… 早在接触龙船以前,自第二次世界大战长久以来,其他阵营各国对于旧大陆战争形式早就有了无差别摧毁的方案。无论是伊甸尼亚彩虹战争计划中的黑色计划还是神州一直秘密筹备的“陨灭鲲鹏”计划,都旨在苏联占领旧大陆立足未稳的时刻,利用防空和各式力量的空缺弱点,投入超远程战略轰炸力量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将莱茵协约国土化为一片火海,彻底摧毁苏联利用旧大陆人力物力资源的可能性。虽然这是最后的战略升级手段,但是并非不会发生。因此莱茵协约也在探索着特种空中拦截各阵营超远程重型轰炸的手段,思索着如何有效通过非地面固定平台进行拦截作战。在这种情况下,核心旗舰的论证就有了立足的脚跟……
当时为了能够快速在空中部署一个强大的火力作战平台,后勤局尝试过多种方案,其中看似最不切实际但也是最传统靠谱的,当属核心旗舰的原型——同时适应远近地轨道与大气层的空中战舰。毕竟不管是部署空中巡飞弹还是卫星轨道撞击弹,都无法在高强度干扰下有效运作,且容易被先手固定打击,当然这不意味着这些方式不会被使用,各阵营均准备了大量攻击近地轨道卫星和其他设备的攻击或迟滞型军事装备,但要想不受限制的解决根本问题,以及在国土沦陷时刻面对那些空中庞然大物,也就只有另一个空中庞然大物最为靠谱了。起初的战略定位和想法都比较原始,后勤局也就是单纯的尝试出设计一款类似的设备,但不一定打算付出实践,但随着情报的收集和基洛夫空艇的批量下线,后勤局面对局势也难以坐得住。于是开始细化这一原型设计—— 莱茵在战前具有一些太空运输舰船,但是军用舰船非常少,仅仅有一些低武装的迅游舰而已,毕竟对于莱茵人来说,未来不一定在于太空,而在于地面上的最终决战,输了家园,一切都是扯淡,一切也都将前功尽弃。之所以选用这种方案,设计之初是想利用太空战舰在战时进入近地或远地轨道,然后利用部署速度优势快速反应或者前往旧大陆任意地点和战区,对敌方空中集群进行拦截。当然这里也涉及到一个盲点,大气层飞行器有,太空飞行器也有,两者兼顾的也不是没有,然而要建立一个强大火力的,可兼顾轨道和大气层内作战的空中战舰,这难度听上去可不低。
虽然平心而论设计舰船本身对于莱茵技术开发和制造水平来说不是什么问题,核心问题是在于——究竟应该做到什么程度?按照初始预想中,该战舰应该具备9~12艘的水平,随时以双舰或者三舰编队部署于敌空中集群面前,具备强大拦截系统以免成为对方的靶子,同时高效摧毁重型空中目标。想法很好,而且部署数量和规划方面某种程度上说与神州龙船可谓是不谋而合,然而这样一方面是价值不菲,另一方面莱茵可供不出来这么大多余产能来完成这项巨型工程。在经过多重考量和对龙船存在的震惊后,温特总理深思熟虑,修改了方案计划,集中所有可动用的资源,建造一艘终极战舰——一艘具备决定未来命运,改变德意志宿命的超级战舰——这就是宿命之愿核心旗舰。 核心旗舰除了要承担最终拦截工作,还充当会战中的总指挥部和对地打击支援平台,同时不但要具备远地轨道逃逸能力,还需要进入深空中增大自己的作战周旋空间,该平台只有一个,因此能力和逃逸区要越广泛越好,能够反复周旋于敌军主力间,去分散其注意力和方向。最后是要具备一锤定音的能力,能够具有改变战场局部态势,以及针对性破坏坚固据点乃至敌方核心单位——如龙船等。 核心旗舰的基底设计源自于此,核心旗舰拥有莱茵深空舰船的特点,采用高能化学性质的燃料引擎释放聚能电离辐射的同时提供强大推力,在多方面考虑下,其所配置的两台副引擎用于大气层内飞行,加力时则采用混合过氧化氢,在提供几乎爆能般推重比的同时保持飞行稳定性和操纵性,虽然早些设计时核心旗舰打算在大气层内完全使用反重力系统维持,但是最终考虑到武器系统的能源供应上,还是采用4个矢量辅助下喷口配合反重力系统搭配协调舰船的大气层内机动。这样在适航性和大气层内机动也得到了平衡。 其使用的各集团联合开发的“升华”副引擎推力装置单台重量1.4万吨,加力状态下,海平面最大推力可达300万吨,该引擎主要适用于真空状态,真空时推力则能达到1500万吨。
不过并非没有缺陷,由于全舰消耗的巨额能量主要一大部分沉余由引擎提供,且在大气层中作战时,主引擎一直属于关机状态,因此副引擎不能以全功率运转来推动舰船,常规来说只使用了副引擎近20%左右的推力,在这个状态下,核心旗舰的大气层内部署速度最高可达2马赫,作战巡航速度则在0.74马赫也就是900km/h左右,此速度区间可在大气层内具备最大作战效能和维持战场控制力,同时尽可能保持作战时间、护盾运转和轴炮开火频次。如果暂时不考虑作战性能,全功率运转副引擎,核心旗舰可以50马赫的速度迅速爬升,时速6.1万km/h,秒速17015m/s,在不到6分钟内达到进入近地同步轨道,并在几分钟内完成部署姿态,进入目标点大气层。这个加速度其实和二战刚结束时的可回收先进运载火箭差不多,当然如今载荷的总重量和航行距离不可同日而语。(燃料载荷比之类的就别在意了,详情见光环,都是违反目前宇宙物理数据的超级材料,估计光环里的光速等数据是现实光速的很多倍,或者就是相对论被打破之类的,反正在我这里,相对论也不存在了。) 在核心旗舰登场并简单的布告数据时,一些神州网友认为,核心旗舰仅仅依靠副引擎就可以在十几分钟内轻松抵达月球,在67分钟内最大可达到光速的4%,这是根据之前最新服役的“开拓者”级高速太空运输舰来推断的,该船只能够在25天内往返地球和火星的最近轨道,最远轨道也只需要花费100天。(注意是摆脱太阳引力,直飞火星,而非利用引力进入轨道)。当然在神州网友眼里来说,“西方之蛇” 哪怕开启了主引擎无非也就可能是达到光速的7%~10%左右,比龙船高出几个百分点又有什么意义呢?高不成低不就,你只能在太阳系里瞎飞,只要飞不出去也就没有什么卵用,毕竟再快也快不过龙船的离子炮。至于火星上那些资源,同样没有什么意义,在外面搞的再好,三战来临也是只有亡国灭种的命而已,简单的说,现在的局面就是赢家通吃,你的技术和成果随着国家被吞并,不过是给别人做了嫁衣罢了。
言归正传,如此强大的引擎系统,也带来一些其他负面问题,不过技术的成熟进步也令这些问题迎刃而解,首先是冷却,冷却系统上采用了通过整合引擎能量的激光冷却技术,在激光诱导作用下使用接近绝对零度的离子冷却剂来进行引擎的散热工作,二者相辅相成,引擎出力供能越高,冷却系统效率越高,反而没有什么后苦之忧。另一方面,舰船所搭载的反重力系统的运用除了能够在航行中使用百万吨级反重力操纵舰船并辅助推进机动以外,还形成自身的人造重力来隔绝舰体,这使得莱茵的太空飞行器加速时,人员和各舱室不受加速过载影响,这样加速时几百上千个过载g值就不会把人撕成肉浆渣,也对设备造成了很多保护。 核心旗舰的武器系统十分强大,而且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其具备左右两侧共4门光棱炮和6门激光拦截器,由于设计在两侧因此对单面仅能造成一半的火力输出,但两门接近18km射程的光棱炮台和三门14km射程的高功率杀伤激光拦截器依旧可以说是强力无比的自卫与攻击性武器,可以在谈笑间轻松摧毁几十辆主战坦克组成的坦克营。其使用的ATLLV-X型反装甲光棱炮改装自ATLLV光棱计划。起初莱茵协约想要大幅度提高光棱武器穿透与破坏陶瓷等复合材料,试图将光棱坦克等光棱武器用于反坦克反装甲任务,以挽回其反装甲弱势的缺点,同时大幅度提高其杀伤力。光棱技术的根基源自于玻尔爱因斯坦凝聚态技术。处于这种状态下的物质可以减慢光速甚至长时间驻留射入的光。于是,使用这种材料作为充能组件,便可以在其中长时间吸收光能然后于玻爱凝聚态解除的瞬间恢复光速,从而瞬间释放出存储全部的光能,以此达成对光能进行“时间压缩”的脉冲类攻击,虽然在设备大小与瞬发上有着很大优势,但能量释放的提高标准对技术要求难度是激光技术的几何倍数增长比率,因此莱茵协约的技术攻关一直没能取得突破,从光棱坦克的开发到战前已经经历了十几年,中途引进了光谱技术作为幻影坦克的主武器,虽然莱茵协约可以制造仿制幻影坦克的光谱炮,但核心光谱发展技术始终无法超越伊甸尼亚,在光频波同调中无法如同伊甸尼亚那样灵活自如且解决不了有效频波激活距离,因此光棱技术的改进一直也没被放弃,终于在战前取得了有效突破。在此前,激光和光棱武器对经过耐热性强或者表面镜化处理的材料来说非常疲软(比如陶瓷),更为不幸的是在当时有些材料还是单兵防弹衣或者一些装甲复合材料的核心之一(又比如陶瓷),这一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雷鸣炮艇机的激光武器率先成功越过这一技术难题,之后光棱技术也同步跟进,快速尝试克服困难,莱茵版的光棱坦克RIAT型就具备更好的反坦克能力,而核心旗舰的光棱炮台脱胎于该武器系统,能够在长距离有效威胁各种目标。
在大功率主武器上则采用了破坏力更高的激光光束炮塔,其泵浦效率和电转能效率进一步提升至70%,光束BQ值达到16,虽然同样是203毫米80兆瓦的武器系统,但是威力和爆发力与光影巡洋舰的“能量柱”主炮不可同日而语,其8000度的高温几乎没有多少单位能够在直射下幸存多久。显然这种武器用来冲击基洛夫和龙船的防护也是非常有效的,不过由于发射时冷却系统锁死炮塔,因此对灵活单位的效果并不理想。在核心主炮上,这门代号“命运”的神秘轴炮更是令人怀疑其真实性能,作为整舰的核心主武器,该轴炮一直高度保密,在其登场后,各阵营对其主炮的原理众说纷纭,普遍比较多的猜测,该主炮是战争前夕旧大陆技术的结晶和最高著作,其泵浦效率可能达到了80%,光束BQ值在22,输出功率近千兆瓦,能够轻松一击将不可一世的MCV基地重创至残,也有人说其无非是激光光束炮的放大版,言过其实罢了,是典型的莱茵式花架子武器,空有技术先进程度,作战效率和性价比不高。某种程度上说,二者的言论皆有道理和正确之处,但这门主炮的真身,还尚未解密。
为了保障如此金贵的空中作战指挥平台不被击落,防护措施上更是下足了功夫,除了使用超越MCV级的电子干扰和主动防御系统以外,其拦截激光和尚未安装的其他近防拦截系统能够有效保障其不被一些超大口径的导弹威胁到主体结构。面对动能或能量武器打击时,圣殿级空母同款的“消逝”级能量护盾能够有效帮助其抵挡来袭伤害,而全舰本体接近0.8米厚的碳纳米装甲材料为其提供了如同龙船使用的电流体增强陶瓷合金装甲般强大防护能力。要想击落这艘空中利维坦,恐怕可能性微乎其微。 作为旧大陆的最后堡垒,全舰的大小体量非常恐怖,除开占据一部分空间的轴炮以外,远高于龙船的体积允许其搭载能力大幅度提升,实际上,毫无疑问核心旗舰在这个方面进行了特化,他并不需要重新变回地面指挥建设基地,所以没有什么建设模块,反而加装了大量的乘员舱室和整备库与升降平台,全舰可携带1个加强整编师,足足可容纳1.6万人与其配套的武器装备。全舰高度自动无人化,固定舰员仅有100人,大部分系统和工作由新世纪级人工智能操纵和分配,维修和整备工作主要由维修无人机和和无人车完成。 全舰有着基础的生活舱,虽然住宿和生活环境条件都比较舒适,舰员可以长期在舰船中作战,休息和简单娱乐,但是携带的额外军事人员就无法这么幸运了,舰体非常紧凑无法准备起居设施,因此采用冷冻舱室设计来减少乘员的保障要求。能源供应方面,除了两门副引擎所提供最高4万兆瓦峰值,平时维持在2万兆瓦左右的恐怖能量,全舰核心动力舱室隔间采用大量能量合晶供能器为舰船提供能量储存与备用,保障舰船在紧急动力时的舰体状态和武器系统维持,以及为那台主引擎供能。但即便这样,外界怀疑核心旗舰的持续作战能力无法得到长时间的维持。
毫无疑问,虽然战略总参部最高参谋,也是曼施坦因元帅的孙子冯·卡斯坦因已经掌管莱茵战略指挥策划多年,按照正常来说,他应该掌握着核心旗舰的控制权,但是当这艘神秘旗舰出现在战争报表中,于战时公布于民众时,全莱茵人民都认为这艘核心旗舰的真正控制权在于温特总理手中,而真正坐镇在这艘决战兵器指挥室中央,赋予舰长兼全权指挥官权限的只能是那名传奇的莱茵指挥官,只有这位带领过盟军走向胜利的伟大英雄够资格指挥全局,其高超的战术素养必然能够在核心旗舰的助力下,在一场恢宏的最终决战中,打赢这场旧大陆世界的最终圣战,裁定旧世界的命运,也将解开德国民族陷入无尽战争的魔咒,完成他们的宿命之愿望——真正的,永久的和平……
再次引吭高歌,聆听风暴与怒涛的共舞 从容拔剑而战,直至天堂与地狱的终结 单位语音: 出场: 迎接我们的宿命…… 逆转命运,改变未来!(升级全场通告) 选中: 命运的选择 为了和平的夙愿 我们是莱茵的希望 最后的空中堡垒 西方之龙! 如晨曦般升起 自死寂的沉睡中惊醒 光束炮系统上线(升级) 光子发生系统自检完毕(升级) 绝不妥协,永不屈服!(升级) 移动: 父辈的英灵指引我们 先祖的遗产在呼唤 我将守护这片天地 引擎组输出动力 向未来与崇高前进 副推进器功率增加中 攻击: 心中流淌着火焰 光束,是我们的布告! 宣告我们的降临! 格言是自由,目标即是神圣! 剑出西方!(升级) AI分析目标自识别中(升级) 光束系统充能!(升级) 命运时刻昭然若现!(对龙船) 技能: 划破天空与大地! 斩断命运的锁链! 轴炮能量峰值拉满! 见识这恐怖的能量度数 这是你见到的最后一道光 加速器最大功率! 副引擎推满节流阀!(协议) 准备突破卡门线!(协议) 全舰紧急进入太空!(协议) 从过去前往将来!(协议) 行进攻击: 追寻道路的终点! 高战备巡航 歼灭道路上的一切 各武器官自由开火 攻击坐标确认! 战斗中: 毁天灭地的力量! 他们将在我身边陨落! Immortalized (不沉的军舰) Unrivalled firepower (火力独步天下 升级) 各系统正在与敌交战 A contest of titans commence (一场泰坦巨人之间的史诗大战(对基洛夫与龙船)) 光子输出峰值正常 撤退: 全舰转向 作战计划更改 调整反重力系统 受击: 真是有够热闹 敌军仍在挣扎 我们是不沉的旗舰! 命运不会此刻终结! No sacrifice No victory! (没有牺牲,何谈胜利!) 被击毁: 宿命……终究无法……改变吗…… 莱茵的未来……与自由…… 终究命运,被别人主宰吗……